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新船下水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石灰對土地也是有好處的,隻要不把生石灰撒到莊稼上麵就沒有問題。
    多燒一些石灰,以後種地之前先撒一次,殺蟲卵,燒草籽應該效果不錯,比起草木灰效果肯定要好一些。
    “回頭我就去看看。”狄孝緒說道。
    “契丹人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送人過來,回頭就用他們送來的男子開采石灰石,那地方不能用中原百姓。”薛玖叮囑道。
    “為什麽?”狄孝緒不解的問道。
    “石灰石那些細小的塵土,長期吸入,對身體傷害很大,我們的人在那邊做事,必須佩戴口罩。”
    薛玖神色很嚴肅,狄孝緒自然不會輕視他的意見,慎重的點點頭。
    眼瞅著小麥一天天成長,薛玖的心也越來越期待。閑暇的時候,他就去棉花地,召集百姓,教導他們掐去多餘的枝丫和葉子。
    棉花就像樹,分支與主幹位置,會長一些無用的枝丫,那些東西需要除去,免得與主幹爭奪營養。
    至於葉子,也是防止爭奪營養,同時也是避免遮擋果實的陽光。
    棉花除了長芽孢那一段時間,其它時候比較耐旱,所以種植起來還是很容易,就是需要不少時間打理,包括後期采摘。
    棉花果子開裂之後,就要把裏麵的棉花采摘出來,不然下雨就會損壞品質。
    棉花還早,薛玖隻是開了幾次現場指導會,隨後就回了城。
    到了夏天,相對就比較空閑,薛玖讓人組織起來,維護山上的板栗樹。
    今年才種下去的板栗,已經生根發芽,除去四周的野草,能夠幫助它更好生長,等長高大,根係深入地下,就可以不用管理了。
    本來就是野樹,在荒涼的山坡都能生長得很好,如今換到肥沃的泥土地,還沒有其它樹木爭奪營養,怎麽可能生長得差。
    晃晃悠悠貞觀三年就過了大半年,除了年初的時候,因為高句麗的原因,虛驚了一場,今年很是安穩,朝廷也沒有大的行動。
    長安和洛陽的消息,每個月都有送來,雖然大部分魚肉留著營州自用,不過好貨還是要送一些過去,一來宮裏要,二來酒樓和盟友需要,減少數量,酒樓就能名正言順的賣高價,這也算一件好事。
    商隊往來,不但帶回來消息,還有關中的貨物,香料調料這些,營州可沒有,或者說沒那麽多品種。
    李雙雙帶著家裏人,種了兩畝西瓜,今年終於又實現了西瓜自由。
    沒有辦法,都在忙活種地,以前薛玖總不能,讓百姓種西瓜他吃吧,就算給錢也不好。
    “哎喲!哎喲!”
    “楊公,你這是怎麽了?”提著西瓜進入房間,就見到楊恭仁在叫喚。
    “老夫腿疼得要命!”楊恭仁有氣無力的說道。
    “可請了醫者?”薛玖問道。
    “請了,幸好吃了藥,昨夜差點疼死我了。”
    “嗐!我怎麽忘了這茬!”薛玖陡然想起一事,不由一拍大腿。
    “???”楊恭仁疑惑的看著薛玖。
    “你這是海貨吃多了,引起痛風了啊!”
    “嗯,醫者說這叫曆節風,是外邪入侵,飲食不潔所致。”楊恭仁苦著臉道。
    “都是我的錯,忘了叮囑大家,這東西不能多吃。”薛玖歉意的說道。
    “這與你何關!老夫也沒有想到,這是吃海貨引起的。”
    “這玩意怎麽說呢,其實引起痛風的人不多,以後注意飲食清淡,別抽…喝酒就行。”本想說別抽煙喝酒,不過這年月還沒有煙,所以頓了一下。
    “唉!老夫你把年齡,居然不能吃肉喝酒,這可真是無趣至極。”楊恭仁聞言,臉變得更苦了。
    “道家說,吃得清淡,活得長壽,吃清淡一些好!回頭每天看看美女,保持身心愉悅,包你長命百歲。”薛玖笑著寬慰道。
    “滾蛋!你還調侃老夫來了,老夫這把年齡,看美女有個屁用。還吃得清淡,活得長壽,那是沒有肉吃,要是有的話,你看誰願意天天青菜蘿卜的。”楊恭仁笑罵道,被薛玖這麽一打岔,終於覺得沒那麽疼了,坐起來擦擦額頭的汗水。
    “行了,我沒事了,以後家裏吃肉不要讓我看見。”楊恭仁擺擺手對身邊的兩個小大丫頭說道。
    按照當初的提議,每個人都收養了十個小孩子,這些孩子很懂事,知道好日子不容易,所以都很擔心楊恭仁的身體。
    “諾!”
    “秋收的事情就得麻煩你們多盯著一點了。”
    “沒事,你安心休養就是。”
    最早種的小麥已經快要成熟,所以楊恭仁才有此一說。
    在期待的目光中,一畝地的小麥上秤。
    “不用秤我都能肯定,這絕對有四百斤以上。”狄孝緒語氣很肯定的說道。
    薛玖咧嘴一笑,看籮筐大家都能估算出來,百斤小麥,晾幹後有八十多斤,這麽一估算,畝產能有三百四斤以上。
    上等水澆地,小麥畝產平均三百斤,這裏能達到三百四十斤以上,絕對屬於增產豐收。
    不需要過秤大家都能看出來多少,畢竟籮筐能裝多少東西,大家心裏都是有數的。
    脫粒機打出來的小麥,挑到晾曬場,用風車過一遍雜質,然後鋪在卵石地晾曬,以如今的天氣,三天後就能歸倉。
    小孩子在地裏撿麥粒,成人高興的拿著鐮刀,奔赴下一塊地。
    不是同一時間成熟也有好處,不用那麽趕時間搶收。
    風調雨順的一年,收成沒有受到影響,這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秋收還沒有完全結束,大船終於可以下水了。
    反複的刷桐油,然後陰幹,這就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前期的準備工作,反而不算多麻煩。
    經過反複的商量實驗,大船的長度定在六十米,寬八米五,甲板以下有三層,最下麵一層是隔離倉,分成了六個格子,裏麵用木桶裝著清水,是壓倉,也是飲用淡水。下麵即便破裂,也不會沉沒。
    中間一層是預計遠行水手休息的地方,最上麵才是貨倉。捕魚的話,就用於儲存。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大唐混子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