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紅樓小妾逆襲2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作妖的心又固態萌發,當時就提出要求解除禁足,恢複早晚請安。賴嬤嬤還在一旁勸說,還搬出了太醫的叮囑。實際上隻是例行的提醒罷了,隻是不妨拿來用用。
賈代善想到聰慧的敏兒,鬼使神差的答應了。
賈老夫人再不待見這個兒媳婦兒,還是給了不少賞賜。增加了賈張氏的氣焰,讓新提的劉夫人過來請安。
劉夫人不由得冷笑,真是好日子過長了,又開始作妖。讓翠竹直接把人攆了出去,並讓人通知賈代善。
賈代善沒想到這個姨娘蹬鼻子上臉,直接就冷落起來,還讓閉門思過。賈史氏聽了無比暢快,這一笑把太醫給請來了。
最後還說是被劉姨娘給氣得。
賈代善信以為真,直到賈敏生下都沒有去後街的賈府,連閨女的周歲宴都沒去。還是小兒子洗三找到老夫人,賈代善才想起有這麽幾個人。
劉夫人......
賈代善太不可靠了,還想著用高產糧食給小兒子換個爵位呢,但這個老東西實在是不靠譜,洗三宴當天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家父母。
因為有劉夫人這個外掛,劉秀才不僅身體好了,還有了個小兒子,老劉家有後了,自然恢複上進心,現在已是舉人,就等三年後考進士。出門在外也被人稱一聲劉舉人。
現在有了閨女給的良種,能提前改換門楣,考與不考已經不重要。畢竟沒有哪個有爵位的人還會外派當官。
因為賈代善的態度,劉夫人的爹走了其他人的門路麵聖。
劉舉人被皇上封了個三等侯,賜號稔,世襲罔替。羨煞了所有人,說來也巧,正好趕上今年南方水患,皇帝發愁的時候,難得有一個好消息,腦袋一熱就下了這麽一道聖旨。
現在皇帝還後悔呢。
不過劉家就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做起事情來更加低調。大家對這一新貴還是挺客氣的,每天有宴會都會邀請。
一次宴會,稔侯爺與國公爺見麵,國公爺都沒認出來這是老丈人,還是在別人的心目中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
回到自己的書房發了好大一通脾氣,摔了不少金貴之物。冷靜下來,才想起來老丈人這個侯位是怎麽得來,這下又不冷靜了。
有這麽好的好處,居然不找他這個女婿,他這是想要幹啥?
氣衝衝的去了後街賈府,十分不善的找劉夫人。
劉夫人才不慣著他呢,“這是我父親的決定,你找我也沒用啊!再說了,就算我父親來找你,你記得他是誰嗎?不會又被賈史氏給當作窮親戚哄著吧。”
賈代善瞬間啞火了,想到今天鬧出來的烏龍,莫名的心虛。不由得竊怒起來,又氣衝衝的去了賈史氏的正院。
兩個人剛吵了幾句,賴嬤嬤就抱著五小姐過來。賈代善看著賈敏的麵子,甩著袖子去了其他姨娘的房裏。
經過枕邊風一挑撥,賈史氏又被禁足。
賈老夫人再次拿回管家權,心情舒暢的和大孫子看戲。
賈赦看的眼皮直打架,但有一樣好就是孝順,耐得住寂寞,陪老太太一起看戲。
賈代善過來就看到這一幕,對,這個大兒子態度好了不少。
殊不知這是劉夫人的功勞,她無意間知道了一個秘密,現在的賈史氏其實是小賈史氏,賈代善原配夫人的庶妹,這就是他的小姨子。
趁著姐姐有孕勾引姐夫,有賴嬤嬤的幫忙還成功了。
在賈代善準備想把她納進門時,心生一計,將姐姐弄得難產而亡,她直接取而代之。
這些年潛移默化的才恢複了自己的本貌,真所謂有心機的大人贏家。
這也是老太太一直不喜歡她的原因,可事實告訴他,這個女人很有心機,逐步的吹枕頭風,挑撥母子之間的關係。
賈史氏表麵上十分恭順,背地裏沒少搞事情。在老夫人的眼皮底下,劃拉著自己的小金庫。
劉夫人知道消息,自然也心癢癢,畢竟當初分家分的東西隻是表麵上的,吃虧的事情她才不幹呢。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潛進國公府,光顧了老庫,至於幾個主子的私庫,現在還不是時候。
一趟的收獲是分家時的幾倍,還是他挑挑揀揀的結果。
突然矯情起來有些意難平,當即抹掉了賈代善的記憶,確定他沒有跟別人分享內容,才哼著小曲回到了賈府。做法簡直是太明智了,現在哪哪哪都十分的通順。
晚上開心的更是多幹了一碗飯,看著小閨女和兒子擔心不已,十分有孝心的拉著她在庭院裏散步。
不愧是她教養的孩子。
相對於賈府的一家和樂,國公府卻是雞飛狗跳,國公爺的幾個姨娘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那幾個有孩子的,沒事兒,就跟賈史氏蹦的。
史家怎麽也算是功勳家的人物,一些密鑰啥的自然是不缺,後院的姨娘不知不覺的在兩年內相繼出意外或病逝。
賈代善有所察覺,看待孩子的份兒上不予理會。
老夫人也隻是輕飄飄的說上幾句,畢竟他名義上是賈赦的親娘。隻要是對大孫子不利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做,反而有時候還會掃尾。
劉夫人神情冷漠的看戲,原以為老夫人是個睿智的,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到了賈赦娶妻的日子,劉夫人不由得為張氏默哀。賈赦以被老太太寵成紈絝子,不知上進。
許是她的介入,賈赦這輩子並沒有成為太子伴讀,其他的並沒多大改變。就是不知道真要是賈代善沒了,賈史氏打壓的時候,會怎麽應對。
好些說法,:不是說賈赦之所以這麽孝順,除了身份壓製,還有可能是他什麽把柄被老太太給捏住了,或是太子伴讀身份敏感。
心裏滿滿的八卦之魂 ,有著小期待呢。
可她的表情,在丫鬟小時眼裏,就是被刺激到了,有些精神不正常。畢竟這幾年了國公爺就來過幾次。
現在他們出去辦事兒的時候,哪怕是頂著國公府的名頭,也沒有多少人給臉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