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豐收

字數:3767   加入書籤

A+A-


    如預料中的那般一樣,在經過小半月的打磨、練習,從挑選筆杆,到預處理毛料,再到分揀皮毛,村民們終於製出了可以對外出售的毛筆。
    因其價格定價便宜,且品質不錯,很快便打開了市場。
    第一批做出來的幾十隻毛筆,剛送到宋芷家中,便被一北地的客商看中,全部采購一空。
    村民們得了現錢,製作毛筆的熱情更加高漲。
    每日隻要周師傅院門一開,村民們爭先恐後的湧了進去,深怕去了晚了,漏聽了什麽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樂村製出來的毛筆,名氣越來也要大,北地不但有慕名前來的商旅采買。
    祁水縣中的筆墨鋪子也很願意出售村裏製出來的毛筆。
    一來這毛筆品質確實不差,另一方麵,當初在定價時,宋族長便拍板決定毛筆的價錢比市價便宜一半。
    如此在保證村民們有錢賺的同時,也要讓代售的筆墨鋪子能有錢賺。
    加之各個村鎮上又新增了好些私塾、學堂,讀書的人多了,毛筆的需求量也在增長,許多有利因素的共同加持下,使得村裏製筆生意越發紅火。
    隨著毛筆的暢銷,連帶著和樂村附近的村民,也開始跟著養兔。
    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百姓們的收入。
    男人們侍弄田地,女人們在家中織毛衣的織毛衣,紡線的紡線,現在又多了一項養兔的收益。
    百姓們手中有了錢,心中也更加有底氣,平日裏舍不得吃的豬肉、羊肉,現在一旬也能買上幾回。
    平日裏沒錢不敢扯布做新衣的人家,現在也敢添置了。
    整個祁水縣呈現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去秋來,原本春日播種下去的農作物,終是到了收獲的季節。
    這一日,日頭剛爬上東山頭,宋家田埂上就已經擠滿了人。
    有挎著籃子的婦人,扛著鋤頭的漢子,還有幾個穿皂衣的縣衙書吏,正拿著賬本在田邊跟蹤統計。
    宋家請來的農戶,正從土裏刨出一串串肥碩的山藥,最大的足有小兒臂膀粗。
    剛挖出來的山藥堆成了小山,在朝陽下泛著淡黃色的光澤。
    "這一堆少說三百斤!這一畝的收成豈不有八九百斤?"一婦人語帶激動的道。
    “我瞧著應是不止,不過可以肯定是這東西產量不低。”
    田埂上看熱鬧的村民連連點頭,去年已經見識過這東西的收獲,今年的山藥隻會長勢更好,產量更高,這些村民們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現在讓村民們更好奇的是, 一旁地裏套種了兩種作物的產量。
    尤其是高粱與豆子,這些可都是他們平日裏吃的食物,若是按照此法播種,真的能增加產量,那說什麽,來年他們也要試跟著播種。
    隻見幾個漢子彎著腰,鐮刀一揮,沉甸甸的高粱穗子便齊刷刷倒下。
    金紅的穗頭在陽光下泛著油光,穗粒飽滿得幾乎要撐破殼。
    高粱稈一割倒,一旁密密匝匝的豆杆便露了出來,豆莢已經泛黃,鼓鼓囊囊地綴滿枝蔓,稍一碰就嘩啦作響。
    一村民忍不住蹲下身,捏開一個豆莢,圓滾滾的黃豆立刻蹦了出來,"哎呦,這豆子比我家單種的還飽滿!"
    另一邊,幾個年輕後生正把收割的高粱搬到鋪了油布的空地上。
    木連枷一起一落,高粱粒便暴雨似的濺開來,眨眼間就在油布上堆起個小丘。
    圍觀的村民不自覺地圍攏過來,你抓一把我撚幾粒,驚歎不已。
    慣會種田的老把氏,捏了捏手中的飽滿的穗子,感歎道:“雖這收成還沒打出來,我瞧著不比我地裏頭的收成差。”
    圍攏在側的村民們附和的連連點頭,他們也都是慣種地的,穗子長的好不好,豆莢飽不飽滿,一眼還是能看出來的。
    即便現在還不知具體數據,在場的村民們無不動起了明年也跟著大山家裏學習的想法。
    同和樂村這邊一樣,周煜帶著張主簿等書吏,來到了他轄內所在的職田。
    當初為了驗證套種的可行性,周煜這邊也在自己的職田做了試驗。
    這不到了驗證成果的時間,以周煜為首的一眾官吏,齊聚曬場。
    老莊稼把式趙老漢蹲在曬場邊,粗糙的手指撚著幾粒剛脫粒的黃豆,眯著眼對身旁的周煜道:"縣官大人,老漢種了一輩子地,單種黃豆,好年景畝產不過一石二鬥。”
    “這高粱往年單種,畝產也就一石五鬥,今年遠比以往產量要高上不少。"
    周煜將目光看向張主簿。
    張主簿會意,立即上前從文書手中接過賬冊,查看過數據後,語氣激動的道:"大人,剛過完三畝地的秤。豆子的平均畝產一石五鬥,高粱的畝產一石八鬥,也比先前增產三鬥!”
    “這合計起來,畝產就比去年的多上五鬥。”
    人群頓時炸開了鍋,在沒有明確數據前,佃戶與縣衙一種官吏,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但現在落到真切的數據上,可不叫他們震驚了。
    一畝能多出五鬥,那便是六十斤上下,一斤粗糧價錢在五六文錢,一畝田地便可多賺三百文錢。
    若是換算這一個普通的五口之人,種植十畝田地旱地,那麽這十畝旱地便可給他們增收三兩銀錢。
    尤其是在北地幹旱、少雨的地區,許多距離水源地較遠的田地,選擇播種旱貨成了不二選擇。
    在場的佃戶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明明讓了地出來播種豆,高粱不該減產嗎?怎麽產量反倒還增了?”
    這話正好叫周煜聽到了耳裏,他便將上回從宋芷那聽來的解釋同佃戶們解釋了一遍,“農書上曾雲,‘豆穀輪作,田畝不衰。’豆子根瘤能肥田,豆葉攔在地裏也能增加地力這是其一。”
    “另一方麵,你們應當也很清楚,任何作物在生長期間少不得肥料,先前漚的肥料補充了地力,這到收獲時節,產量自然會比以往粗放的播種要好!”
    佃戶們恍然,因著先前人力有限,原先這些下等的他們也不敢多浪費肥料。
    今年有了耕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力問題,加之先前漚了大量的肥料,這般精細耕作下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喜歡長姐難為,我靠大山種田還債請大家收藏:()長姐難為,我靠大山種田還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