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楊鎬的《作戰計劃》與大明的實際情況問題

字數:3957   加入書籤

A+A-


    【在楊鎬的四路分進合擊的作戰計劃中,共分東,西,南,北,四路大軍。】
    【其中,西路軍主帥由楊鎬提議,重新啟用以勇猛著稱的杜鬆,擔任西路總兵,並從沈陽出兵下南,收複撫順地區的軍事控製權之後。】
    【再沿著渾河河岸繼續向東進軍,主攻達薩爾滸城和界藩城。】
    【南路軍主帥則是由此時接任遼東總兵的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為南路總兵,從遼陽出發,沿太子河的河穀向東南行進,目標便是先收複已被後金占據的清河地區。】
    【待李如柏率軍奪回清河堡地區的軍事控製權之後,繼續向東北推進,與其他三路大軍會師於建州的赫圖阿拉的城下,】
    【至於北路軍主帥楊鎬提議重新啟用,原遼東總兵馬林擔任開原總兵,並率軍從開原城出發南下。】
    【在到達三岔兒堡與葉赫部的援軍匯合後,再沿蘇子河上遊穀地行進南下,計劃中要與西路杜鬆的軍隊在薩爾滸與界藩一帶匯合後,再共同進軍或是作戰。】
    【東路軍主帥則是調用在“朝鮮戰爭”與“播州之亂”都中有過出色表現與立功的老將,此時擔任四川總兵的劉綎擔任。】
    【讓劉綎率領東路軍,從涼馬佃堡出兵,進入寬甸地區。】
    【並在寬甸西北部的榛子頭的地方與朝鮮援軍會師後,向北挺進,攻打建州女真棟鄂部地區,最後在赫圖阿拉會師。】
    【其中,由西路的杜鬆軍與南路的李如柏軍,被製定為主要的進軍主力,其戰略目的,是以牽製努爾哈赤的主要作戰兵力為主。】
    【在楊鎬的戰略計劃的設想中,撫順地區與清河地區,必定會是努爾哈赤的重兵防守之地。】
    【隻要大明的西,南,北三路大軍,可以在牽製住努爾哈赤的主要作戰兵力,那麽率領東路軍的劉綎,就可以長驅直入,兵臨赫圖阿拉於城下了。】
    【屆時,努爾哈赤必然會放棄撫順地區與清河地區軍事防守,會率軍退守在建州的赫圖阿拉城。】
    【到了那時,那麽楊鎬設定的“四路分進合擊的作戰計劃”就能取得戰略上的成功的。】
    【明神宗朱翊均,看到楊鎬呈奏上來的“四路分進合擊的作戰計劃”非常認同,隨後大手一揮,在萬曆四十六年(1618)九月,立即下令調兵遣將,匯合於遼東。】
    【於是,大明朝廷先是從北方邊鎮的,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征調一萬精騎,共三萬精騎前往遼東。】
    【之後又從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鎮,又各增調精騎六千,共兩萬四精騎前往遼東。】
    【在南方軍鎮方麵征調了浙江四千精銳步兵(主要練習戚繼光戰法為主的步兵。)】
    【與四川,湖廣又各征調了一萬精銳步兵,共計兩萬南方精銳步兵北上。】
    【此外,還在貴州,雲南等地,征調七千土司兵,前往遼東參戰。】
    【因為大明朝廷,已經對努爾哈赤進行了宣戰,並在遼東集結大軍,準備東征後金政權,葉赫部與朝鮮王國,也響應了大明王朝送來的征集令。】
    【葉赫部方麵,願意先出兵兩千精銳,前往開原城與明軍集結。】
    【其它的後續部隊,則是由葉赫的兩大首領金台石與布揚古,集結完畢之後,會從葉赫城出發南下,在三岔兒堡與明軍的北路軍集合後,共同作戰。】
    【朝鮮王國方麵,也願意出兵一萬三兵馬,配合大明的東路大軍,進軍寬甸後,北上攻打赫圖阿拉。】
    【第一批,從大明各地征調的精銳將近十萬人,再加上葉赫部與朝鮮王國方麵的援軍,將近十二萬兵馬在前入遼東地區。】
    【然而,當大明朝廷上上下下開始執行東征努爾哈赤的軍事計劃時,大明朝廷與大明軍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料。】
    【因為,今時之大明王朝,已非往昔之大明王朝。】
    【大明朝廷原定,從各地調集的十萬大軍,實則“紙麵上的數字”與實際能戰之兵相差甚遠。】
    【北方邊鎮的宣府,大同,山西三鎮邊兵,依令是需要調集三萬精兵參戰的,但由於大明官場上的腐敗,不僅僅是在遼東地區出現的。】
    【也因為,這幾個重鎮,沒有受到遼東巡撫李維翰一案的影響,所以他們的虛報兵力,坐吃空餉的腐敗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與重視。】
    【如大同總兵薑顯謨所部,兵冊上的精兵人員共有八千人。】
    【然而實際上能戰之兵,卻不足五千人,真正能稱之為精銳,能披甲作戰的將士,也僅有兩千人。】
    【大同總兵薑顯謨所部的現象,並非個例,而是普遍情況。】
    【與北方的邊軍腐敗情況相比,南方明軍的腐敗風氣,在士兵之間,並沒有如北方邊軍那麽嚴重。】
    【但將官們的貪汙與腐敗是依舊存在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除此之外,南方士兵,還要麵臨一個氣候的問題。】
    【在萬曆四十六年(1618)九月,從征調令下發之時,南方的氣候與節氣情況,是處在秋季之中。】
    【而當南方明軍,越是往北集結時,氣候也越來越冷,大明朝廷調撥的衣物,棉被等物資,也成功為了被貪汙的主要對象之一。】
    【又加上,不斷出現“水土不服”與“染風寒者”等疾病,這也導致很多南方士兵,都沒能堅持下去。】
    【如,四川酉陽土司冉躍龍所部的三千土司兵,因為各非戰鬥性減員或是途中脫離等情況出現,在他們在抵達遼東時,也僅存一千八百人。】
    【當這些兵員出現損失與脫離之時,許多將領與士官,都非常默契的選擇了隱匿不報,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貪墨掉這些軍餉與物資了。】
    【至於會不會被發現的問題,他們是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除了被朝廷征調的正規士兵之外,這一路上,還有大量的輔兵與被征調來運糧的民夫。】
    【而這些輔兵與民夫,自然都成為了,可以隨時填補空缺的人選,用於應付監軍,或者是與監軍同流合汙。】
    【當大明朝廷下令從各地征調的十萬大軍,真正到達遼東的兵馬,已經減損眾多了。】
    【後世有人認為,被征調到遼東的大明將士,真正到達遼東的兵力人員,起碼要減員一到兩成,也有人認為起碼減員了三成以上。】
    【在《明實錄》等史料書籍中,就多次記載到,北方邊軍出征實際兵力,往往都是賬麵的三至五成。】
    【然而,這些向遼東集結的兵員人馬的減員與脫離等困難情況的出現,並不是此時大明朝廷所麵臨的最大的問題。】
    【此時,大明朝廷此時,所需要麵臨的最大,也是最困難的問道,便是糧草與軍械,以及輔兵與民夫的問道上了。】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