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百濟的算計
字數:4403 加入書籤
新羅王都金城的被細雨籠罩,王宮大殿的青銅鼎燃著檀香,煙氣纏繞著梁柱上的彩繪,將殿內的氣氛襯得格外凝重。金德曼身著赤色王袍,端坐於王座之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案角的玉圭——大唐使者送來的國書,此刻正攤在案上,“出兵助唐,共討高句麗”八個字,像一塊巨石壓在她心頭。
金德曼當然不想出兵太多,萬一有損失,那可夠心疼的。
半島三國的農業和軍事,都是向中原學習,因此比遊牧民族穩定,又因為三國鼎立,雖然經常爆發戰爭,但是規模都不大,所以三個國家人口真的不少。
最強大的是高句麗,人口超過三百五十萬;新羅也有三百萬出頭;百濟人口要少一點,接近三百萬。
高句麗國土最大,鴨綠江以南平原又多,可以說是條件最好的國家,不過有一個強大的鄰居。如果不是被隋朝打過,恐怕都有實力一統半島。
新羅國力雖然不弱,但是被高句麗和百濟夾在中間,兩頭受氣,加上國土多山,日子是過得苦哈哈的。也幸好國土多山,易守難攻,防守還是不難。
百濟按理說來最輕鬆,但是他們國土小,又靠近大海,種植這些比另外兩國困難。
後世靠海是好事,如今海岸線太長,可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單單每年的大風,就能讓糧食收成減產,而且海風帶去的雨水有鹽,時間長了,土地就比較貧瘠。
“大王,是臣考慮不周,可以調動大軍,向高句麗慢慢逼近,但是不要交戰,先看看大唐的攻勢再做下一步安排。”閼川行禮,承認了自己的失誤。
“這樣處理最好,但是百濟那邊,也不得不防。”金德曼點點頭讚同。
“大王,老臣願意前去防備百濟!進攻的事情,就看金將軍了。”
“大將軍放心,我不會輕易進攻的。”金庾信自信的說道。
金德曼微微頷首,目光掃過殿內群臣“閼川將軍所言極是。新羅國力雖不弱,卻經不起損耗——高句麗與百濟虎視眈眈,若我軍深陷與高句麗的戰事,百濟必然會趁機偷襲南部邊境。”
金庾信朗聲說道“大王放心!臣願率三萬精兵駐守金海防線,百濟若敢來犯,臣定讓他們有來無回!”他鎧甲上的銅釘在陽光中泛著冷光,語氣裏滿是自信。
金德曼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有金將軍鎮守南部,朕便放心了。北部的五萬大軍,就交由閼川將軍統領,切記,隻可觀望,不可輕舉妄動。”
“臣遵旨!”兩人齊聲應道,躬身退至一旁。
殿內的氣氛稍稍緩和,金德曼卻忽然皺起眉頭,目光落在案上的國書“朕還有一事擔憂——大唐如今愈發強盛,去年就橫掃西域,其戰力恐怕遠超我們的想象。此次他們攻打高句麗,若真能取勝,會不會順勢對新羅動手?”
這話一出,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群臣麵麵相覷,誰都知道大唐的實力,卻也摸不透其心思——中原王朝素來講究“師出有名”,可若真到了兵強馬壯之時,所謂的“名”,不過是隨手可捏的借口。
“大王,新羅與大唐素來交好,多年來一直向大唐進貢,學習中原文化。”閼川沉吟片刻,緩緩開口,“以中原的行事習慣,若無過錯,他們應當不會輕易動兵。”
“話雖如此,卻也不能掉以輕心。”金春秋忽然出列,躬身行禮。這位女王的親侄兒,雖與金德曼年齡相仿,卻總帶著一股沉穩的算計,“依臣之見,不如進一步加深與大唐的關係,讓他們徹底沒有理由對我們動手。”
金德曼抬眼看向他“你的意思是?”
“聯姻。”金春秋的聲音清晰而堅定,“隻有與大唐皇室聯姻,才能將兩國的利益綁在一起。將來大唐即便平定高句麗,也絕不會對‘親家’動兵。”
殿內群臣皆是一驚,隨即紛紛點頭——聯姻確實是古代邦交中最穩固的方式。金德曼卻遲疑了,她的目光不自覺地飄向殿外,腦海裏浮現出妹妹金勝曼的身影。新羅宗室中,適齡且身份尊貴的女子,唯有金勝曼一人。
“此事事關重大,朕需與勝曼商議後再定。”金德曼最終沒有立刻答應,語氣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猶豫。她心裏清楚,自己未嫁,將來是要想將王位傳給金勝曼,或是金勝曼的子嗣。若金勝曼遠嫁大唐,新羅的王位繼承,就要流到其他人手裏。
金春秋垂在身側的手微微收緊,嘴角卻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他比誰都清楚,若金勝曼嫁去大唐,女王無後,下一任新羅王,便隻能從宗室子弟中挑選——而他,作為女王最親的侄兒,無疑是最佳人選。
“大王英明,聯姻之事確實需慎重。”金春秋躬身應道,語氣恭敬,眼底卻藏著算計的光。
…………………
與此同時,百濟王都熊津城的宮殿裏,氣氛比新羅更加緊張。百濟王扶餘璋身著玄色王袍,坐在王座上,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大唐使者送來的國書,同樣擺在他的案上,要求百濟出兵攻打高句麗的東部邊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王,臣以為,萬萬不可出兵!”大將階伯率先出列,鎧甲碰撞的聲音在殿內格外刺耳,“隋朝何等強盛,三征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如今大唐即便再強,也未必能拿下高句麗!我們若出兵相助,萬一大唐戰敗,高句麗必然會報複我們,到時候百濟就會陷入險地!”
階伯是百濟的戰神,常年駐守西部邊境,與高句麗打過無數次仗,深知其戰力。他的話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武將的附和——在他們看來,高句麗依山傍水,城防堅固,大唐想要平定,絕非易事。
“階伯將軍此言差矣!”大臣殷相立刻反駁,他身著青色官袍,手持笏板,語氣急切,“隋朝戰敗,是因為隋煬帝楊廣不懂兵事,窮兵黷武,屢犯兵家大忌。可唐皇李世民不一樣——他出身軍旅,平定竇建德、王世充,打下大唐半壁江山,身邊還有李靖、李績等名將。若我們按兵不動,等大唐平定高句麗,必然會遷怒於百濟,到時候我們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遷怒?”階伯冷笑一聲,上前一步,目光銳利如刀,“大唐若真能打下高句麗,也必然是元氣大傷,哪還有力氣攻打百濟?更何況,高句麗與我們實力相當,這些年互有勝負,若我們出兵助唐,豈不是幫著外人打自己的‘鄰居’?將來大唐成了我們的鄰居,我們的日子隻會更不好過!”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扶餘璋坐在王座上,手指敲擊著案幾,心裏也在反複權衡——出兵助唐,怕被高句麗報複;不出兵,又怕得罪大唐。
“大王,臣有一計!”就在這時,義直大夫出列,躬身行禮。這位百濟的謀臣,素來以心思縝密著稱,此刻臉上帶著胸有成竹的笑容。
扶餘璋眼前一亮“義直大夫有何高見?”
“大唐讓我們出兵,必然也會讓新羅出兵。”義直緩緩開口,目光掃過殿內群臣,“以新羅與大唐的關係,他們大概率會出兵。我們不妨表麵上答應大唐,派三萬大軍大張旗鼓地北上,擺出攻打高句麗東部邊境的架勢,實則按兵不動,隻作威懾。”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急切“與此同時,我們再派兩萬精兵,悄悄潛伏在新羅的西部邊境。等新羅的大軍北上,我們就趁機攻打新羅的金海、武珍二城——這兩座城是新羅的富庶之地,若能拿下,不僅能擴充百濟的國土,還能削弱新羅的實力,更能向高句麗示好,讓他們安心應對大唐。”
“好!此計甚妙!”扶餘璋猛地一拍案,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他之前一直擔心得罪大唐或高句麗,可義直的計策,既表麵上應付了大唐,又能趁機削弱新羅,還能拉攏高句麗,簡直是一箭三雕!
“臣附議!”允忠大夫立刻上前附和,“我們還可以派使者去平壤,向高句麗王高建武說明我們的計劃,讓他放心應對大唐,同時承諾,若高句麗需要支援,百濟願意出兵相助。”
扶餘璋哈哈大笑,站起身“就按你們說的辦!階伯將軍,你率三萬大軍北上,擺出攻打高句麗的架勢,切記,不可真的交戰!義直大夫,你親自率領兩萬精兵,潛伏在新羅邊境,等待時機!允忠大夫,你立刻出使平壤,麵見高建武!”
“臣遵旨!”三人齊聲應道,躬身退下。
殿內的群臣見大王定了計,紛紛上前祝賀,誇讚扶餘璋英明。可他們誰都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妙計”,不過是建立在對大唐實力的誤判之上——他們以為大唐攻打高句麗,會像隋朝一樣艱難,卻不知道,大唐早已擁有了他們聞所未聞的“神器”。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混子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