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薩爾滸戰役:五天三戰大敗明軍的努爾哈赤(三)

字數:5460   加入書籤

A+A-


    【在皇太極的命令下,蘇子河上遊的伏兵,立即將事先埋伏好的滾木礌石砸下,阻斷並驚亂了眾多明軍戰馬,讓明軍軍陣大亂。】
    【杜鬆率領一萬多明軍精銳,被阻在蘇子河穀裏擠作一團。】
    【為何四貝勒皇太極,沒有執行赤爾哈赤原先設定的“半渡而擊之”的計劃,那是因為四貝勒皇太極,看到了吉林崖上“黑營”軍的驚人戰力。】
    【當反攻的號角吹響時,“黑營”的漢人士兵,比女真八旗兵,還要更渴望戰功。】
    【同時,皇太極認為,如果讓杜鬆率領明軍,渡蘇子河時,自己執行“半渡而擊之”的話,會損壞掉架在蘇子河上的浮橋。】
    【屆時,大貝勒代善與努爾哈赤率領的後世後金軍,就會在渡河時,浪費不少的時間,於自己不利。】
    【最主要的是,皇太極是能隔著蘇子河,看著後金軍的埋伏發起的炮擊,以及大貝勒代善殺進明軍大營中時的情景。】
    【於是,在各種戰場因素與局勢,都利於後金軍時,皇太極果斷的改變了原來的伏擊計劃,而是牢牢的將杜鬆等明軍,全部都困以吉林崖下,】
    【回路被皇太極阻攔,吉林崖上的後金兵與“黑營”漢兵,見狀更是拚命的射擊攻,有甚者直接就順著崖坡滑下,對明軍展開圍攻。】
    【明軍困在狹長穀地中,成了甕中之鱉。】
    【已知中計的杜鬆知道,此時隻能拚命殺衝殺,才有一絲生機,加上杜鬆性烈如火,仍是戰意衝天。】
    【於是,脫下重甲,提刀立於陣前道“入陣披堅,非壯夫事,今天中伏,我之罪也,但大明將士,豈有貪生苟活之徒。”】
    【隨後杜鬆高呼“衝破建奴,殺出血路!”】
    【杜鬆率先提刀衝入敵陣,刀刃劈砍處,後金兵甲胄迸裂。他赤膊的臂膀被流矢劃開深痕,血順著刀柄滴落,卻愈發勇猛,連斬三名八旗兵。】
    【遊擊將軍張大紀挺槍緊隨,長槍如銀蛇,連挑數名八旗兵,遊擊將軍楊欽,也率軍強衝。】
    【後金八旗兵不敵,節節敗退,眼看,後金八旗兵快要被衝散時,忽然,河穀兩側再次有滾木礌石滾下,將明軍的追擊打斷。】
    【就在這時吉林崖上的後金兵與“黑營”漢兵,也全都這個時候衝了下來,對明軍展開困敵合圍。】
    【杜鬆率軍,左衝右突,仍然殺不出重圍,而皇太極也不敢下令強攻,恐遭到更大的兵員損失。】
    【為了將明軍困住,皇太極下令,隻要杜鬆想率軍衝突,就立即放下滾木礌石阻斷明軍的衝鋒。】
    【杜鬆又急又怒,卻被皇太極死死纏住沒能脫困。】
    【當薩爾滸方向的炮聲停息,自己又無法率軍救援時,杜鬆便想要從後金軍“黑營”漢兵方向,向北突圍。】
    【但是,這個時候薩爾滸方向,後金的大貝勒代善,已經率領後金騎兵殺了過來。】
    【努爾哈赤的主要戰略目標,仍然是西路軍的所有器械與糧草輜重,以及杜鬆率領的西路軍的明軍精銳主力。】
    【因此,從渾河方向潰逃的數千明軍,努爾哈赤並沒有讓騎兵進行追擊。】
    【在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率領三路後金軍,對杜鬆率領的明軍展開圍殺時,杜鬆與西路軍的結局,已經注定。】
    【在《明神宗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的記載與描述中杜鬆“奮戰數十餘陣,欲圖聚占山頭”。】
    【但因後金軍以“四麵合圍”之勢,對杜鬆部展開衝殺。】
    【而在激戰中,杜鬆身中多次戰傷,仍然拚命廝殺,最終“麵中一箭,落馬”,“起身後仍戰”直至從午時戰至酉時(約6小時),杜鬆力戰而死。】
    【戰後,關於蘇子河的河穀戰場的記載更是以“橫屍山野,血流成渠”進行描述。】
    【而在杜鬆屍體的周圍更是“後金屍橫遍野”,足見其死戰之慘烈。】
    【遊擊將軍張大紀,在率部爭奪吉林崖製高點時,被後金“黑營”漢軍埋設的絆馬索絆倒,遭亂箭穿身而死。】
    【遊擊將軍楊欽,在蘇子河穀與皇太極騎兵激戰,坐騎被鉤鐮槍砍倒後,持雙刀步戰至死,其屍體被明軍士兵,搶回時“猶作格鬥狀”。】
    【在這場戰鬥中,如楊國謂,葉文通等千總與把總級別的軍官,戰死高達300餘名。】
    【在《清太祖實錄》記載後金軍“斬級二萬餘,獲騾馬器械無數”,其中大部分為杜鬆部下精銳。】
    【戰死的明軍士兵,基本都是在薩爾滸,吉林崖,及蘇子河穀戰死,而被俘者,大多數是西路軍的炮兵或火器營的士兵。】
    【之後,他們當中,願意投降的,都被統一收編後金政權為其專門設立的“烏真超哈”(漢軍炮兵),不願意投降的,則是被發配至建州為奴。】
    【其中,明軍中的朝鮮炮手李守良,在混戰中躲入一處小山洞中得幸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當後金軍全數北上,迎擊北路軍的馬林部時的第二天早上,李守良爬出山洞時,皆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所驚嚇到。】
    【在李守良逃回朝鮮後供述道“明軍火器齊發時,後金騎兵前仆後繼,人馬屍骸堆如小山。”】
    【在擊潰了大明西路軍,並斬殺了杜鬆之後,雖說天色已晚,但努爾哈赤下令,讓後金全軍,在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立即北上迎敵。】
    【而此時的北路軍馬林所部,已經從了三岔兒堡(今撫順市北),進入渾河上遊,並在尚間崖(今撫順哈達鎮)駐紮,停留了幾個時辰,在等葉赫部的援軍。】
    【吉林崖下的蘇子河穀,距離尚間崖的直線距離僅僅15裏左右(75公裏),而實際距離也僅有101novel.com裏(10公裏)。】
    【有人說,如果馬林的北路軍,在到達尚間崖,沒有停留等待葉赫部援軍六個時辰(12小時)。】
    【而是直接領軍繼續南下,很有可能,就能解救杜鬆率領的西路軍主力精銳了。】
    【很可惜,在明軍的原計劃中,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3月1日,西路軍的杜鬆將渡過渾河攻打或占據薩爾滸。】
    【而北路軍的馬林部,也是在3月1日的同一天,要與葉赫部的後續援軍,在尚間崖會師後,於3月2日,南下攻打界藩城。】
    【如若,攻城不順,則可以與西北兩軍會師,一起攻打界藩城。】
    【隻是明軍方麵,並不知道他們的作戰計劃,早已泄露,努爾哈赤並沒有在薩爾滸進行駐守與堅守。】
    【因此就造就了,西路軍的杜鬆,輕易奪下薩爾滸,又想爭兵突進,搶功奪下界藩城。】
    【隻是,杜鬆並不知道,他眼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努爾哈赤,為他精心設下的誘敵之計與圈套。】
    【大明的北路方麵馬林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2月25日出兵南下,前往三岔兒堡。】
    【而三岔兒堡,早就在馬林剛剛到任開原城不久,馬林就已經率兵出擊,提前收複。】
    【由於,馬林收複三岔兒堡的戰鬥,過於輕鬆,因此在出兵之時,馬林並沒有多重視後金兵與努爾哈赤。】
    【2月27日,馬林率軍抵達三岔兒堡,並休整1夜,補充物資,並詢問葉赫部援軍已到達何處的情況。】
    【由於,遼東經略楊鎬的作戰計劃,提前遭遇到泄露的原因。】
    【因此在萬曆四十七(1619)的正月,在楊鎬還在為明軍所在的各種問題而頭疼,無法確定出兵的準確的時間的時期。】
    【努爾哈赤就已經,親率後金大軍,攻打葉赫部了,並一連攻克了赫部大小屯寨二十多個。】
    【由於此時的明軍,正在集結大軍,準備發動大規模戰役的關鍵時候。】
    【因此明軍方麵,沒有出兵救援葉赫部。】
    【這也就造成了葉赫部的內部,對大明充滿了意見。】
    【當到了二月底,明軍正式對努爾哈赤正式之時,葉赫部恐自己派出全部主力支援明軍後,會遭遇努爾哈赤的其它部隊進行偷襲。】
    【於是,葉赫部此次大明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已經沒有原先定下計劃時的積極。】
    【並且,也因為後金騎兵,已經有突襲葉赫部的情況發生,葉赫部將兵力,部署在了與後金交界的邊境上。】
    【因此,明軍與葉赫部的會師地點,便改在了尚間崖。】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看到這裏時,人群之中有人喃道“所以,在此次戰役中,那女真人的葉赫部又拖了明軍的後腿了?”
    有人說道“葉赫部拖不拖後世明軍的後腿,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誰,泄漏了明軍的作戰計劃。”
    “沒有內鬼奸細泄漏作戰計劃的話,那後世的努爾哈赤,也不可能占據所有主動權吧?”
    “他們也不可能,趁大明還沒正式出兵之前,就已經把那葉赫部給打怕,打痛了的。”
    “這不就是大戰未起,就先被那努爾哈赤先將了一軍嗎?”
    有人反問道“所以,造成西路軍中伏慘敗,精銳全滅的,火炮,器械,輜重,糧草等待全沒,以及整個戰役失敗的原因,就隻是因為有人泄漏作戰計劃嗎?”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