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我喜歡住大院子!
字數:7903 加入書籤
二虎激動得控製不住音量,大聲道:“千真萬確!那位大人口口聲聲說,會幫我們和慶豐商會名下的酒樓說!”
這一嚷嚷,附近的漁民全聽見了,呼啦一下圍了過來。
“二虎,你可別唬我們,真有當官的這麽好心的?”
“你之前嘀咕他不是被聽見了嗎?會不會是故意耍我們?”
“是啊,王家不是經常玩那招,每次來收海貨都說我們的海貨不新鮮,拚命壓價,說這賣不出錢,那賣不出去錢,走的時候還把那些賣不出錢的一並抬走了。”
二虎愣了愣,“這……應該不會吧?”這話說得他自己也不敢確定。
村長握著拐杖用力敲了幾下地麵,眾人安靜下來。
“不管是真是假,是不是耍我們,我們也要試一試。”
“慶豐商會酒樓收海貨出的價足足是王家的三倍,以前我們沒機會搭上慶豐商會酒樓,這會機會送到麵前,總不能錯過。”
“咱們一副老骨頭了,沒錢吃少點,餓不死就成,可不能讓村子裏這麽多孩子跟我們受苦。”
原先懷疑、顧慮重重的漁民紛紛低下了頭。
“好!”之前想要替二虎給慶修等人帶路的中年男人最先出聲道:“大不了賭一把,如果贏了,咱們漁村以後便能吃得飽穿得暖。”
“搞不好,還有可能給村裏的孩子們辦個學堂!”
旁邊有婦人笑罵了聲:“這八字還沒一撇,連飽飯還沒能吃幾頓呢,你就想著辦學堂了。”
話雖如此,她嘴角卻快咧到了耳根,眼底明顯流露出憧憬期待。
村長打算現在去找另外兩個漁村的村長,剛往外走了兩步,他突然想起什麽,扭頭道:
“二虎,你還在這幹什麽?還不趕緊去找那位大人,繼續給他帶路!”
先前村長擔心的是二虎中途將那位大人丟下,惹惱了對方,萬一報複二虎,甚至報複整個漁村就糟了。
現在,那位大人可是他們漁村所有人的救命稻草!
若是因為這件事,惹怒了大人,大人不願意再替他們與慶豐商會名下的酒樓牽線搭線的話,那真完蛋了!
二虎拔腿就跑,再沒有原先的抗拒。
“我現在去!”
慶修和李劍山幾人在附近等青年回來,恰巧附近有片水田,慶修踱步過去,蹲在旁邊田埂上。
水田裏種的稻穀,隻是種得稀稀疏疏不說,稻禾也是蔫蔫的。
入夏後,稻禾應該是長勢最好,一片翠綠的時候。然而這幾畝水田的稻禾,不要說翠綠了,葉尖都開始發黃了。
能不能打出稻穀都說不準,即便打出了稻穀,怕也會出現大量空殼的情況,出不了多少斤糧食。
李劍山皺了皺眉:“這邊的土這麽差嗎?這稻禾怎麽長成這樣。”
慶修撚了點土在指尖,又湊近聞了聞,“是鹽堿地。”
南方本來便容易出現鹽堿地,何況這裏近海,水的鹽分本便高,再加上灌溉不夠科學,鹽分沉澱後,幾乎找不到不是鹽堿地的地方耕種。
難怪這裏的漁民會窮困成這樣。
雖說如今大唐糧食充足,糧鋪的糧價也因此降到比較低的水平,不會出現有百姓買不起糧食餓死的情況。
但是,如果自己種不出糧食,全部糧食皆要靠銀子買,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部買下來,對收入較低的漁民而言,難免捉襟見肘。
身後傳來一陣跑步聲,青年粗喘著氣道:“對,對不起大人,方才草民太激動了,急著告訴村長這件,這件好事,跑得太急,忘記跟大人您說一聲。”
慶修扭頭,隻見青年神色忐忑地看著他,哪裏還有先前的桀驁不馴。
他擺了下手,“沒事。”能理解。
他拍拍手掌,起身問道:“你們村子裏的田地,都是這樣的鹽堿地嗎?”
“是。”二虎苦笑一聲,“這些地種不出什麽糧食,每年收成的糧食,連兩三戶人家也養不活。”
“種總比不種好,哪怕隻有一石糧食,也好過顆粒無收。”
慶修微微頷首,琢磨著在揚州這段時間,可以找時間挑個合適這邊的鹽堿地治理的辦法,教給這裏的人。
不然白白浪費這些田地。
“這幾日,還會有類似的鐵船過來,有船到了,就去縣衙……”慶修頓了下。
原本在揚州這些日子,他是打算住縣衙的。
不過,看縣令拚命遮掩揚州漁村的情況……或許揚州有不少地方還有類似情況。
“算了,晚些時候我會派人過來告訴你具體地址,有船到了便通知我。”
李劍山拿出錢袋拋給二虎。
二虎下意識接了過來,意識到這是什麽後,又手忙腳亂地想塞回給李劍山。
“這銀子我不能收。”他連連搖頭,“大人能幫我們與慶豐商會的酒樓牽橋搭線,已經幫了我們大忙,說是我們村子的救命恩人也不為過。”
“隻是船到了去通知大人您一聲這種小事,我萬不能收這個錢。”
慶修幾人沒人接二虎想還回來的錢袋。慶修起身,伸了伸懶腰。
“收著吧,以後可能還會有事需要你幫忙。”
二虎還想說什麽,他先一步堵住了對方的話,“我找人幫忙幹活卻不給工錢,傳出去我哪裏還有臉?”
話說到這個份上,二虎再把錢還回去,反而成了二虎的不是了。
他隻能將錢袋子收下,保證道:“大人您日後有什麽需要,盡管吩咐,我一定隨傳隨到!”
慶修擺擺手,沒再繼續逛漁村。
他提出逛漁村,也不過是不解揚州的漁村怎麽會如此貧困,又因為縣令遮遮掩掩的態度,慶修才點了這個看起來膽子最大,最敢說的青年當向導。
實則是將縣令支開後,打聽漁村到底是怎麽回事罷了。
如今弄清楚了,他自然不需要再繼續留在這裏。
慶修先帶人回了一趟縣衙,命人將行囊全部收拾好,另外著人在揚州內置辦了所宅子。
“大人,您……您不住縣衙?”縣令聽聞慶修回來後,便火急火燎地跑過來獻殷勤,哪知發現慶修在讓人收拾東西,打算去外麵住。
他想到慶修在漁村裏逛了一圈,心生忐忑地問:“大人,可是縣衙有什麽問題?”
“無事。”慶修輕描淡寫地道:“我們人不少,全擠在縣衙裏地方不夠大,我喜歡住比較大的院子。”
有錢能使的鬼推磨,慶修使的錢多,買宅子的速度自然也快,當天宅子就交接完了。
縣令將信將疑地跟著慶修去了新置辦的宅子。
看到眼前這個四進大院子,他默默地咽回了任何挽留的話。
倒不是說縣衙不如這座宅子大,但是縣衙前麵有公堂,還有各處辦公的房間,占去了大半地方,剩下的後院又要劃一部分給他居住。
像縣丞縣尉這些,在縣衙裏也要有間供休息的房間。
最後剩下給慶修的地方,雖然夠住,地方卻也的確小了不少。
他幹笑道:“是下官考慮不周,那下官就不打擾大人了。”
慶修隻隨意點了下頭,直接命人送縣令出去。
縣令前腳走了,慶修後腳吩咐道:“今天先讓大家收拾下院子,然後早點歇息。”
“明日你們四散入城,查看下這個縣城的情況,有多少地方像今天遇到的漁村那樣,整個村子,連溫飽尚無法解決的。”
慶修知道,不可能人人能吃飽飯。
哪怕是現代,每年依舊有人餓死,也依舊有流浪漢和乞丐,隻是數目極少罷了。
但是,在揚州這種富庶之地,尚且有整個村子的村民,絕大部分貧困得無法滿足溫飽,那其他地方呢?
他做了這麽多,是希望改變大唐,能讓大唐百姓安居樂業,至少可以滿足溫飽。
而不是看著他們依舊為生存掙紮,每日為了生計愁眉苦臉。
翌日。
有一半的家將四散入縣城、附近的村子查看情況。
慶修在宅子內待到接近午時才應邀出門,縣令連同當地鄉紳,給慶修辦了場宴會。
李劍山昨晚接到帖子,忍不住樂道:“在你的酒樓辦你的歡迎宴,這群人心眼真是多。”
等於間接往慶修口袋裏塞了筆銀子。
“心眼不多,他們也坐不到現在的位置。”
慶修到得比較晚,其餘人全來了。
他剛推門進去,雅間內所有人紛紛起身拱手見禮。
在場的人隻有縣令知曉慶修真正身份,其餘人隻知道慶修是從京城來的貴人。
慶修掃了眼在場的人,慶豐商會在揚州的管事也在,對方接觸到慶修目光,尷尬地笑了兩下。
看來在場有兩個人知曉他身份。
這些鄉紳皆是人精,見縣令對慶修巴結殷勤,便知道這位貴人身份不簡單,也紛紛大獻殷勤。
在互相介紹時,慶修聽見眼熟的名字,多看了兩眼。
王家的當家和王家少爺發現,昂首挺胸,隱隱有些竊喜,莫非是這位貴人對他們印象比較好?
原來這就是低價收購漁村漁民海貨的王家。
慶修在心裏將兩人記下,打算宴會結束後就派人去調查一下。
整場宴會,慶修每說一兩句話,其餘人就爭先恐後地附和奉迎,爭著搶著在慶修麵前露臉。
臨走還打算親自送慶修回去。
“不用了,待會我還有些事要辦,你們先走吧。”
數位鄉紳麵麵相覷,聞言隻能先行告辭道:“那我們就不打擾大人了。”
話罷,這些鄉紳先後離開。
走得最爽快的就是縣令,他知道慶修身份,這裏是慶豐商會名下的酒樓,慶修過來一趟,難免會查賬,或者吩咐些事情。
有不願意走,磨磨蹭蹭的鄉紳見狀,也隻得離開。
慶豐商會在揚州的管事繞了一大圈,又回來了,他朝慶修恭恭敬敬地行禮道:“慶國公。”
“嗯。”慶修微微點頭,問道:“收購海貨一事,也是你負責?”
“呃……揚州這邊的海貨收購確實是小人負責。”管事忐忑不安地問:“是有什麽問題嗎?”
“你們的海貨是從誰手裏收購的?”
“揚州靠海,尤其是這個縣城,不少人會來此收購海貨,所以縣城裏有一些商賈專門從漁民手裏收購,我們再從這些商賈手裏拿貨,這樣就不用去一個個漁民家中收。”
管事解釋道,倒不是說去漁民家中或者漁村家裏收不行,主要是這樣比較省事。
他們隻用和商賈簽訂契約,此後隻用等這些商賈將海貨送上門即可。
“你和王家有合作?”慶修問道。
聞言,管事愈發忐忑,“是……我們主要從王家手裏收海貨,他們的海貨很新鮮。”
“日後先去漁村收。”慶修沒有說什麽,能更省事的,誰都會選更省事的辦法。
他強調道:“漁村收完了,不夠的話再從那些商賈手裏收。我已經吩咐過臨海的三個漁村,他們會將三個村子的海貨全部集中在一起,登記好。”
“你們派人過去清點檢查即可。”
“是,小人這就吩咐下去。”管事二話不說答應了下來。
慶修親自開口,又是這種不大不小的事,他自然不會多質疑。
況且,別說三個漁村將海貨集中起來後,他們去收也不用多花太多力氣,哪怕是慶修要他們一家一家收,隻要慶修堅持,他們也隻能照辦。
慶豐商會是慶修的,說到底他隻是個管事。
不過……管事已經打算以後與王家保持距離。
慶國公不會無緣無故過問這種事,八成是王家有哪裏招惹到了慶國公了。
解決完這件事,慶修又問了下揚州的情況便回去了。
而另外兩個漁村得知消息後,二話不說同意了下來。
隻是慶修畢竟是口頭提了下,他們也擔心慶修隻是隨口一說,忐忑不安地等了兩天。
直到慶豐商會酒樓的夥計傍晚過來提醒他們,明日準備好海貨。
慶修親自來過的漁村村口,三個漁村的村長和十來個身強力壯,能扛得動麵前所有海貨的青壯年,還有兩個識字會算數的村民,捧了本賬本候著。
眾人翹首以盼,終於盼來了慶豐商會的人。
揚州的管事親自來了,他原本是住在府城,但慶修來了這裏後,他便一直停留在縣城裏。
考慮到慶修對這件事的重視,他幹脆親自過來看看,這三個漁村到底哪裏有過人之處,能讓慶修親自過問。
漁村眾人不知道來人是慶豐商會在揚州的管事,隻以為對方是這群夥計裏的小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