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王家的推動

字數:3219   加入書籤

A+A-


    不知不覺中,大唐高層變得更加務實,更看重實際利益,對於名聲反而沒那麽重視。
    沒有辦法啊!利益太大了,名聲就沒有那麽重要,何況這名聲損失的,隻是對外族。
    任用俘虜挖礦修路,受益的是大唐,百姓少了勞役,心裏高興著呢。
    以前種地,收成少,遇到天公不作美,還要虧損。現在總結出來經驗,用牲口和工具,大量開墾土地,人均種地近十畝,而且比以前更精細,收成自然不低。
    即便用俘虜種地,收成也不差,應該說更多才對,畢竟俘虜隻需要提供吃住,收成都是官府的。
    薊州那邊借用人手種地,扣除三成開支,剩下七成全是官府的,誰家收稅能收七成啊!知道內情的人,就沒有不眼紅的。
    薊州泡菜味道好,價格便宜,一上市就賣得幹幹淨淨,如果不是距離太遠,估摸著家家戶戶都能吃得上。
    薛家商隊往來洛陽和薊州,每次都會帶大量泡菜到洛陽,薛玖不望賺多少,隻要夠來回支出就行了,所以價格便宜。
    因為不賺錢,自然不會單純運送白菜到洛陽,所以隻是順路帶。
    營州,檀州也是如此,運送物資的隊伍往來,就會互通有無;附近州縣的商人,非常喜歡到營州和薊州做生意,因為這邊的海貨,鹽,泡菜,南瓜幹等東西很便宜,數量又多,隻要運送回去,就能賺錢,所以往來的商人,越來越多。
    去檀州互市的大商隊,現在都已經養成一個習慣,每次回去,都會繞道薊州,帶一批貨物。
    薊州的泡菜,可以單吃,酸中帶甜,清脆可口,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之物。按照商隊的說法,在其它地方,買一口壇子,價格都和薊州一壇泡菜,價格相差不大。
    也就是說,從薊州買泡菜,隻要不摔壞,怎麽都不虧。
    現在不少世家,已經開始雇傭人打短工,就是在開春的時候,請人種地,秋收的時候再請一次,日常打理,隻用少數人就行。
    作為皇帝,李世民也有自己的打算,民夫勞役畢竟是有時間限製的,還耽誤百姓,大量運用俘虜,幹活時間更長,效率更高,而且減少民夫勞役,百姓心裏更加感激他這個皇帝。
    李世民很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免除百姓的勞役。
    自從營州水庫開始運行,李世民讓人尋找了不少,適合修建水庫的地方,問題就在於沒有人手,單單依靠地方百姓的勞役,需要的時間很長,如果用俘虜就不一樣了,一年四季不停的修建,很快就能修建完成,還不耽誤百姓生活
    經過商量,在隴右道安置吐穀渾的老幼,婦人和青壯則另外安置。本來想不理那些老幼的,但是為了名聲考慮,還是決定把這些人安置好,反正地方多,隻是出一些官吏而已。
    離開皇宮的時候,長孫無忌臉色有些陰沉,對薛家的人,他看著就生氣。
    長樂公主回長安不久,李世民就找他交談一番,隨後兒子與長樂公主的親事就解除了。
    雖然知道了緣由,長孫無忌心裏還是非常鬱悶,對於他來說,親上加親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會不會影響後人,這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大不了私下納妾就是,而且公主也是有陪嫁宮女的。
    退一萬步講,兒子那麽多,長子無後,那不是還有還有其他兒子嗎?最重要一點是與皇家的關係。
    李世民的嫡女,如今就那麽一個,至於其她公主,還不如讓兒子娶世家的女子。
    理智上長孫無忌知道,薛玖並不是針對他,但是壞了他的好事,心裏又怎麽可能舒服。
    奈何薛收和薛玖,如今深受李世民的信任,根本不可能把他們拉下馬。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長孫無忌是明白的,所以他隻能把怒火忍下去。
    除了長孫無忌,還有一人,也很不喜歡薛家。
    自從薛家發掘出來煤炭的用途,太原就成了朝廷很重要的一個地方,比起以前更加重視。
    太原的煤炭,要滿足整個太原的需求,還要運送到雁門,給邊軍使用。
    朝廷目光落在太原,作為太原最大的家族,王家受到極大的限製,不但小動作不敢弄出來,還得擔心以前的一些事情被揭露。
    朝廷重視太原,王家那些土地和佃戶,雖然是分在不同人名下,但是不經查啊!
    幸好朝廷隻是調了俘虜挖礦,並沒有安排人種地,自然也就沒有清查土地。
    這次朝廷想要用俘虜種地,可是把王家的人嚇了一跳,好在最後隻是修路。
    “朝廷打下吐穀渾和高昌,定然要安排囤邊,不然的話,補給就太遠了,老夫會建議陛下,把囤兵的地方,定在沙洲。”王圭皺著眉頭說道,對於家族裏麵的事情,雖然不是他在安排,但是也有耳聞,隻是平常沒有當一回事情,現在遇到事情,才發現很嚴重。
    作為官場老狐狸,王圭很清楚,有的事情不上稱隻有三兩,真要上稱,千斤打不住,何況王家的事情本就不小,一但暴露出去,名聲損失定然極大。
    最近兩年,王家那是夾著尾巴生活,能藏的都藏起來了,損失之大,讓他們心疼得不能呼吸。
    “這個辦法好!朝廷的目光落在其它地方,自然就沒那麽在意太原。”有人高興的附和道。
    “薛落衡在與突利可汗合作,教導他們種植棉花,不如我們向陛下提議,搬遷突厥人到朔方一帶,那裏不但能種地,也能種棉花。”一個王家官員提議道。
    朔方平原,也就是河套平原,不過中間被黃河隔斷,如今靠近賀蘭山那一片,確實搬遷了不少突厥人,不過朝廷根本沒有管他們,隻是讓突厥人在那邊放牧。
    “你們回去好好想一下,上一份奏折,推動薛落衡前去朔方。”王圭眼神淩厲的說道。
    諸多王家官員一愣,不解的問道:“族叔,薊州隻有三縣之地,薛落衡在那邊擔任都督,為何要推他到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