第7章 弘農楊氏?
字數:5499 加入書籤
自己前期絕對要苟住,不打亂曆史進程。
然後再關鍵的幾戰裏麵站出來出出主意,到時候天下一統,自己妥妥的從龍之功。
嗯?
係統會不會直接解綁跑路,或者直接抹殺了自己呢?
額!
這個險還是先別冒了。
哎!
咦?
要不直接加入黃巾?
要知道黃巾前期時候是很成功的,天下十三州八州響應,數百萬人一同起事,可謂聲勢浩大。
如果自己加入黃巾軍,就得想個辦法進入黃巾高層,最好能有一定的話語權。
然後找機會弄死那個告密的唐周,讓黃巾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起事。
然後一鼓作氣徹底推翻大漢?
在不濟自己也能混個渠帥啥的,等黃巾起事的時候先占領一塊有利的地盤苟著發育著。
畢竟前期打黃巾都是盯著南陽、長社和冀州這三大主力打。
在張角病故廣宗被破之後,大漢王朝基本上沒有在大規模的發兵找黃巾麻煩。
而黃巾卻多次死灰複燃,黑山張燕、白波楊奉、益州馬相、青州管亥、長沙區星等人都曾起兵叛亂。
黃巾一直堅持到曹操一統北方之後,在建安十年205年)雄踞黑山的張燕率眾歸降曹操。
之後才徹底沒了黃巾的聲音。
這中間可是有著二十一年的時間啊!
嗯!
讓自己苟二十多年,到時候這天下誰是對手?
就照這個思路來,而且自己現在就在廣宗,趁現在黃巾起義還有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完全可以謀劃一波。
嗯?
突然感覺自己這個想法有些天真了。
別的不說,就怎麽進入黃巾高層就是一個難題,自己又憑什麽取得張角的信任,對自己言聽計從呢?
唯一的信也被自己燒了。
就這麽找上門和張角商量怎麽造反?
估計張角還以為事情已經敗露,然後把他給哢嚓了,提前起事。
還有就是農民起義大部分為什麽不能成事。
究其原因就是目光短淺,大部分人都窮苦出身,隻顧自身利益。
有些人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後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再加上一些人一朝得勢會迷失自我。
凡此重重。
而且黃巾起的快滅的也快,184年2月起義,到11月就宣告結束了。
黃巾也成了一些英雄人物崛起的踏腳石。
孫堅、袁紹兄弟、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從黃巾之亂才開始嶄露頭角。
哎!
看來黃巾這條路是行不通了。
這下要怎麽辦呢?
要不就自己單幹?
嗯!
就先這樣吧!
就在他準備和衣而睡的時候。
嗯?
原主的老爹在臨終前交給了原主一卷帛書,好像寫著什麽。
而且老爹臨終前一再強調,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別看。
原主也很聽話,藏得比張角的那封書信都好。
想到這裏他坐了起來,脫下了自己的外衣,取出了那卷貼身藏好的帛書。
借著外麵的月光,看起了這份帛書。
很幸運,這卷帛書並沒有因為被他貼身放著被汗漬給暈墨了。
整卷帛書居然不是現在流行的漢隸寫的,而是用小篆寫的,他結合了兩世的記憶能輕鬆看得懂這些文字。
最開始的便是“楊氏族譜”四個大字。
原來是原身的族譜啊!
看著手中的族譜他頓時興致缺缺。
就這,還讓自己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看,不就是本族譜嘛!
有什麽大不了的。
但他還是打算先看一看。
萬一裏麵藏有什麽重大秘密呢。
懷著好奇他接著往下看去。
隻見族譜開頭寫著一段話。
“晉武公,育二子,長子詭諸,承其爵。”
“次伯橋,生而掌合一,始未分。後百日,掌自分,左紋“木”,右紋“易”。”
“王念父之功,以木易為楊,賜地於楊。”
嗯?
意思大概懂了。
這個晉武公生育了兩個兒子,長子叫詭諸繼承了晉武公的爵位。
他的次子叫伯橋,出生的時候兩隻手掌合在一起,始終都不能分開。
一直過了百天之後才分開,他左手掌紋是一個“木”字,右手掌紋是一個“易”字。
後來伯橋長大了,周王念其父在晉國頗有功勳,以木易為楊,賜給他楊姓,還把所賜封地叫楊地。
大概就這意思吧!
隻是,楊姓真是這麽來的嗎?
好像那裏怪怪的。
咦?
那更早之前,商周時期楊戩的楊姓又是哪裏來的呢?
額!
真是自己為難自己了。
想不通,算了!接著往下看去。
嗯?
打頭的是楊苞,官職是韓國的將軍。
直接就到了韓國?
這個時候應該是三家分晉,進入戰國時期了。
下麵是楊朗,官職是秦將。
應該是遷徙到秦國境內了吧。
果然,下麵出現的人都是秦將,有好幾十個人,一直到末尾的楊章都是秦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章之後是楊敘,沒有官位,此時應該就是秦末了。
感覺前期有些混亂,都看不出誰生了誰,都隻是記下了名字和官職。
也可以想象當時的社會是多麽的動蕩。
但看著族譜傳承一直沒斷過,不得不說還是很厲害的。
接著他在楊敘下麵看到了一個極為熟悉的名字,楊喜!
嘶!
是自己想的那個楊喜嗎?
接著他往下看去,一直看到了楊喜之後的楊敞、楊震等人,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這不是弘農楊氏的族譜嗎?
自己這麽落魄的一家人,居然還是弘農楊氏出身?
是不是有點扯了?
一直到最後看完整部族譜他才知道,原來自己這一支是楊震的第六子,楊貴的後人。
楊貴曾經舉孝廉,官至巨鹿郡丞。後來致仕沒有回弘農老家,而是遷到了楊氏縣居住。
在後麵記載著貴生盛,盛不仕;盛生昕,昕不仕;昕生升!
至於楊貴是怎麽來到楊氏縣的沒有記載。
但仔細數數的話,到自己這一代已經是楊震第四代子孫。
嘶!
但自己這一脈在楊震去世後這才幾十年就沒落成了這樣?
而且自己的老爹和爺爺最起碼都不是目不識丁的存在。
僅僅是“不仕”兩個字?
但一想到老劉家作為皇室,都還有劉備這種織席販履的人,他也就是釋然了。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呢!
可是!
楊震這個號稱關西孔子的男人,一生好像隻有五個兒子啊!
而且楊震的長孫楊賜,和自己的父親楊昕一個輩分,此時好像任職司空。
喜歡三國之楊家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楊家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