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地域之分
字數:3866 加入書籤
年後的大明又回到了緊張的發展道路上,因為慢慢的天氣轉暖,京燕線的施工進度也變的快了起來。而且沿途還開辟出數萬頃的良田,都是在路得兩邊,然後這些地朝廷全部分給了流民。現在開春了,馬上就到了播種的時候,這田都是現成的,朝廷還給這些流民、乞丐借了種糧,來年就能有個收成,到時候還了朝廷的種糧就行。
朝廷除了給種糧,還分發農具、牲畜等,這些流民就在京燕線沿途安定了下來,有地有房子,誰願意去做流民呢?
皇宮中,年後的父子二人又開始了緊張繁忙的政務之中,而且朱標對老朱也提出了意見,爺倆要分工明確,要不然自己就罷工。
“呔,你個小兔崽子,還和老子講起了條件。”
“爹,啥叫講條件啊,那的確是幹不過來嘛。”
“哼,得得得,咱就是地主家的長工。”
“爹,今年我們開辟出更多餓耕地,應該下旨,凡是無地的流民均可自己尋地開荒,隻要是能開辟出來,那麽上報朝廷這些地就是他們的,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少地。”
“嗯,這個事可以,戶部不是已經在統計全國的人口,丈量土地了嘛,到時候咱們大明要是人人都有地就好了。”
“爹,會的。”
說話間,內閣的幾個大臣也進來了。
“臣等叩見陛下,太子殿下。”
“起來吧。”
李善長拿著厚厚的圖冊,交給了梅欒子。
“陛下,這是我們幾個重新劃分的各承宣布政使、州、府。”
朱元璋拿過來看了起來,現在的大明版圖實在是太大了,要是不好好劃分,會給這個龐大的帝國埋下病根的。
“韓國公,陝甘等地的土地是不是太大了。”
朱標看著圖冊問李善長,這件事件主要就是李善長在策劃,呂昶協助。
“太子殿下,陝甘自古便是一體,西鄰烏斯藏,東靠中原。”
圖冊上的陝甘兩地不是後來的陝西、甘肅兩省的區域,而是陝西關中一帶加上寧夏鎮、平涼府、慶陽府、金城關、莊浪衛、西寧衛等地。
朱標打斷了韓國公的話,然後走到了寰宇全圖麵前,梅季很有眼色的遞上一根木棍。
“你們看,這是榆林鎮、定邊衛等地,自北而下是延安府、黃龍、蒲城、西安府、翻過秦嶺、終南山就是漢中等地,再往南可入蜀地。”
“將這三地合為一體,隸屬於陝西布政使司,陝北、關中、陝南,三地成一司,另外將秦州府、慶陽府、平涼府劃分給甘肅布政使司。”
“因為這三地從地理結構上也是屬於關中一脈,但是就像不能將河套地區給了蒙古,漢中給了蜀地一樣,我們要在地理結構上打亂這種天險的形成,避免某地因地畫牢。”
“還有甘肅,隴南、隴西、藏北、甘南、金城、永昌衛、永登衛、張掖衛、定西鎮一直到涼州衛、肅州衛最後到沙洲,這個南北約4000裏地,東西1000裏地,形似一個如意的地方就是新的甘肅承宣布政使司。”
眾人都是迷茫著,不知道這麽做的意義,可是朱元璋看出來了。
“哈哈哈,太子說的不錯,就這麽辦,就這麽辦。”
“你們看不出來正常,這要是文忠、傅友德在這就能明白是什麽意思。”
朱元璋接過朱標手裏的木棍,然後指著剛才朱標說的地方。
“按照太子的想法,這個甘肅就像是一個豎著的如意,兩頭寬,然後中間細,這樣的地域有草原、有黃河、有雪山、有糧倉。這麽說吧,烏斯藏等地的青稞、中原的小麥、南方的稻穀、漠北等地的牛羊,甘肅都有,隻要甘肅在,南可遏製雲貴川等地,東進就是陝西、河南中原大地,西邊和北麵可以防止遊牧民族進犯中原。”
“而秦州、平涼、慶陽三府又可以反過來牽製中原,避免占據秦嶺、渭河等天險各自為政,就像是陝北、關中、陝南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鄉俗習慣上一致,但是又要分為兩個行政區域,這不得不讓兩地緊密聯係。”
朱標點點頭,這也就是為何自古以來,陝甘不分家的原因,甘肅西通西域、蒙古等地,陝西挨著中原,都是很重要的戰略後方,或者前方。
“新地就更要如此了,就用新羅、女真等地來說,直接劃分給遼東都司,然後設置新羅府、建州衛。”
地理是重要的一種思想,地理位置引起的地理作用和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演化到曆朝曆代都是靠著地理關係來的。
就比如朱標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
“爹,咱剛好說到這,也議一議遷都的事,洪武十四年隻是提過,現在咱們要早做打算了,畢竟我皇明的疆域已經不適合應天作為都城了。”
應天府的地理特點使其在防守上存在一定難度。應天位於長江下遊,長江在此處形成一個直角彎,為應天提供了西、北兩個方向上的天險,可以依靠水利抵抗北方來敵。然而,這種地理優勢在進攻時卻容易被利用,成為敵軍的突破口。此外,應天的陸地地形也較為複雜,城東有幕府山、鍾山、雨花台等丘陵地帶,有利於居高臨下打擊敵軍,但這些地形在進攻時也可以作為掩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曆朝曆代守住應天府的沒有,三國時期東吳首次建都南京,後被西晉朝所滅。司馬睿建都建康,後被劉裕所取代,宋齊梁陳都建都南京,陳被隋朝所滅。唐初,杜伏威等人起義,占據南京,後被唐軍攻破。北宋趙匡胤滅南唐,改南京為江寧。元朝,以建康府為建康,後改建康為集慶。
朱元璋攻占集慶,改為應天府,清朝時期,清軍打敗明福王,占領南京,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占南京,後太平天國失敗,南京被攻破。1912年孫中山以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1927年北伐軍攻破南京,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日軍攻占南京。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樣計算的話,南京曆史上共被攻破過14次。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這應天府當時也是當時自己考量了地脈、經濟、發展等因素定下的,他也知道應天府易攻難守,可是當時來說應天這個地方是最合適的。
“嗯,是該議一議了,不過這也要長遠打算。”
這些李善長他們也是一直在考慮,老朱也派了不少人去考察。
“上位,唐時都城長安、洛陽如何?”
“不可!”宋濂說道。
“唐之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不斷崛起,對中原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西安地處西北,離北方邊境較近,容易受到外敵的攻擊。為了更好地抵禦外敵,統治者往往選擇將都城遷往更靠近東部或中部的地區,如開封、應天等地,這些地方交通便利,有利於調集軍隊,保衛國家的安全。”
其實朱標已經選好了,就是北平,不過這個時候他也沒有說出來。
喜歡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