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傳揚開

字數:3802   加入書籤

A+A-


    另一邊,皇帝端坐在禦書房的龍椅之上,手中緊緊攥著周煜秘密遞上來的折子,目光在字裏行間來回逡巡。
    此刻他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震驚,緊接著便是抑製不住的激動。
    前朝之所以覆滅,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士族豪紳林立,把持了全國九成以上的土地。
    普通百姓,丟了田地隻能成為這些豪富的附庸,風調雨順的年間,日子勉強還能維係。
    待到災荒年間,這些地主豪紳,便不會需要這麽多附庸吃白飯,百姓們失去了地,又沒了活計,隻得揭竿而起。
    他自親政以來,心中暗暗警示自己不可再讓世家做大,進而一步步左右朝綱,削弱他的權力。
    親政不到一年,他便力排眾議,廣開科舉之門,意圖為寒門子弟打開一條上升的通道。
    然而,現實卻如同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他一腔孤勇。
    第一屆科舉之中篩選出來的寒門學子,數量少得可憐。
    即便他有心扶持,特意欽點季陶為狀元,還打算將其留在京中悉心培養、曆練幾年,可這一舉動卻如同一根刺,深深紮進了舊勢力的眼中。
    那些舊臣見拉攏不成,便直接使出手段,將季陶指派到了下縣做縣令。
    在這朝中無權無勢的季陶,到了下縣之後,若無政績,往後便隻能在下縣徘徊,升遷之路變得遙遙無期。
    皇帝心中雖對此事極為不悅,卻也深感無奈。
    彼時天下初定,外部形勢尚不穩定,他不可能在此時就與那些支持他登基的舊臣翻臉。
    如今,北方的邊境已趨於穩定,朝廷的私庫也開始日漸充盈,他的權勢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外部的威脅也逐漸瓦解。
    此時,他終於可以將目光投向內部,著手進行革新。
    而讓寒門學子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科舉中來,無疑是一步妙棋。
    皇帝放下手中的折子,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個周煜,真是朕的及時雨啊!”
    他正愁著如何打破世家豪族對上升通道的壟斷,對內進行革新,周煜便遞上了這一陽謀。
    皇帝心中暗自盤算,將造紙之法下發各縣,公告於眾,這不僅能狠狠打擊貴族對造紙業的壟斷,還能讓普通讀書人買得起紙,進而讀得起書。
    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讓那些世家豪族即便心中不滿,也無可奈何。
    皇帝貴為天子,什麽樣的秘方沒有?
    他懶得再與朝臣掰扯,直接吩咐身邊的太監:“去,把太子給朕叫來。”
    不一會兒,太子便匆匆趕到了禦書房。
    皇帝看著眼前沉穩有度的兒子,眼中滿是讚許,他將周煜上呈的折子遞給太子,神色鄭重道:“這件事朕便交由你去辦了,務必將此事辦好。將造紙秘法下發各縣,同百姓廣而告之。”
    太子心中亦是激蕩不已,他也知此事意義重大。
    若是做好了,首先恩澤的便是廣大讀書人,這無疑是父皇在為他鋪路。
    太子心念電轉,恭敬道:“是,父皇,兒臣這就著手去辦。”
    皇帝滿意地看著太子,語氣溫和:“去吧,午時一道陪你母後用膳。”
    太子應下,而後恭敬地退出了禦書房。
    太子做事一向雷厲風行,且十分有魄力。
    離開禦書房後,他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一眾心腹,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起來。
    短短幾日的功夫,一道道聖旨便從京城之中發往全國各縣。
    百姓們聽聞消息後,紛紛湧向城牆下。
    當他們看到造紙需要的原料,以及詳細的造紙步驟,神情瞬間變得激蕩起來,一個個躍躍欲試。
    有那頭腦靈活的百姓,有的跑回去同家人一商量,立即出錢,派人開始按照方子上的步驟試作起來。
    尤其是在南方文風鼎盛的地方,一間間造紙小作坊如雨後春筍一般開辦起來。
    而待朝中那些世家豪族反應過來時,早已為時已晚。
    那些世家豪族雖然心中憤懣,卻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
    方子是陛下親自下旨公布的,他們即便心中再不滿,又怎敢阻攔?
    為了在這場變革中保留一席之地,原本高不可攀的紙張價格開始大幅下降。原本最便宜的一刀紙也要三百文,如今直接降到了一百文。
    雖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價格仍舊有些貴,但對於那些家中子弟渴望讀書的人來說,讀書再不是一件遙不可攀的事情。
    他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造紙之術逐漸傳揚開來。
    越來越多的百姓掌握了造紙的技巧,紙張的產量大幅增加。
    市場上的紙張供應變得充足起來,買家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將來這紙張的價錢還會一降再降,這也是必然規律,什麽東西一多,就不值錢!
    而偏安一隅的祁水縣同樣收到了陛下的聖旨,周煜直接將之貼在城門處,讓文書念與來往的百姓聽。
    和樂村村民進城趕集時,聽到城門告示上的內容,高興的跑回村裏同族長提議此事,“族叔,這是好事,您看咱們村裏還有村學,要不要組織大家造紙?”
    宋族長擺擺手,“咱們就不分一杯羹了,現在有你這樣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後續的紙張隻會越來越便宜,咱們不費那功夫爭這一點力!”
    那村民們恍然的一拍腦袋道:“對哦,還是族長您有先見之明?”
    宋族長樂嗬嗬的笑著擺手道:“哪裏是我有先見之明,昨日鄉君便同我說了此事。”
    “她說製筆師傅明日便能抵達祁水縣,屆時大家夥又要忙養兔、製筆,婦人們還要織毛衣,水泥作坊逢五還要備貨,咱們便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
    “再一個後續隨著紙張降下,勢必會有更多的孩子有機會送去學堂,這筆的需求量隻會更大,咱們也是遇上了好時候了!”
    “鄉君說了,咱們要想將紙筆做大做強,一定的用心學,用心做,將來這或許能成為咱們村裏致富的秘訣!”
    老實巴交的漢子聽到這話,連連應承,興奮的目光亮晶晶的,布滿皺紋的臉上更是笑的滿是褶子。
    誰又不想過上好日子呢?
    喜歡長姐難為,我靠大山種田還債請大家收藏:()長姐難為,我靠大山種田還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