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張不遜(60)

字數:4714   加入書籤

A+A-


    在各地的工廠。
    安全方麵除去用外資名頭打幌子,也有配備充足的安保措施。
    像李記武館發展出來的大批武行人員,就被分派在了各地進行安防守衛。
    他們手中還都有配備槍支。
    裝備上,也給了虎視眈眈的對家們一種這確實是個惹不起的外國大資本的錯覺。
    畢竟他們的認知上。
    別說國內的資本家,就是國內軍閥也不見得能這麽方便搞到先進熱武器。
    但其實,這些熱武器都是他們自產的,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純國貨。
    為了開辦軍工廠,付文特意帶人回了趟老家,渝城。
    那邊地勢複雜,最是適合隱蔽,掩藏軍工廠,又有水路方便運輸。
    對了,渝城如今已經是李記的第二大本營了,畢竟李記一幫元老都是那兒的人。
    宗族基礎在,發展自然快。
    有李蓮花的技術支持,他們的武器放眼整個國內,確實是最先進那掛的。
    不過目前來說,武器隻是供李記內部使用,並沒有做這方麵生意的意思。
    最開始國內開辦的工廠是做的海外老本行,藥品和護膚品。
    後來為了提供崗位所擴建的廠,就不局限於這兩個領域了。
    考慮市場,他們多是引進的一些民生項目,產品普適性強,才好持續發展。
    “先生,是我們做得不好嗎?”
    看李蓮花盯著賬目很苦惱的樣子,方圓有些惴惴不安,怕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好,沒讓先生滿意。
    “沒有,盡職盡責,做得很好。”
    李蓮花揉了揉額角,隻是錢多了對他而言沒什麽意義,他苦惱怎麽消耗。
    突然,他想到些什麽。
    蓮花花抬眸問起:“我們收養的孤兒之中男女比例多少?”
    “大概,女三男七。”
    說到這裏方圓急忙解釋:“先生,不是我們刻意在挑選男孩,是能活著被我們收養的,確實是男孩更多。”
    “而且,這已經是如海市等大城市裏才有的比例,一些偏遠地區,女孩占比更低。”
    “我知道,不是你們的問題。”
    至於為什麽,李蓮花略有猜測。
    如今這個社會世情,重男輕女風氣極為嚴重,大多數都隻想生男孩。
    哪怕家中有了女孩,很多家庭裏,女孩要麽是活下來長大後充當兄弟的養料。
    要麽,直接被狠心溺死,活不下來。
    “這樣,你們投入更多資金向女童這邊,將收養的門檻放低。”
    “先生,哪方麵條件放低?”
    “年齡放低,就算是剛出生的,我們也收,撥款專門找人照顧嬰幼兒。”
    絕大多數嬰幼兒會被拋棄的都是女嬰,男嬰,他們寵著都來不及。
    李蓮花想,畢竟是親生的。
    如果有地方收容,父母雙方總有一個人會有惻隱之心,選擇送養而非溺死。
    哪怕是看到路邊棄嬰,卻因為是女孩選擇忽視的那些人。
    在有地方送養的情況下。
    或許也會在視而不見和幫一把上,選擇幫一把,送她們一條生路。
    “建專門的育嬰堂,將嬰幼兒放在一起集中照顧吧,照顧孩子的人多加篩選。”
    方圓重重點頭,對先生更是敬佩。
    “去吧,還是像之前那樣,要是有身患重病被丟棄的孩子,帶來這裏,我救。”
    將手中的賬本遞過去,李蓮花平靜說著溫柔的話,好似隻是件微不足道的事。
    但同樣是被先生收養的孤兒,方圓知道,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話有多重。
    “先生,謝謝你。”
    方圓深深鞠了一躬,是為那些原本活不下來,但有了生路的孩子。
    也是為了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受先生大恩的孤兒棄女。
    “對了。”李蓮花笑著提醒他。
    “既然有需求,也可以做些和嬰幼兒需求有關的產品加工廠。”
    反正看這樣子,工廠還會自我繁殖,不如做點自己用的上的東西。
    “好。”方圓笑著點頭,又從自己隨身的包裏拿出一大袋的糖果。
    “先生,這些是我們糖果廠出的新品,特意拿來了全品類,請先生您幫忙品鑒。”
    說是品鑒,其實就孝敬。
    在李蓮花身邊待久了,方圓也發現自家先生和小孩一樣的愛好,愛吃糖果。
    “哎?我們有糖果廠了?”
    李蓮花雙眼放光,極其自然地接過那一大袋遞過來的糖果。
    拆開快速丟了一顆進嘴裏。
    “奶香濃鬱,甜而不膩,不錯。”
    “對,之前正好撿漏到一條糖果生產線,就拿回來用上了。”
    方圓看他吃得開心,也很高興。
    真不枉費他們花了大價錢在各地收集製糖秘方,多多開發產品。
    他們團隊的辦事宗旨就是:
    隻要先生高興,隻要先生喜歡,不惜代價,不計成本。
    李蓮花這邊議事順利。
    南方的張不遜這邊,在商議如何合作的模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北國是想要讓他們扶持的組織加入孫這邊的組織,進行深度參與改組。
    但孫這邊,想要保證自己組織的獨立性,拒絕他們的人過多幹預。
    如果他現在還是那個革命運動一再失敗的落敗者,他或許妥協更多。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
    他們順利在南方站穩了腳跟。
    拿下了嶺西攻打豫章前就有的)、嶺東、豫章、閩中四省之地。
    有了更強的底氣,並不全然依靠北國援助,合作起來態度也強硬很多。
    接受北國提供的組織軍隊建設指導,但是拒絕全權按他們想法去做。
    “雖然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但本質上,我們還是走的全然不同的兩條路。”
    “不遜,思想不同,奠定了革命道路的差異,我們終究是兩條路上的人。”
    孫先生的話,讓張不遜第一次開始思考思想信仰差異的問題。
    其實按照他最開始的想法,隻要是以民為本的就是好的。
    但懂得多了,他也知道,共產和共和,聽似一字之差。
    可落於國情之上,具體推行開來,兩種製度天差地別。
    同樣都是革命,但不同道路的選擇,最終達成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且不說效果如何。
    這其中,還有個是否合適的問題。
    如今的國內,前途不明,他不是聖人,說不準哪個更適合當下的華國。
    他思索著,那些對北國思想道路的了解又開始往上翻湧。
    隱約的,他感覺到。
    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的,自下而上的道路,才是更適合這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