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西域發展會議

字數:4323   加入書籤

A+A-


    入秋的安西都護府,秋風卷著沙礫在龜茲城的街巷間呼嘯,卻吹不散都護府衙堂內的凝重氣息。大堂裏燭火如炬,照亮了牆上懸掛的西域輿圖——從高昌到於闐,從伊吾到焉耆,原本散落的小國疆域,如今已被朱筆勾勒成連片的州縣,標注著“屯田地”“冶煉坊”“牧場”的字樣。薛玖身著紫袍,腰佩金魚袋,端坐於上首的虎皮椅上,目光掃過堂下數十名官員,原本還帶著幾分鬆弛的氛圍,瞬間繃緊如弓弦。
    “入冬前召集諸位,隻為一件事——明年的西域治理章程,今日必須定死。”薛玖的聲音不高,卻穿透了燭火的劈啪聲,落在每個人耳中,“今年咱們打下西域,靠的是刀槍;要守住西域,靠的是耕織。誰要是把這事當兒戲,別怪我薛玖不給麵子。”
    堂下官員們屏息凝神。左側列著的是隨他從長安來的中原官吏,右側是歸附的部族首領——執失思力帶著執失部落部將,薛延陀將領阿史那明捧著戶籍冊,於闐貴族尉遲烈握著牧鞭,身份各異,卻都不敢有半分懈怠。他們早已知曉薛玖的手段吞並西域諸國時,那些抗命的舊官、橫行的豪強,要麽被押往長安問罪,要麽被發配去修水渠,沒人敢把他的話當玩笑。
    “先談耕種。”薛玖抬手點向輿圖上的高昌區域,“高昌地勢平坦,又有澆灌便利,賀蘭州的冬小麥已經運送過來,即日起高昌全境推廣冬小麥,再劃出兩萬畝地種粟米,作為軍糧儲備。”
    負責高昌事務的官員連忙起身“都護,高昌農戶多是舊部族人,不懂中原耕種技法,恐難達預期。”
    “早有安排。”薛玖早有準備,示意屬官遞上文書,“從賀蘭州調派五百名老農,已經抵達高昌,每鄉派駐一名,手把手教農戶耕地、施肥、選種。”
    話音剛落,伊吾的官員緊接著提問“都護,伊吾多戈壁,種糧食產量低,是否有其他安排?”
    薛玖點頭,手指移向伊吾與焉耆“伊吾、焉耆氣候溫暖,適合種經濟作物。伊吾種棉花和葡萄,焉耆種蔬菜和瓜果——棉花能織布,葡萄能釀酒,蔬菜能供軍需,比種糧食更劃算。”他頓了頓,補充道,“官府會建軋花坊和酒坊,農戶種出的作物,官府按市價收購,絕不壓價。”
    這話讓伊吾、焉耆的官員鬆了口氣。此前他們還擔心百姓不願改種,畢竟沒有糧食,心裏沒底,如今有官府兜底,再加上中原傳來的新技法,這事就好辦多了。
    “至於龜茲和於闐,”薛玖的目光落在輿圖西側,“龜茲有鐵礦,改建冶煉坊,專門打造農具,農戶可憑戶籍領農具,秋收後用糧食抵扣;於闐水草豐美,設養殖場和牧場,養牛羊、育戰馬,既要供百姓食肉,也要補軍需。
    家禽養殖則每一個州縣都要建立,數量多少,根據人口而定。”
    執失思力聽到“牧場”二字,眼睛一亮,起身抱拳道“都護,我部擅長養馬,願派人協助於闐建牧場!”
    “準了。”薛玖頷首,“你部可派百戶牧人去於闐,官府給俸祿,牧出的戰馬優先配給你部騎兵,剩餘的歸入軍馬場。”
    執失思力大喜過望,坐下時還忍不住與身邊的部將對視——薛玖向來賞罰分明,跟著他做事,好處從不落空,執失部落負責事情越多,將來得到的優待也越多。
    “耕種計劃定了,配套的事也得跟上。”薛玖敲了敲案幾,“首要是修水渠。西域缺水地方不少,春耕前必須打通三條主幹渠天山,昆侖山的雪水一定要好好利用,還有孔雀河等水源充沛的河流,修建水車。”
    他看向負責工程的官員“征調民夫的事,按戶攤派,每戶出一人,官府管飯,每日給半鬥糧食補貼。另外,從軍中抽兩萬名士兵協助,務必在春耕前完工。”
    “都護,”阿史那明猶豫著起身,“焉耆舊部多有抵觸,擔心修渠誤了自家農活……”
    “告訴他們,水渠通了,明年春耕能多澆十萬畝地,秋收能多收三成糧。”薛玖語氣堅定,“要是有人敢抗命,按延誤農時論處,罰他全家去挖礦,這事絕不允許有人耽誤。”
    阿史那明連忙應下,他知道薛玖的話不是威脅——那些西域各國的官員,現在都已經不知去向。
    除了水渠,戶籍登記更是重中之重。薛玖拿起案上的戶籍冊,翻到其中一頁“目前西域戶籍登記才完成六成,年前必須全部做完。不管是中原遷來的百姓,還是歸附的部族,都要登記在冊,注明人口、土地、牲畜數量。”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尤其要注意,適齡男女的婚配問題,必須解決。中原遷來的單身士卒,優先與本地女子婚配;部族中的單身男女,由官府牽線,彩禮、嫁妝由官倉補貼一半。”
    這話讓堂下一片嘩然,隨即又轉為興奮。一些部落將領官員低聲議論“娶婆姨還能領補貼,這好事哪兒找去!”
    薛玖聽見了,卻沒打斷,隻是補充道“婚配後,按戶劃分土地和房屋——男子年滿十八,分二十畝地、一間房;女子出嫁,隨夫家分地,若丈夫是士卒,額外多給十畝軍功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諾!”眾人齊聲應和,聲音比之前響亮了不少。誰都明白,戶籍定了,土地有了,家就穩了,西域才能真正太平。
    西域的穩定,離不開軍隊的支持。薛玖看向軍中將領“今年征戰的軍隊,如今要分兩類處置——最精銳的六萬人,保留軍籍,駐守邊境和重要城鎮;其餘的人,全部解甲歸農,從牧民轉為農戶。”
    這話一出,軍中將領們卻沒反對。他們清楚,西域不可能一直養著接近三十萬大軍,而且不少人常年征戰,早已疲憊,能解甲歸農,有自己的土地和家,是求之不得的事。
    “解甲的士兵,按功勞分地。”薛玖繼續說道,“立過戰功的,多給十到五十畝軍功田;普通士兵,分二十畝地,再給一頭耕牛或者那匹。另外,官府會組織他們學習耕種,中原老農會專門指導。”
    郭孝恪起身抱拳道“都護,部落士兵多擅長騎馬放牧,即便有人教導,種地怕是難……”
    “不難。”薛玖笑著搖頭,“以前賀蘭州的突厥農戶,不也學會了種小麥?再說,他們可以先從種棉花、養牛羊入手,慢慢過渡到種地。官府不會強求,隻看他們願意做什麽。”
    這話讓郭孝恪放下心來。他知道薛玖不會搞“一刀切”,而是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樣士兵們才願意轉型,也方便安置。
    除了士兵轉型,軍民互助也是關鍵。薛玖規定,春耕、秋收時,軍隊要協助農戶耕種、收割;農戶則要給軍隊糧食和蔬菜,按市價結算。
    “西域要穩,不能靠中原人壓著部族,也不能靠部族排斥中原人。”薛玖的目光掃過堂下,“隻有大家一起種地、一起織布、一起過日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家人。”
    最後,薛玖談及吏治與民生,語氣再次嚴肅起來“今年清理了西域的舊官、豪強、地痞流氓,但是要防止死灰複燃。各地官員要嚴查,若有欺壓百姓、貪贓枉法的,不管是中原人還是部族首領,一律押往長安問罪。”
    他看向負責監察的官員“你部要派人巡查各州縣,每月上報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別等小問題釀成大麻煩。”
    “諾!”監察官員連忙應下。
    在民生方麵,薛玖也做了細致安排各州縣建學堂,招收適齡兒童,中原的先生教漢字、漢語;建醫館,從中原調派郎中,道士,免費給百姓看病,還組織一些人種植藥材;建集市,每月初一、十五開市,允許百姓自由貿易,嚴禁豪強壟斷市場。
    “百姓要的,無非是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有醫看。”薛玖的聲音柔和了些,“咱們把這些事做好了,西域自然就穩了。明年辛苦一年,下半年大家就能看到成效——到時候,百姓有糧,軍隊有餉,西域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戰亂不休。”
    堂下官員們紛紛點頭,眼神裏沒了之前的疑慮,多了幾分堅定。他們知道,薛玖的計劃雖然繁瑣,卻處處透著務實,隻要按部就班執行,西域必定能迎來太平,以後這片土地,將成為大唐的穩定領土。
    散會時,夜色已深,寒風依舊呼嘯,卻沒人覺得冷。執失思力帶著突厥部將去安排牧人,阿史那明去督促戶籍登記,負責工程的官員去籌備水渠建設,每個人都有了明確的目標。
    薛玖站在衙堂門口,望著龜茲城的燈火,心裏清楚,治理西域比打下西域更難,但隻要一步一個腳印,總能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混子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