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朝鮮西人黨官員:寧為大明屬國鬼,不為建州座上賓
字數:6246 加入書籤
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遼東的路上
熊廷弼“看來,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的我,對這努爾哈赤的認識與了解,還是遠遠不夠。”
【朝鮮的薑弘立等人,在赫赫阿拉被努爾哈赤羈留了三個月多月。】
【在努爾哈赤,成功攻打下開原城之後,完成了努爾哈赤與要從朝鮮身上,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之後,才將其放歸朝鮮。】
【而在努爾哈赤率領攻打大明的開原城的隊伍當中,就有1千5百名願意歸順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的朝鮮降兵。】
【這也成為了後金政權與大清王朝,在之後將朝鮮納入大清王朝的藩屬國,建立起了條件。】
【因為在朝鮮人當中,尤其是南方的朝鮮人當中,由於他們離華夏中原王朝較遠的原因,他們長久以來,都有慕強與畏強的秉性。】
【萬曆四十七年(1619)五月,鄭應景等人回到漢城後,立即引發了朝鮮朝廷的劇烈震動。】
【許多的朝鮮人完全不敢相信,大明天朝上國之軍,竟然會敗給努爾哈赤的八旗兵。】
【身為薑弘立從事官的鄭應井,在向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等人,詳細的匯報了阿布達裏岡戰場上的親眼看到的情況。】
【如大明東路軍主將劉綎的戰死,如大明東路軍千總級別以上的大明軍官,無一投降,全數戰死。】
【如朝鮮副督元帥金景瑞,曾試圖救援,卻遭後金騎兵迂回包抄,最後戰死沙場的經曆的。】
【尤其是大明天將,劉綎的戰死,讓朝鮮國王與官員,極為的震驚。】
【鄭應井還特別提到,他在赫圖阿拉的所見所聞。】
【稱,赫圖阿拉的繁華與盛況,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漢城的繁華,是遠遠比不上的。】
【甚至鄭應井,還從很多生活在赫圖阿拉漢人得知,大明遼東治所的遼陽城,都比不上此時的赫圖阿拉城。】
【最重要的是,那些生活在赫圖阿拉漢人百姓,當他們提起大明天朝時,他們一個個都是唾罵與痛恨不已。】
【更有甚者,宣稱他們要打回中原,要將腐朽不堪,已經爛透的大明朝廷給推翻。】
【鄭應井等人的匯報,讓此時的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以及一眾朝鮮官員,都意識到了,如今的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已經有了能與大明天朝抗衡的軍事實力。】
【以及此時的大明天朝,已經在腐敗之中,有了走向王朝末路的跡象。】
大明神宗界。
民間
人群之中,有人喃道“唉,那些從大明逃到建州,並已經生活在赫圖阿拉,完全把自己當成蠻夷的漢人,他們對朝鮮人所講的話,我竟然無法反駁。”
有人卻是,擲地有聲的回道“不用去反駁他們,同樣,我們也不需要反思。”
“真正需要反思的人,又不是我們。”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該要反思的人,已然無視我們這些民眾的生活,他們需要我們這些水了。”
“那我們又何必繼續容忍?幹脆將這“舟”徹底掀翻!而後重造新“舟”,又有何不可?”
“我們與那些蠻夷外族的漢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要堅信,我們始終都是華夏中原漢人民族。”
“我們與他們,不僅僅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們是賣祖求榮,我等是為祖宗而戰,與他們早已是注定的仇敵。”
【當鄭應井等人回到朝鮮之後,已經在無形之中,成為努爾哈赤在政治上對朝鮮王國的攻伐棋子。】
【雖說此時大明王朝,在薩爾滸的戰役中,敗給了努爾哈赤,但是大明天朝的威名還在。】
【其中,朝鮮朝廷的黨派當中,以西人黨為首的朝鮮官員,都認為薩爾滸的戰敗,並不能代表大明王朝的沒落。】
【朝鮮西人黨的官員,一直以來,都是在大明“程朱理學為理論基礎。”一直強調“華夷之辨”真正存在的客觀事實。】
【他們認為,努爾哈赤通過一場戰役的勝利,也終究不過是一蠻胡狄夷之主,永遠也成不了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原朝之主。】
【麵對,鄭應井等人講述著努爾哈赤與後金八旗兵的軍事強大。】
【朝鮮西人黨的官員,依然強調與主張朝鮮王國,必須絕對忠誠於明朝,一定要視後金為蠻胡夷狄。】
【因為,壬辰倭亂(朝鮮戰爭)已經證明了,大明天朝,是一個不會無覬覦朝鮮國土的大國。】
【他們,甚至在會朝鮮麵臨亡國之厄時,伸手將朝鮮從萬劫不複之淵中,提攜出來,對朝鮮王國,有著再造乾坤之恩。】
【如此深厚的恩情,朝鮮當何以為報?】
【朝鮮西人黨官員,在朝鮮的朝黨之上,主張在麵對大明王朝與後金政權的外交問題上。
【朝鮮王國理當大明天朝為主,更是要“以小事大”來對待大明天朝之事,絕對不能“背華投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並且一個個朝鮮西人黨官員,都喊出“寧為大明屬國鬼,不為建州座上賓。”的言詞。】
諸天萬界大明朝代。
民間
百姓甲“好一個,寧為大明屬國鬼,不為建州座上賓。”
“真沒有想到,在朝鮮那片地界上的人,他們的骨頭,比起真正的大明天朝之人,還要硬啊。”
百姓乙“其實如此,天道在盤點朝鮮王國當中,有絕大多數人都明幕強與畏強的精神時,還以為他們會立即背棄大明,投向那建奴韃了呢。”
百姓丙“然而呢?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那朝鮮最後,還不是倒向了努爾哈赤與後金了?”
百姓丁說道“雖然,在天道曆史進程中,這些朝鮮的西人黨官員,他們沒能改變曆史。”
“但起碼,他們沒有立即背棄大明,這比那些真正背叛大明的人強多了吧?。”
大明神宗界。
民間
人群中有人自嘲的喃道“真是諷刺啊,不是我們大明之人,卻想著如此維護大明。”
“而我們那些,讀過華夏聖賢書籍,並且走向高官厚祿的腐儒們,他們難道就不臊得謊嗎?”
有人回道“在我們大明的官場上,滿口仁義道德,悲天憫人,人前一套,再背後一套的人,太多,太正常了。”
“可是,天道為何,不一一的將他們,全都盤點出來?”
【在朝鮮西人黨的文官領袖李貴,武人代表申景禛的反對之下,此時的朝鮮朝廷,並沒有倒向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
【但是努爾哈赤的手上,有薑弘立等朝鮮軍官,以及數千人朝鮮士兵當籌碼。】
【縱是,西人黨的李貴與申景禛有反對之意,朝鮮朝廷與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也不得不派人前去赫圖阿拉進行交涉。】
【而在朝鮮王國與後金政權,進行正式的外交的交涉後,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推行的“兩端外交”。】
【光海君李琿,想既不激怒努爾哈赤與後金,也不想放棄大明朝廷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
【因為,此時的朝鮮與大明王朝之間的宗藩關係與地位,都是遠遠超過其它藩屬國的。】
【在與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的交涉當中,光海君李琿采取了“交鄰以信”不會輕易與建州產生軍事衝突的政策。】
【麵對朝鮮如此的回應,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五月底,正式遣使進入朝鮮,麵見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
【並並致信光海君李琿稱“爾兵助大明,吾料其非本心也,乃因爾國有倭難時,大明曾救之,故報答前情,不得不然爾”。】
【努爾哈赤在信中,暗示理解朝鮮的“不得已”,又試探其是否願意脫離與大明王朝的宗藩關係,與大金政權,建立起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光海君稱李琿,則以平安道觀察使樸燁的名義,進行了回信。】
【回信中稱“天朝之於我國,猶父母於子也”,回避了努爾哈赤的離間,與讓朝鮮王朝承認對後金政權的合法性。】
【光海君李琿並不傻,雖然說大明朝廷在薩爾滸大敗了一仗,讓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丫住了根腳。】
【但此時的努爾哈赤,口中的大金(後金),在大明朝廷之中,仍然是叛亂反賊。】
【至於,讓朝鮮與後金政權,第一個站出來承認其的合法性,不是在給他光海君李琿與朝鮮控坑嗎?】
【他光海君李琿,哪裏有這樣的膽量,敢承認後金政權的合法性。】
【對於光海君李琿的回應,努爾哈赤並沒有在意。】
【因為,努爾哈赤並對大多數朝鮮人的秉性,還是很清楚的。】
【在努爾哈赤看來,自己向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送去的第一封國書,隻是先禮後失的第一步。】
【畢竟,薑弘立與五千多的朝鮮士兵,還在自己的手上,這便是牽製朝鮮不敢妄動的籌碼。】
【此外,此時的東北大地已然回暖,冰雪消融,江河解凍,自己的下一個計劃目標,已經可以收網了。】
【薩爾滸戰役結束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3月5日。】
【而在這三個月裏,努爾哈赤絲毫未有懈怠,一麵在建州加緊整飭軍備,將薩爾滸之戰的繳獲盡數轉化為戰力。】
【同時,讓更多的建州漢民,成為真正的後金兵卒。】
【最重要的,就是讓李永芳,加快對遼明地區的滲透與策反等步伐。】
【萬曆四十七年(1619)六月,努爾哈赤率領數萬後金八騎兵,突襲了開原城。】
【而開原城,最終在後金的間諜與內應的協作與策應之下,再一次以最熟悉的方式,完成了裏應外合的配合,成功攻破開原城。】
【開原城總兵,馬林也在開原城的港戰中,戰死殉國。】
【萬曆四十七年(1619)七月,努爾哈赤再向朝鮮王國,送去第二封國書。】
【這一次,在努爾哈赤的第二封國書中,言辭更為強硬“若執迷不悟,助明為虐,則天兵一到,玉石俱焚,爾國豈能獨存?” 】
【努爾哈赤國書之中,明確列舉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助明攻金”的“罪狀”,暗示若不妥協,後金將“遣大軍征討”。】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