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明末“晉商誤國,浙商誤政”的說法

字數:4672   加入書籤

A+A-


    【後世有說,大明王朝的覆滅,最大的三大因素,就是文官集團的做大後的文強武弱,以及大明王朝上上下下的腐敗成風。】
    【還有,就是遇上了小冰河的天災,這三大亡國要素,結成在一起共同造成了。】
    【確實,大明王朝的覆滅,離不開這三大因素,但是還有很多因素的推動之下,促成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其中,後世人,就提到有“晉商誤國,浙商誤政。”的說法與因素的存在。】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皺眉,並喃道:“天道盤點到目前,怎麽又來了一個‘晉商誤國,浙商誤政。’的說法?”
    隨後,明太祖朱元璋冷聲道:“看來,大明的敵人,真是不少啊~!”
    ......
    【在大明王朝之中,晉商是如何誤國,浙商又如何誤政的?】
    【其中,晉商誤國的主要體現在,經濟與軍事層麵上,對大明朝廷,以及對大明百姓的雙重背叛。】
    【而浙商的誤政,則更多體現在,他們能通過金錢與利益串聯,對大明朝廷的官場上的環境,以及政策,政令,還有財政體係,造成巨大的破壞與衝突。】
    【然而,晉商與浙商的崛起之路,卻是完全不同的。】
    .....
    【晉商的發跡,主要是依靠大明王朝的初期的“開中製”的政策下,而形成的。】
    【這“開中製”,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在明洪武三年1370),因山西等北方邊地,急需軍糧的情況下,由戶部度支主事鬱新,建議並製定招商開中法的政策。】
    【因為在,大明建立的初期,在北方邊境,仍然存在著蒙元殘存勢力,想要奪回中原的威脅。】
    【因此,大明王朝需要,布置龐大的軍隊,駐守邊疆,以防蒙元的卷土重來。】
    【從而,就形成了,在大明的北方邊地,需要大量的糧食,馬匹等物資,維持邊疆安穩。】
    【由於,此時的運輸成本極高,長期下去,會對大明朝廷的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
    【所以,在戶部度支主事鬱新的建議下,製定了這招商“開中製”的朝廷政策。】
    【而“開中製”核心,更是大明朝廷,通過公開對外招募商隊,向邊關運送糧食等物的政策。】
    【其運作方式,便是讓商人按朝廷要求將糧食,布匹等運到指定邊境衛所,經官府核實後,可換取“鹽引”鹽業專賣憑證),再憑鹽引到鹽場取鹽,販賣獲利。】
    【由於“鹽”一直都是由王朝國家的所握與管控的重要物資與專賣品,是有著巨大的利潤與收益的。】
    【因此在“開中製”的政策製度下,商人通過運輸物資,並參與國家經濟運作中,也就為等靠近邊境的商幫,提供了崛起契機。】
    【而這些商幫,通過不斷的發展,便形成了巨大的商幫團隊,從而形成了晉商這一統稱。】
    【晉商,因依靠大明朝廷頒布的“開中製”而崛起,卻因為幫助後金政權走私物資與情報等,而成為了,後世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後冊封的皇商。】
    【其,財富,地位,權勢,在大清王朝的前中時代,可謂是如日中天,不可同日而語。】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有人憤怒道:“他娘的是什麽意思,這天道所盤點的晉商是什麽意思?”
    “天道是不是在說,這些北邊的商幫形成的晉商,他們在一邊吃著大明王朝給到他們的政策優待紅利,但讓他們有錢,吃肥了以後。”
    “他們卻一邊幹著,比那些白眼狼建奴女真人,還要可惡的事情?”
    “殺掉,殺掉,這些人,比起那些白眼狼還要更可惡,就應該通通殺掉。”
    為富不仁在任何時代,都會遭到譴責與唾罵。
    但是,在他們不僅僅是為富不仁的情況之下,還通敵賣國,還走私物資與傳遞情報,那就更加的讓人憤怒了。
    而他們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結局,居然還被後世的大清王朝,冊封為皇商。
    這是對後金政權,對大清王朝,做了多大的貢獻,才能讓他們擁有如此的待遇與地位?
    他們,真是吃著大明的飯,卻幹著砸毀大明的飯禍,為富不仁,又通敵叛國,沒有國家與民族大義等。
    這樣的人,所幹出來的,每一樁都是大罪。
    現在被天道揭開了。
    那麽他們,在這一世裏,必須要受到應有的懲罰,否則難以平息大明百姓的憤怒。
    ......
    大漢高祖界。
    漢高祖劉邦驚疑道:“這後世大明王朝的問題,可真是不少啊。”
    “現在被天道盤點出來的每一件大事,都是奔著要把大明王朝,給弄覆滅而去的。”
    “在這麽多不利於大明王朝的問題,全都疊加在一起之下,才把這大明王朝給弄覆滅了。”
    “這是不是在說明了,這大明王朝的強大之處?”
    隨後,漢高祖劉邦喃道:“現在看來陳平那點小毛病,真不算什麽。”
    “世上誰不愛財?但也得有底線才行!”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冷冷道:“父皇製定的政策,真的沒有想到,全都被一群忘恩負義的家夥給吃了。”
    “後世大明王朝國家的財政,都被吃窮了,但是他們卻富了起來。”
    “為富不仁,這話真是一點都沒有錯,這群家夥,他們的後代子孫,享受了大明兩百年的政策好利。”
    “一轉頭,就把大明全都給賣了。”
    “晉商誤國,浙商誤政是嗎,看來,朕很有必要,要對他們做些什麽才行!”
    ......
    【與晉商的崛起之路相比,浙商的崛起,卻是簡單很多。】
    【因為在華夏千古曆史進程下來,曆朝曆代,江南地區都是每一個王朝時代中,最富裕的地方。】
    【同時也是曆代王朝之中,科舉狀元,進士最多的地區之一。】
    【當大明朝廷被文官集團所把控之後,那麽文官集團之中,又以地域形成了黨派與黨爭下,並墜入腐敗之後。】
    【浙商的崛起,自然而然就出形成了。】
    【浙商的誤政,是不管北境邊患如何緊迫,仍將江南的絲綢,茶瓷,糧食等物資高價壟斷。】
    【他們,寧可任其積壓腐爛,也不願資助朝廷以解邊軍糧餉之急。】
    【如在,黃河決堤,災民遍野之時,他們卻與地方官員勾結瞞報災情,繼續抬高糧價牟取暴利。】
    【當朝廷的朝堂,在黨爭白熱化時。】
    【他們又以金錢開道,暗中資助不同派係的江南籍官員,通過操縱科舉,把持鹽政等,將商業利益編織成龐大的政治聯盟。】
    【他們打著“維護地方經濟”的旗號,卻一點點的將漕運要道變成私家財路,致使朝廷賦稅大半流入私囊。】
    【即便大明朝廷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際,浙商仍固守“利字當頭”的信條。】
    【他們多數人,始終都將個人財富淩駕於家國存亡之上,最終加速了王朝的傾覆,也讓“無商不奸”的罵名,深深烙印在江南商幫的曆史之中。】
    【當大明王朝末期,大明朝廷的財政,已經嚴重虧空與赤字的時候,北邊的晉商不給糧,南邊的浙商不納稅,也徹底掐滅了大明的國運。】
    ......
    【而李永芳的獻計,便是讓努爾哈赤,將所有從撫順城劫擄到建州的商人,全都放回到大明王朝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