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高句麗修長城

字數:3563   加入書籤

A+A-


    扶餘城是一個百年前滅亡的國家,扶餘國的都城,位置距離營州很遠,已經在後世吉林一帶。
    “高句麗這是做什麽?不像出兵,反而像搬遷百姓。”楊恭仁迷茫的說道。
    “會不會就是搬遷百姓,增加北方這些城池的人口,主要是防備我們?”狄孝緒猜測道。
    楊恭仁和薛玖對視一眼,頓時覺得這個可能才是最接近真相的,從目前反饋的消息來看,高句麗還真像防守。
    “用百姓來戍邊,隨時可以把這些人轉變成為守軍。”楊恭仁微微頷首道。
    “增加邊境百姓,還能增加糧食產出,邊關這些城池就能儲存更多的糧食,用於備戰,高句麗還真打得好算盤。”薛玖讚同的說道。
    “再等一段時間,就知道他們的目的了,反正影響不到我們春耕。”楊恭仁鬆一口氣道。
    這段時間,因為高句麗的事情,他們壓力還是不小,畢竟營州這裏首當其衝,要是高句麗全力攻打,那可是一場硬仗,他們都已經做好全員調動的準備。
    顧不得天氣還寒冷,薛玖都安排了人趕海,大量籌備魚肉,為戰爭做準備。
    漁船捕魚也是換人不停船,每天出海捕撈,所有的魚都沒有賣,而是給府兵補身體,提高他們的訓練量。
    府兵輪流訓練,一部分人訓練,一部分人配合百姓翻地。
    薛玖早就決定,隻要今年戰爭打不起來,他就要把柳城的平地都翻出來。
    柳城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呈現、西南偏高,向東變低的特點,整體形似向東開口的簸箕。地貌可劃分為四個單元:中西部環形低山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河流衝積平原,山間盆地。
    雖然這邊平原不多,但是開辟百萬畝還是沒有問題的,足夠整個營州的百姓耕種了。
    經過一年努力,營的馬匹已經有五千用於耕種,如此數量的牲口,加上數量眾多的鐵犁,開墾平原還是很便利。
    薛玖讓人打造了多牛重犁,有六個犁頭,由四匹馬拖動,一次過去,就能翻一片土地。
    這才是最時候平原使用的東西,隻不過需要的馬匹很多,畢竟馬匹耕地,不可能一直不停,還是得休息,需要輪換著上場。
    一人牽馬,兩人扶犁,三個人就能做到單犁六人的事情,這效率自然是杠杠滴。
    因為氣候和地勢的緣故,柳城水田極少,但是平原地方,可以作為水澆地,這裏還有秦漢時候留下來的水渠。
    去年就開始疏通修繕,今年需要修繕的地方更多。
    很早以前,中原就知道,利用各種辦法,把河道的水流引到水渠,從而澆灌土地。
    最初是利用夏季豐水期,後來用人工堵住部分河道,抬高水位;再後來是利用水車。
    這些辦法都不錯,但是懼怕幹旱,遇到幹旱就沒法了,幹旱時候水位下降,水車也抽不上來水。
    幸好營州是丘陵地帶,可以修建水庫,把水庫的水放出來,就能澆灌土地。
    地點已經挑選好了,一個小小的盆地,原本就有一個湖泊,隻要堵住一個兩百米寬的入口,就能行成一個大型水庫,可以說是絕佳的位置。
    工程量不小,目前還沒到動工的時候,現在隻能專注於翻地,多餘的人手則修路。
    修建水庫需要大量的石頭,開采石頭運送過去修水壩,需要把道路平整出來。
    雖然沒有水泥,不過沒有問題,打磨平整的石頭,中間填充魚膠,就能解決密封問題。
    魚膠這東西,粘性非常強,隻要不用火燒,或者開水燙,就不會失去粘性。
    除了魚膠,粘米做的三合土,一樣不輸水泥,而且能保持更長的時間。
    薛玖的決心,就是今年種百萬畝地,冬天開始修建水庫,徹底解決營州百姓吃飯的問題。
    有了水庫和百萬畝水澆地土地,足以保證幾十萬人生活無憂,加上山地,礦藏,魚鹽等產業,即便將來營州有一兩百萬人口,就本地稅收也能養得起。
    翻地,除掉草根,借住倒春寒,把地裏的蟲卵凍死,四月的時候,正式開始種地。
    大多數地方,小麥畝產隻有兩百五六十斤,但是薛玖一直強調,種子要經過挑選,泡發,又多次施肥,畝產能達到三百斤。
    百萬畝土地,隻要不受災,理論上能產三億斤小麥,而且今年大多數人不需要給朝廷上稅,即便營州官方扣除三分之一,也足夠百姓過好日子了。
    這就是牲口多的好處,有夠多的肥料釋底肥。
    不過今年不一樣,地太多了,肥料不夠,即便二十萬人,加上一萬多牲口,也不能給百萬畝地施肥。
    開春的底肥還行,畢竟積蓄了一個冬天,但是後續就不夠了。
    後世的化肥有鈣,磷,鉀,尿素和各種混合肥。這些玩意都需要科技才能弄出來,想弄也弄不出來,至於養地龍,已經來不及。
    幸好營州還有一樣東西很多,那就是魚骨頭,這玩意磨成粉,也是很好的肥料。
    想做就,讓人給碼頭村子打造石磨,以後又得多調集人手推磨。
    高句麗人的目的也暴露出來,原來他們在修長城。
    “他們怕了!”楊恭仁說出真相。
    薛玖也是如此認為,應該是大唐這幾年動靜太大,打得突厥人找不到方向,高句麗人害怕中原攻打他們。
    楊廣三征高句麗,死的人太多了,雙方可以說仇深似海,雙方心裏都很清楚,遲早都會有一戰。
    修建長城,就是想學習中原,依托長城來抵禦敵人。
    “也不知道陛下如何考慮,會不會趁著高句麗還沒有修建完成,先行出兵。”狄孝緒有些焦慮的說道。
    “很難!如今最大的敵人,還是突厥人,不可能大舉出兵遼東。”楊恭仁搖搖頭道。
    “我覺得高句麗修長城,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薛玖提出了不同意見。
    “哦!怎麽說?”楊恭仁坐直身體,好奇的詢問,他沒想到怎麽成了好事。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大唐混子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