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薩爾滸戰役:五天三戰大敗明軍的努爾哈赤(七)
字數:5826 加入書籤
【“殺!殺!殺!”】
【在這片尚間崖的空間中,暴起整齊驚天天的殺聲,尚未發起進攻的後金兵,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用整齊喊殺聲,為已經展開衝鋒的後金騎兵,加油助威。】
【明軍的火炮手,拚命裝填,他們的操作每快一分轟出炮擊,都會對後金騎兵,造成巨大的傷害。】
【明軍的火槍,弓箭手,也都在這個時候展開射擊。】
【無數鉛彈與箭羽,紛紛射向後金騎兵。】
【後金軍的騎兵在勇猛衝鋒之時,也有不少人,在戰馬的背上,彎弓搭箭進行射擊。】
【騎射,本就是他們女真戰士,必須要熟練與生存本領。】
【戰場正式爆發的短短瞬間,無數炮彈,鉛彈,箭羽,都如同雨點般打向對方。】
【超過四萬人的後金軍,在攻打僅有不到一萬人駐守的尚間崖大營,他們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何況,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還是女真人的八旗騎兵。】
【殺!】
【在明軍的炮擊與射擊之下,以及來其它後金兵的助威聲中,二貝勒阿敏,縱馬直衝,速度極快。】
【當二貝勒阿敏率領騎兵衝鋒,在快要接近明軍大營時,明軍大營中的火槍手,立即展開新的一輪射擊,大量的鉛彈同時衝破空間一樣,被瞬間打來。】
【衝在最前方的戰馬與八旗騎兵,紛紛射落馬下,但這並不能阻攔,金馬騎兵整支騎兵大隊的衝鋒。】
【殺!】
【後續衝殺而來的後金騎兵,踏著同伴的屍身繼續猛衝,如同被激怒的狼群一樣,瘋狂的衝刺,他們前仆後繼地撞向明軍的柵欄。】
【三貝勒莽古爾泰怒吼,揮刀劈開柵欄,縱戰馬衝撞,並怒吼道“棄馬!撞破這些柵欄,跨過那條壕溝。”】
【刹那間,被蒙住眼睛的戰馬,紛紛撞向柵欄,跌進壕溝之中。】
【在左翼的後金騎兵,衝進明軍陣營的第一道防線的時候,大明的遊擊將軍葛世鳳,也在這個時候,率領明軍騎兵,對後金騎兵展開反衝鋒。】
【同時,後金軍的大貝勒代善,也在這個時候,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率領正麵的後金騎兵,正式對明軍大營,展開衝鋒。】
【與此同時,在斐芬山上的明軍右翼大營,也在個時候,將所有炮口,都對準了大貝勒代善率領的後金大軍。】
【此時大明北軍路的所有將軍,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斐芬山上的監軍潘宗顏,北路軍主帥馬林與副將麻岩等,都在拚命指揮著明軍將士應戰。】
【當大貝勒代善,率領金後大軍,正式展開正麵衝鋒時,監軍潘宗顏也立即下令,直接炮火轟擊。】
【從斐芬山上,噴發出的一顆顆帶著呼嘯聲的炮彈狠狠著轟向了,在衝鋒中原後金大軍之中。】
【然而,由於距離,以及後金大軍的衝鋒也比較靠左等因素,火炮的威力最大,但並沒能阻止,中原後金大軍的衝鋒。】
【尤其是,後金楯車早已推進至射程邊緣,二十餘人推著厚達五寸的木板重型楯車,穩步衝進。】
【眾多後金弓射手,躲在重型楯車的後方,進行火箭射擊。】
【而輕型的楯車,更是被眾多後金步兵,推著向前,一路猛衝。】
【後金的弓射手與步兵,以及楯車,雖然不多,但也在這個時候,隨著騎兵大軍,一起衝了上去。】
【努爾哈赤要的是速戰速決,因此在知道葉赫部無法支援明軍之後,直接就發起全力進攻。】
【後金左翼的二貝勒阿敏,在突破第一道壕溝之後,趁機率部迂回,手持浸油火把擲向明軍的第二道陣地柵欄,幹燥的木柵瞬間燃起大火,濃煙遮蔽了明軍視線。】
【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的後金騎兵,也在這時與大明遊擊將軍葛世鳳率領的明軍左翼騎兵,絞殺在了一起,反衝鋒剛突破後金前陣。】
【由於大貝勒代善的騎兵突擊太過於迅猛,率領右翼騎兵的大明遊擊將軍趙啟禎,也在這個時候,帶兵衝了上去。】
【馬林讓人修建的三道壕溝,就是三層防線,第一道壕溝與第二道壕溝之間的距離與空間較大,讓騎兵有了發揮空間。】
【在馬林原先的戰鬥構想當中。】
【當後金大軍,衝破尚間崖的第一道壕溝防線,與明軍騎兵絞殺在一起時。】
【原左翼器械戰車大營的明軍,在李希泌的率領下,就是在這個時候,帶著大明的戰車一路衝殺而下,必然能大敗後金軍。】
【可惜了,戰場情況,總是這樣的瞬息萬變,無法預料。】
【在左翼的器械戰車大營被率先擊破之後,馬林隻能祈求明軍將士能英勇殺敵,將後金騎兵擊退與擊敗。】
【但是在,努爾哈赤這不計一切代價的全力進攻,再一次讓馬林等人措手不及。】
【這種一擁而上,人多打人少,大量騎兵衝打步兵的打法,在這野外交戰中,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戰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後金的大貝勒代善,衝破並擊敗了,遊擊將軍趙啟禎與右翼騎兵的時候,大明在尚間崖戰場的已經處在下風。】
【當二貝勒阿敏與三貝勒莽古爾泰,衝破大營左則的第二道防線的時候,大明的北路軍防線正在崩潰。】
【當正麵的後金大軍,衝破到明軍的第二道防線的時候,右翼斐芬山上的監軍潘宗顏,已經不敢再繼續轟擊了。】
【因為兩軍已經廝殺在了一起,再繼續炮擊,就是相當在轟炸自己的明軍大營了。】
【當後金大軍突破了第二道壕溝與防線之後,明軍諸將知道,大勢已去,敗局已定。】
【當馬林下令要死戰到底之時,副將麻岩果斷讓馬林的親兵,帶著馬林突圍。】
【並且,副將麻岩親自,揮動令旗,通過旗語讓斐芬山上的潘宗顏,炮轟明軍大營。】
【在大明的《蔚州誌》,《開原縣誌》,《明季北略》的記載中,馬林家族世代將門,其親兵衛隊由家仆與部族子弟組成,見大勢已去,紛紛護衛馬林突圍。】
【其,馬林在突圍時"親兵三百環護,刀斧在前,槍弩斷後"進行突圍。】
【在突圍的過程中,馬林親拴采用"三人一組"的戰術一人持重型斬馬刀劈砍柵欄,一人用盾牌抵擋箭矢,第三人拖拽馬林坐騎韁繩,進行突圍。】
【在《明季北略》中記載道,馬林親衛以這種戰術在突圍時的驚人戰略與表現“如鐵錐破竹,後金前鋒竟不能擋"。】
【之後,馬林的親兵衛隊利用這一地形,在突破後金騎轉的圍攻時,麵對後金騎兵的突擊。】
【數十人,組成敢死隊,反向對後金騎兵,展開反衝鋒,使後金軍的"楯車相軋,弓弩手自相踐踏",為馬林爭取到關鍵的突圍時間。】
【努爾哈赤的後金軍與馬林的率領的大明北路軍,在尚間崖的激烈一戰,僅僅用不足一個半的時辰(不到三小時),就取得勝利。】
【其中,北路軍副將麻岩,在尚間崖主戰場上,率部死戰至最後一刻,被後金騎兵亂刀砍殺。其弟千總麻進忠亦在掩護馬林突圍時引爆火藥罐與敵同歸於盡。】
【遊擊將軍葛世鳳,趙啟禎等三十七員將領,亦是全部戰死。】
【而馬林,在尚間崖一戰的戰敗,也為他的馬氏家族,拉開了馬氏一門,親子兄弟皆為國戰死沙場的悲壯序章。】
【馬林一共有五子,其中馬燃,馬熠,馬爌,馬飆四人,均是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僅幼子馬炯,因病早故而幸免於難。】
【在尚間崖一戰中,時任遊擊將軍的長子馬燃,在後金騎兵突破最後一道防線時,以“持鐵鐧連殺數敵,力竭被圍而死”。】
【次子馬熠,在掩護馬林突圍之時,“身中七箭仍死守營壘”,後被“亂刃斫碎,難以辨認”】
【馬氏一族三百親衛,一路護送馬林突圍,最後僅有不足四十人成功逃回到開原城。】
【之後在三個月後,即萬曆四十七年(1619)六月,在開原城一戰中,馬林以身戰死殉國。】
【馬林三子馬爌,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任甘州總兵,在麵對大明闖王李自成的十萬百姓起義軍時。】
【馬爌在甘州城中“以三千疲卒堅守八日,城破後自刎未遂,被義軍割舌剜目而死”】
【在馬爌被割舌剜目之後,以指為筆,以血為墨,在牢牆上,留下‘盡忠’二字後而死。】
【馬林四子馬飆,不同於父兄的以武將身份殉國,而是以大明文官之職,為大明殉國。】
【同樣是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馬飆任沔陽州同知期間,“曾疏浚護城河,加固城防,百姓稱其‘馬公堤’】
【馬飆,也是同樣在麵對大明闖王李自成的十萬百姓起義軍,攻打沔陽城時,馬飆督率鄉兵巷戰七晝夜,在城破後自刎殉國。】
【後世有人說馬林的馬氏一族子弟,為何會對大明王朝如此忠烈,其主要原因,是因馬林之父馬芳而起。】
【馬芳出身蔚州農戶,幼年被蒙古騎兵擄掠為奴,後逃回明朝,在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效力,逐步成長為大明名將。】
【因此,馬芳便留下留下祖訓,馬氏一族,世代要以軍功立身,報效大明朝廷,馬家兒郎當馬革裹屍為榮。】
【因此,在蔚縣地區,一直到後世,都流傳道“馬家將,三代血,守遼東,盡忠烈”的民謠。】
(與演義化的楊家將不同,馬家將的事跡更多見於正史,其悲壯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查到後,就寫上來。)
【馬燃,馬熠的兵器镔鐵鐧和鐵胎弓,被蔚縣百姓,供奉於蔚縣的關帝廟之中流傳。】
【明崇禎帝朱由檢得知後,在大明王朝快要覆滅之時,下詔“馬氏一門七人殉國,賜祭九壇,立祠蔚州”。】
【但因明末戰亂,祠堂直至後世大清王朝的,康熙年間才建成。】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