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紅薯泡根

字數:2441   加入書籤

A+A-


    晚上龍秀英炒了一大篩子花生、胡豆和紅薯泡根。
    花生和胡豆都是平時存起來舍不得吃,專門留到過年的。
    紅薯泡根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紅薯並不缺,這個村人的土很多,都會種很多紅薯。
    人吃不完,大部分都喂了豬。
    豬光吃草是長不肥的,得添加糧食,添加的糧食主要是紅薯,後來也加包穀粉,就是玉米粉。
    紅薯泡根難在製作。
    先把紅薯洗淨,煮熟,然後切成條。這些都很簡單,難的是把它曬幹。
    收了紅薯就進入了秋天,這裏的秋天、冬天很難連續有大太陽。
    一般是陰天或雨天,偶爾晴一兩天,也難以把紅薯條曬幹。
    曬不幹,存放起來就會發酸發黴。發了黴別說人吃,連豬也不能吃,吃了會中毒。
    這點紅薯條還是靠婆婆細心照顧,才沒有發黴。
    她除了一有太陽就端出去曬外,黴雨天她還會把這些紅薯條放在鍋裏,用小火慢慢烘烤。
    正因為太麻煩,後來人們很少再製作這東西。
    紅薯條曬幹後,會用塑料紙密封存放,一段時間後,再放在鍋裏小火慢炒,紅薯條會變得又脆又甜。
    稱作紅薯泡根倒是非常貼切,泡就是脆的意思。
    晚上雖然睡的晚,大年初一一早,他們還是早早被龍秀英叫了起來。
    這天是不允許睡懶覺的,玩可以。
    早上吃的是湯圓,是因為湯圓的顏色和銀子很像。都是白色的,所以這天早上通常是吃湯圓。
    人們的很多習俗都與發財和平安有關,這也是人們最大的願望。
    平平安安發財,一直是人們最美好的願望。
    吃了飯,小孩子們會跟著大人去爬山。
    這天婆婆也出了門。
    周興國一直跟著婆婆,擔心她摔倒。周羅氏沒有去爬山,領著周興國去了嘉陵市與永廣市相交的一處寺廟。
    這寺廟不大,也無人經營。
    寺廟位於一座山腳下,佛像就是用山體的岩石雕鑿出來的。
    隻有一尊主佛像,旁邊各有一個看起來十分精瘦的菩薩。這兩個菩薩雙手合十,眼睛微閉。
    主佛像則十分高大,足足占了山體的三分之一。
    當地人稱為癩子菩薩,倒不是對佛祖的不敬。是因為他們有的人不懂,那不是癩子,而是佛祖的肉髻。
    不過倒也親切而形象。
    婆婆十分虔誠,還離佛像很遠,就開三步一揖,九步一跪拜。
    到了佛像前,她拿出準備好的紙錢點燃,又放了一掛鞭炮,然後雙手把點燃的香插在佛像前的香爐中。
    她一邊跪拜一邊嘴裏念道:“希望菩薩來年保佑我們全家平安,身體健康,修房順利”。
    臨走前她還用一條幹淨的紅布,去擦拭佛像上方灰塵。
    她行動不便,隻能擦拭到佛像下的小菩薩。
    周興國接過那條紅布,一邊向上爬一邊擦拭。
    見周興國的腳要去踩佛像,被她叫了下來。
    其實周興國平時和夥伴們有時也會到這裏來玩。
    他們可沒有婆婆這麽虔誠,常常在佛像身上爬來爬去。
    佛祖好像是並沒有生氣,總是笑嗬嗬的樣子。
    看來佛祖對小孩子也會寬容很多。
    大小後,周興國再也敢爬到佛像身上去了。年輕時覺得是人們迷信,人生得靠自己努力,怎麽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佛像上。
    老了後,他覺得許多事,還真說不清,他也變得虔誠起來。
    喜歡過去的五十年請大家收藏:()過去的五十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