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創辦新學
字數:7168 加入書籤
這兩天朱標讓在京三品,各省封疆大吏、藩王等開始寫年終總結,馬上就過年了。除了總結,朱標和朱元璋還有內閣還要做洪武十五年的預算,這些都是比較繁瑣的工作。
勤政殿中,宋濂、李善長也梳理著百官的年終總結,而朱元璋和朱標則在內殿裏看著各部遞上來的報表。
朱元璋看著國庫裏的銀兩,還看看各地糧倉也是充盈,臉上笑容不斷。雖然這個表裏麵的數據是有水分的,不過老朱是幹什麽的,這數字怎麽來的,甚至於這活有一部分都是安插在各地的錦衣衛幹的。
這些數字還算真實,這麽大個國家,不可能特別的精確,朱標則是寫著計劃。這活從洪武十四年就是他的,現在這洪武十五年的預算當然還是他了。
“上位,這是各布政使司布政使呈上來的。”
朱元璋接過最上頭的一本,翻看了起來,基本上都是說一些施行新政的進度,還有自己的一些政績和不足,都是幹貨。
朱元璋開始做著批示,還有一些事都指揮使司的指揮使寫的,這些五大三粗的武將們有的字寫的很好,有的寫的很爛,看的出來很多都是找的代筆。
一下午的時間老朱基本上看完了,這些官員也說出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四省指出了本省學子求學之道過於艱難。
因為連年戰爭,早已打斷了北地孔孟之傳承,老朱對於文人才子關注度是很高的。
“宋濂,過來。”
“陛下。”
“宋夫子啊,山河四省的官員大多數都說了一個現象,就是學子求學之道不易,首先就是沒有好的師者,還有就是儒聖之道斷層,咱們大明是整個天下的大明,朝廷選用人才也是不分南北的,這件事你要重點關注一下。”
朱元璋說這個也是為後麵的有些事情鋪鋪路,還有一件事就是學堂了,要從根上解決就要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要知道四省有多少童生、秀才、文人數量,然後還要興辦學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立心立命之事,自然是咱和標兒的事情,開萬世太平的事都是那些武將勳貴的,他們幹的也不錯,為往聖繼絕學,這個擔子你們必須挑起來,還有劉三吾、詹徽等人,需要什麽咱都支持。”
“臣等遵旨!!!”
辦學是一件大事,這可是留名青史的美談,不過李善長聽到這個也明白了第二層的意思。那就是文武平衡的事情,近來太子多親近武勳之輩,疏遠了這些老學究,文人氣弱對朝廷也是不利的。
看來淮西勳貴又有人要遭殃了,這次會是誰呢?徐家?常家???
很快朱標也拿著一遝紙出來了,這可是不好寫啊。
“爹,這些是對於新學的一些規劃。”
“爹,這些是對於新政的一些補充。”
“這些,還有這些,都是新地治理事宜。”
朱標將一份份書麵材料放到了眾人麵前,然後端起老朱的茶杯就開始喝了起來。
“你們都看看,太子說的也就是個方向,細致的條陳還是要你們去幹。”
內閣現在就是這父子二人的第二個腦袋,啥主意都要出,可是沒有一點實權,日常的政務也是不能放下,沒辦法,老朱家用人就是這麽紮實。
幾個人忙忙碌碌的快到了傍晚,宋濂他們才忙乎完。
“忙完了就回家,今可沒留你們飯。”
眾人頭上皆是黑線,這的確是沒想到啊,這老皇爺如此現實。
“臣等告退。”
殿外,宋濂等人皆是一臉鄭重,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這可是中原大地啊,可是因為連年戰亂,人們連吃都吃不飽,還能想著讀書嗎。
多少家族沒有了祠堂、族譜,曾經的名門望族都成了乞丐,沿路乞討,一直到了洪武四年以後,才有改觀,也不過是路上少了一點乞丐,沒有兵禍而已。
這自古以來都是傳言,就是北人出將,南人出相,南邊文風盛行,而北地民風彪悍。這也是一大方麵原因,所以在朱標的新學中就有規劃,策劃在常山、濟南、北平、應天建立四所新型學院。
常山陸軍講武堂
濟南海軍講武堂
這是兩所軍校,還有兩所是應天的政法學院,北平的大明府學。
這四所學校就是朱標準備新辦的,也是後續為國選材的另一種途徑,現在的文武科舉還是主體選材的方法。
“標兒,你說的這四個學堂是什麽意思啊,要是辦學堂,四個不夠啊。”
朱元璋自然是不知道這四所“大學”是什麽了,朱標也開始了講解。
“爹,這講武堂,顧名思義就是武備、軍事,也可以叫軍校,這首批的教員和學生,兒子已經想好了。”
“哼,你小子,一聽就知道,這事沒少琢磨,還沒開始辦呢,連人選都想好了。”
“爹,您也聽聽,看咋樣。”
朱元璋自然樂意自家兒子給自己身邊劃拉人了,這學校說白了隻要畢業了不就是太子黨嘛?這以後太子登基不就是妥妥的天子門生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先先說這應天的政法學院昂,政法顧名思義就是政令、律法,也不一定是要什麽舉人、狀元一類的人,會讀書的不一定會做官,會做官的不一定能讀好書。”
“首批招生麵向士農工商,隻要是通過考試,即可入學,至於考題也很簡單,就是如何治理一縣之民。而後經過兩年學習,成績優異者朝廷錄用為官。”
“這個政法學院就讓劉三吾劉夫子做司業。”
這司業也是國子監的一個官職,國子監祭酒相當於現代的大學校長,這司業就是副校長了。也能看出,這政法學院因是新學,所以掌事者的官職最高就是司業,比國子監低一級。
“教什麽啊?”
朱元璋問道。
“一來就是政務,也就是為官之道,如何治民為民。二來就是經濟,為官要是不懂經濟那父母官如何做,治下之民還不得餓肚子。三就是思想教育了,這一塊爹您比較熟的,也就是倫理綱常,君父之命也。”
朱元璋聽著,明白這是和孔孟之道完全不同的,這樣的學院出來都是實幹之才,可是也有詬病,就是教會了如何做官,以至於太會做官最終結成朋黨。
“爹,您有問題,咱以後討論,先讓兒子說完。”
朱標看老爹準備開口,立刻堵住了朱元璋的嘴,老朱一時氣結,狠狠瞪了朱標一眼,踢了一腳。
這小兔崽子反了天了,還不讓老子說話。
“爹,這接下來就是大明府學了,這大明府學主要經史子集、孔孟之道這些尋常科目,與國子監無異,還有一些就是工業製造,科技發展,醫學研究等,這些人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不能入朝做官,一生潛心研究。”
朱元璋同樣明白了兒子的意思,要是說政法院是官場的敲門磚,那麽這大明府學就是大明發展之路的試金石。
“這個司業兒子也想好了,此人叫方孝孺。”
朱元璋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朱標也知道現在說這個名字,自家老爹一定是沒有印象的,可是還有一人,老爹絕對是知道的。
“爹,這方孝孺的父親就是方克勤。”
一說是方克勤,朱元璋就想起來了,此人是浙江寧海人士,祖上三代從儒,這方克勤天資過人,洪武四年特命為山東濟寧知府。
“原來是他的兒子,那這方孝孺有何過人之處啊,想必年紀也不大吧。”
“爹,比兒子小兩歲,不過忠勇!!!”
朱元璋沒想明白,兒子為什麽要用忠勇二字去肯定一個世代從儒的家族之人。
“對於此人,還有什麽要說的嘛?”
“沒有。”
朱標說的很是幹脆,他總不能告訴自家老爹,這方孝孺為了守住自己這一脈的皇帝位,寧死不為朱老四草詔登基詔書吧,還有朱老四誅了十族。
老朱也沒有問,自家兒子既然要用他,自然有他的道理,自己無需問這麽多。
“嗯,你的想法很對,看來你小子也不是一門心思想著開疆拓土啊。”
“爹,咱可不願意做那鐵木真啊。”
父子倆對視而笑,然後朱標就開始說起兩所講武堂了。
“爹,常山陸軍講武堂,主要就是步兵學院,包括戰術、戰役、戰爭研究,軍備研究,還有指揮,還有炮兵、騎兵等諸多兵種的學習之地。”
“司業魏國公兼著吧,這次班師回朝,魏國公已然是年老體衰,不便在奔波於戰陣之中。”
“至於先生,那就多了,挑一些勳貴,還有就是新軍的幾個師長。”
“還有海軍講武堂,這個現在隻是一個想法,先生和學生都在不久之後朝廷收複倭國以後再說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知道海戰不是當年的鄱陽湖大戰,這都是在水裏不假,可是那是本質上的兩碼事。
“這講武堂咱明白,你也說過,這四個辦學咱都準奏!”
“哈哈哈,那兒臣就先為天下學子叩謝父皇了,不過兒子還有一個要求。”
“你說,兔崽子條件不少。”
“嘿嘿,爹就是您需要做講武堂的名譽校長,就是個掛職。”
“不妥!”
老朱一聽就拒絕了,沒別的意思,就是要是自己現在做了那個什麽名譽校長,那麽從講武堂出來的軍官也好,學子也罷,都會以天子門生自居,這朝堂之上還不亂套了。
朱標就知道,老爹是不願意的,不過也沒有什麽關係。自家老爹的顧慮自己明白,可是自己確實不怕這些。
後麵會有更多的“大學”,也會有更多的選用賢能之道,再說了就算是空前強盛,也不能傳之萬代。自始皇以來,沒有那個單獨朝代是超過三百年的,後世將這個現象稱之為“三百年怪圈”。
想到這裏,他也好奇,於是也和朱元璋探討起來。
“爹,你說自秦一統六國到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了吧,朝代更是有十一個了,不管是強漢盛唐,還是富宋前元,國祚都沒有超過三百年。或者說從華夏大地有了始皇帝往後就沒有那個朝代超過三百年,這是為什麽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問題,朱元璋之前和朱標說過,也是朱標提出來的,那個時候朱標說是因為土地兼並,朱元璋也認同,可是後麵自己也想了想,覺得有點以偏概全了。
“標兒,上回咱爺倆談過這個,咱回去以後想了想,除了你說的土地兼並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咱的老祖宗有點時間就花在治人這件事上。”
“治人?”
朱標也發出了疑問。
“是啊,就是治人,你看從周禮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的是什麽啊,仁義禮智信、倫理綱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的是什麽啊,不就是人嘛?”
“幾千年來,老祖宗一心為了“家天下”,間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這樣。《論語》、《孟子》寫了一卷又一卷,內容包羅萬象、氣吞萬裏,但理想化成分過高,邏輯性混亂。比如對於老百姓的真實需求,他們就視而不見。”
“所以這才有了土地兼並,才有了農民起義,才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標看著自家老爹,他沒有想到,老爹將這件事情想得如此透徹,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麽還要撲前人後塵呢?
朱元璋自然是看出了朱標心裏的疑慮,也耐心解釋道。
“標兒,王莽你應該清楚,每一件事情想要做成都是水到渠成的,不然就會崩盤,百姓有地,國庫有銀,貪官不多,就可。要是說什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謂大同。這隻不過是那些酸腐儒的白日夢而已。”
“所以爹說,隻要你坐上這個位子,每天麵對這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以後,你才會知道,有些事想要做就已經很難了,想要做成就更難了。”
朱標想著自家老爹的話,老爹從來沒有和自己這樣說過,自己這兩年的政令、革新,都很是順利,而且朝野之上無不讚歎,自己有時候覺得就是有些皇帝與自己相比那也是不過如此。
喜歡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