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雜交水稻

字數:2570   加入書籤

A+A-


    這一年開始推廣雜交水稻。
    去年已經有人種植雜交水稻,但大多數人並不相信。
    仍然是使用自己留的穀種。
    稻穀是他們主要糧食作物,沒有人敢去冒險。
    一旦沒有收成,就意味著挨餓。
    挨餓許多年過去,仍然是他們最怕的事情,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恐懼。
    往年沒有吃完的糧食,周永富從來舍不得賣。
    總是擔心哪年有天災,擔心發生什麽大的變故,有糧才能心不慌。
    他們對存糧有一種特別的執念。
    實在吃不完了,他們才會賣掉前一兩年的存糧,或者是給牲口吃。
    見去年郭玉鬆家一樣的六挑穀田,足足比自家的六挑穀多打了三挑,他很後悔沒有聽生產隊裏的宣傳。
    今年他早早交錢定了兩斤。
    雜交水稻的培育和傳統的水稻差別很大。
    傳統的水稻比較簡單。
    自己會留出最好的稻穀,用水浸泡後,需要稍微加熱,以便穀種更快發芽。
    穀種長出一寸左右根須,冒出一點嫩芽就可以撒到準備好的秧田中。
    撒入穀種後,會用塑料紙履蓋,主要是為了保溫。
    因為撒穀種時天氣還比較冷,會經曆初春的倒春寒,常常是和冬天一樣寒冷。
    這裏的天氣雖然是四季分明,但是除了夏天,隻要遇上連綿不絕的雨天都會比較冷。
    但連續多日的大太陽天氣,就是冬天也會很暖和。
    雜交水稻則要麻煩的多。
    定製的穀種會在村上集中培育。
    是一個巨大的溫室大棚,裏麵是密密麻麻的架子。
    架上均勻地鋪著特製的穀種。
    這不是普通的稻穀,是專門培育的,產量比普通的稻穀低得多,當然價格也貴得多。
    常常是一行公稻穀,一行母稻穀。
    公稻穀授完花粉便結束了自己的使命,會被割去喂牛。
    因為留著它也結不出稻穀,白白浪費地下肥力,還搶母稻穀的陽光。
    普通人不會種這種穀種,這種穀種需要專業人員指導,還得有人回收。
    否則賣不出去,直接吃就虧大了。
    架子外麵是用竹架搭起來的棚子,竹架外麵履蓋著厚厚的塑料紙。
    棚子的地上,還有兩口用來加溫的大鍋。
    燃燒柴火,使鍋中的水不停沸騰,沸騰的熱氣能讓穀種快速發芽。
    鋪穀種的竹板是各家各戶的,每塊竹板上麵有各家戶主的名字。
    在大棚裏把種穀培育到嫩芽三寸左右,村上就會通知各家去領取自己訂的穀種。
    領回來後,要把小苗一顆一顆插入秧田。
    這活不算累,但是很費腰,一天插下來,周雲龍累得直喊腰杆痛。
    第二天,周興國找了四個同學來幫忙,人多幹活就是快。
    僅一個上午,剩下的一半小苗就插完了。
    照顧秧苗也是一件精細的活,太陽大了要把膜揭開,傍晚要蓋上。氣溫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
    水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保持土壤濕潤為宜。
    當然村裏人大多是種糧的能手,這些事難不住他們。
    周永富他們體會到了良種的好處後,以後村上再宣傳良種玉米,良種小麥,再也沒有人等得旁觀了。
    成效常常是最好的宣傳手段。
    苦口婆心說,不如做一點效果出來讓他們看。
    他們不需要知道什麽原理,但懂得比較。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喜歡過去的五十年請大家收藏:()過去的五十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