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先與淩老師說方案,再去做蕭市長的工作

字數:5828   加入書籤

A+A-


    我帶淩老師進了家,把門一關,先給她泡茶。
    她打量著室內,說道:“還是結婚時到過你這裏。對門還是住的李老?”
    我說:“對。李老非常好。經常幫我。”
    她說:“他挺有文化。”
    兩人坐下,我才說道:
    “阿姨,做工作要有方法,你回去也不要跟姨父大鬧。隻能細講,因為他個性強。越鬧越僵。”
    她點點頭。
    “你到了家裏,就跟他和風細雨地談,說你也知道了最近發生發生的事。自己有點想不通,一個人喝了酒。”
    淩老師望著我。
    我再繼續說下去:
    “喝了點酒,就是為這個事想不通。十多年前的事也翻出來,確實想不通。不是為了別的想不通,就是為什麽碰上了這麽一個蠢得像豬的親戚。”
    淩老師問:“為什麽要這樣說?”
    我說:“隻有把書記那個親戚死命往低處貶,貶得一無是處,貶得不是個人。接下來,勸他才有理由。”
    淩老師還是不解。
    我說:“你就勸他,為了這麽一個豬親戚,去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去拚一拚,搏一搏,沒有任何意義 。”
    淩老師一拍大腿:“你說到點子上了。”
    我說:“你就是無中生有,也要舉出這個親戚平時的愚蠢做法。最後歸納到一點,為這個蠢得不能再蠢的親戚去抓別人,有什麽回報嗎?
    任何回報都沒有。親戚若是聰明,就不會供出是蕭書記為他寫了條子。
    所以,為了一頭豬,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毫無意義。這豬親戚出來後,他再也不會和你家通來往了。”
    淩老師恨恨地說:“確實是頭豬,天下第一蠢豬。”
    激起了淩老師的憤怒後,我才說第二步。
    “既然是頭豬,幫他沒有任何意義。那麽,第二步就要放了那個郭守群。”
    “抓進來了怎麽放?”
    “可以放。就是要郭守群交代清楚,把來龍去脈說清楚就行。隻要一審,就可以審出問題來。
    這其中,那個學校的校長沒有問題?
    那個下秦縣的郭書記沒有問題?
    一審都有問題。
    把這些審查案卷保存好。因為紀委李書記是蕭書記的人。審查之後,要李書記向譚書記、蘭市長、蕭書記匯報。注意一定要向三個人同時匯報。”
    “這樣可以嗎?”
    “可以,蕭書記管黨群,涉到了校長,縣委書記。他肯定要參加。
    這個事,最後就是四個人來商量。
    在商量之前,蕭書記要找譚書記商量,說為了安定團結,暫時放人,也不深究。但是,案底存在紀委,要深究,紀委也隨時可以翻出來。
    譚書記也不想深究。他才來,不想鬧出很大的風波,因為一查,牽涉麵太廣,他就會把這件事按下去。
    蘭市長也不會深究。他原來想搞蕭書記,現在蕭書記抓了他的把柄。
    雖然說蘭市長沒寫條子,但是別人是利用了他的影響力,才把郭守群轉為教師,調入教育局。”
    淩老師問:“就是互相平息?”
    “對。一是蘭市長想搞蕭書記,蕭書記就可以搞蘭市長。為什麽轉正的,調入教育局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家保姆的親哥哥?
    就算是沒有直接證據,但查出問題,可以處分校長,還有教育局的局長。可以向上級寫信,再告。蘭市長也怕。
    至於蕭書記十年前為親戚簽了個意見,可以在常委會上作個檢討。隻要蘭不起波波,其他常委也不會起波波,他們難道沒辦過這種事?
    然後譚書記再講幾句話,說時間已久,當時你親戚工作表現好。蕭書記當然有責任,但用人失察,偏信偏聽。
    既然蕭書記做了檢討,這個態度很好,以後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不要幹預下級機關的用人權。總之,批評幾句,這事就了了。”
    淩老師說:“曉東,你是個聰明人,脾氣也好。又懂機關這些事。你跟我回家,你和他說,會說得更清楚一些。”
    我愣了一下。
    淩老師說:“你不要怕。真的不要怕。他個性不好,但對你還是相當好。平時在家裏經常表揚你,說你有文化,明事理。
    所以,你每次提的要求,他不打折扣,我有什麽事求他,他也沒有這麽爽快。
    第二,我們畢竟是親戚。你去,不要把他當成什麽書記,我們就是家裏人,說家常話。這樣,他聽得進去。
    第三,就是你打電話給我,我說喝了點酒,為什麽喝酒,就是心裏有事。以這個名義送我回去。
    總之,你能更加說得明白一點,你大膽說,不要怕。他是書記,隻是在外麵是書記,在家裏,他不是書記。你怕他幹什麽?”
    我也覺得淩老師說的在理。淩老師雖然聽懂了,但她畢竟沒在機關工作過。表述也許不會準確。
    對,我要去。
    盡管他是我的領導,但是,他也是我的親人啊。
    我站起來,說:“好。我送你回去。”
    九月的晚上,天熱,天上掛著一輪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和淩老師出門,下樓,兩人往機關家屬樓走去。
    我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叮囑自己:一定要大膽說,說足,說透。
    到了蕭書記家。
    蕭書記見我和淩老師一同進去,愣了一下。
    我說:“阿姨喝多了。”
    蕭書記忙站起來,問道:“她怎麽喝多了?”
    淩老師說:“為你的事喝多了嘛,什麽事都瞞著我,你以為你上神仙啊,什麽事都能擺平啊。”
    我說:“阿姨,你先漱漱口,休息一下,我向姨父匯報幾句。”
    蕭書記倒是很關心,問道:“要叫醫生來吧?身上好大的酒氣。”
    我說:“我陪他打了一針,醫生說沒事。”
    蕭書記目光一暗,說道:“喝酒,喝什麽酒,天會塌下來嗎?”
    淩老師沒做聲了,去了衛生間。
    我說:“姨父,阿姨沒問題,你放心,我們到書房,我有幾個事向您匯報一下。”
    他問:“真的沒事?你們在哪兒喝酒?”
    我說:“真的沒事。您放一萬個心。”
    蕭書記才走向書房。
    我為他倒了一杯茶,然後自己也倒了一杯。
    這時,淩老師進來了,說道:
    “我是喝了酒,但我沒有醉。為了你那個親戚的事,我跟曉東說了自己的苦惱。他跟我說了很多。我覺得他說得對。
    我要他跟你來說說,都是一家人,你也聽幾句真話。”
    蕭書記望了我一眼,說道:“曉東,你說。”
    於是,我第一次以親人的身份,也是第一次這麽放得開,向蕭書記說了自己的內心話。
    一開始,他還有點似聽非聽。
    慢慢,他開始聽得進去了。
    後來,他主動發了一支煙給我。
    再後來,他又發了一支煙給我。
    這時,我的電話響了起來。
    我停下來,接了憶蘭的電話,說道:“別時時打電話,我在姨媽家。”
    她說:“那要姨媽接電話,家裏有小孩,你天天不按時回來。”
    我把電話遞給淩老師。
    大概憶蘭在電話抱怨我經常不在家。
    淩老師斥責道:“你要他天天在家幹什麽?陪你啊?”
    “啪”的一下,她把電話掛了。
    我接著說:“姨父,我想按這個來,個人認為比較好。同時也是孟市長,張文傑, 我三個人的意見。因為今晚我們聚在一起吃飯。”
    蕭書記望著我,好久才點了點頭。
    他問:“你現在還可以吧?”
    我說:“譚書記到了我們單位考察了一次,我發了言,自己認為他是比較滿意的,但是花局長對我不滿意。”
    他點點頭。說道:“花這個人不可靠,以前對我相當好,現在,也就是有人告狀之後,不來找我了。”
    淩老師說:“有幾個人真正關心你啊?你的親戚都出賣你,我看就是老孟,曉東,張文傑這幾個人才是對你真好。
    你坐在台上就可以幫他們。為了你那蠢得做豬叫的親戚,去操一些閑心,一點用也沒有。”
    淩老師這幾句話,等於及時助攻,講得非常好。
    蕭書記點點頭,說:“辛苦了,你穩一點,那個姓花的,我也是到現在才明白,他與那個姓曹的是同穿一條褲子。”
    我立即說:“知人知麵難知心。您清楚就行。”
    蕭書記說:“好,你去休息。”
    從蕭家出來,走到林蔭道上,我才做了幾次深呼吸,似乎要把悶在心裏的那股氣全置換出來。
    喜歡官場智鬥請大家收藏:()官場智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