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局的交易與家中瑣事
字數:5096 加入書籤
在749局,我看到了他們製造的巨大飛行法器,那是一艘外形猶如輪波舟的飛船。局長興致勃勃地介紹說:“這可是高科技與道法完美結合的產物,以核電為能源,通過陣法符文來保護,依靠靈力進行操控。在太空,它就是飛船;在地麵,又能充當法器。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不過模型機已經取得成功,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使用啦。”
我趁機向局長打聽外星科技文明的事,他倒也沒隱瞞,一股腦兒全說了出來:“目前,政府已經與外星文明正式接觸,並且在一些領域展開了合作研究。但那些外星文明並非隻與華夏合作,和歐美及拉丁國家也有廣泛接觸。在外星文明的助力下,人類已經登上火星,現在歐美國家正在推進一個‘天堂計劃’,打算對火星進行改造並實施移民。我國也出了部分資金,不過隻派遣了部分觀察員和工程師去協助建設,並沒有在火星建基地的打算。我們更關注你發現的那顆異世界星球。目前這件事在全世界都處於嚴格保密狀態,除了你嶽父和那幾位,就隻有749局少數幾個人知曉,其他人一概不清楚。而且,我們派出的人員不打算讓他們回來,後續會把他們的家屬也送過去,讓他們在那邊安家。”
我聽後,心中雖有些波瀾,但還是不動聲色地點點頭,表示明白他的意思,心想自家三個孩子可能也回不來了。不過我倒也不太在意,畢竟我有自己的通道能往來,料想他們應該也清楚這事兒,所以便沒再多說什麽。
我幾乎把從異世界獲得的除靈草靈藥之外的所有材料,都給了749局。那胖胖的局長見狀,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臉上堆滿了褶子。他趕忙吩咐人把那些東西分門別類地整理收好,之後卻隻遞給我一張欠條。他略帶尷尬地對我笑笑,撓了撓頭說:“國家和局裏謀劃的事情規模太大,現在靈石非常緊張,實在是不得已才這樣。希望你能理解啊,這賬我們肯定認,你一定要相信我們。你也知道,後麵好多地方都需要靈石,像749局這樣傳承了很多朝代的機構,現在都已經入不敷出了。而且很快要建造大型的傳送法陣,一次至少得能傳送1000人,那可得消耗大量靈石呢。”
我心裏琢磨了一下,覺得確實能理解,反正自己也不缺這些靈石,就當是給他們幫個忙了。可轉念又一想,將來肯定會有不少人要傳送到異世界去,但肯定不可能所有人都去,我得趁機為身邊的親人們謀劃些出路。
於是,我故意露出為難的表情,看著胖胖的局長說:“這靈石我可以不要了,但要是國家啟動遷移計劃,我希望我身邊的一些人能得到照顧,最好能保證給些名額什麽的。”
局長摸了摸自己的雙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你倒是想得挺長遠,現在這事兒還沒開始研究呢。不過你家人的名額肯定會有,這我能給你保證。”
我點點頭,接著問道:“那就好,隻是不知道將來遷移人員,每個人需要消耗多少靈石?我好盤算盤算,看看能帶多少人走。”
局長又抓了抓頭,麵露難色地說:“這還真不好說。”
我看著他,認真地說:“既然現在不好確定,那我就先用這些靈石當作訂金,預定一些名額吧,到時候靈石要是不夠,我再來補上。”
局長一聽我拿這欠條當定金,以後就不用還靈石了,眼睛一亮,一拍巴掌興奮地說道:“你這個辦法倒真是不錯。那你打算預訂多少名額?也好讓我心裏有個數。”
我微微一笑,說道:“那我就先定99個名額吧。我不太想說100這個數,在我們看來,完美之中必有瑕疵,就像俗話說的‘滿招損,謙受益’一樣。雖然隻差一個,但這樣就等於還有餘地。”
局長聽後,小眼睛一下子瞪大了,驚訝地說:“99個?你家有那麽多人嗎?”我笑著回應他:“那是肯定有啊,你肯定也知道我家金丹期的修士就有五個,我家可是個大家族呢,哈哈。”
局長揉了揉臉,無奈地笑道:“也是。行,我回頭就把這事兒記在日誌裏,到時候保證有你家這99個名額。”
見局長答應了,我隨手就把那張欠條撕了,其實我壓根兒就沒看欠條上寫著欠我們多少靈石。
之後,我客氣地拒絕了局長的宴請,借口說想家,沒在749局停留,搭乘他們安排的飛機回了家。
回到家後,我把在異世界的經曆講給家人聽,還不住地誇讚三個孩子,說他們已經成長為成熟穩重、本領高強的築基期修士。我拿出孩子們獵獲的金丹給家人看,又翻出在異世界和孩子們一起拍的照片,遞到家人手中。文靜輕輕接過照片,眼神中滿是思念,她輕輕撫摸著照片,輕聲說道:“孩子們都長這麽大了,真想他們啊。”我心疼地握住她的手,溫柔地安慰道:“他們在那邊挺好的,你們都別擔心。”
這時我才發現金鑲玉不在家。苗苗走過來告訴我:“金鑲玉被藥馨香長老請去749局了,幫忙趕製一批急需的丹藥,749局會給一些丹藥藥方作為報酬,時間是一年。算算時間,不出半個月金鑲玉就該回來了。”
接著,苗苗又跟我說了幾件事,讓我心裏有些不是滋味。苗苗略帶傷感地說:“陳市和高榮發先後去世了,都是身體健康壽終正寢。我們現在都修行學道,多少相信一些業力因果。高榮發活了86歲,我想,要不是他之前當過那麽多年的賊,又在監獄吃了那麽多苦,還得了重病,他不至於隻活這麽大歲數。可能是因為高榮發後來找的老伴是我們養殖場廠長吳剛的媽媽,他們感情深厚,也許是因為他們都得過類風濕性心肌炎,所以高榮發走後不到一年,老太太也走了。不過老太太比高榮發大三歲,倒也算比他活得長久些。”
我聽著,心中不禁感慨,默默點了點頭。苗苗繼續說道:“陳市剛過90歲生日,第二天就在睡夢中去世了。大家都說陳市前半生當官操勞過度,但能活到90歲,也讓很多人羨慕。陳市的兒子以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為由,沒來參加葬禮,陳市夫人傷心極了。不過她很樂觀,說要不是咱們讓他們夫婦來養老院養老,他們不可能活這麽久,親生兒子都比不上我這個幹女兒對他們好。她還說要努力活下去,非要比那‘白眼狼’兒子活得久。現在她身體硬朗,每天早晚都還能跳十分鍾廣場舞呢。”我聽後,不禁長歎一聲:“唉,世事無常,希望她能一直這麽樂觀下去。”
苗苗接著又講起養老院裏的事兒:“原來的村長劉大伯已經過了百歲,身體還很健康,還創造了奇跡,掉的牙又長出來了,頭發也從全白慢慢變黑,老人們都打趣他要‘成精’了,劉大伯每天都樂嗬嗬的。”我聽著,腦海中浮現出劉大伯那精神矍鑠的模樣,忍不住笑了:“這老爺子,真是越活越年輕。”
苗苗又說道:“還有張叔,現在被稱為‘軍中第一司令’,是正軍職裏年齡最大還在一線部隊的,堪稱傳奇。潘瑩和張斌的孩子都上軍校大學了,燒餅和艾又荷的孩子沒選張斌安排的工作,經文靜二叔介紹,去中樞府當了女保鏢,負責對某些特殊女性進行貼身保衛安全。這工作輕鬆又榮耀,還有軍銜,所以燒餅和艾又荷沒了牽掛,把小上市公司賣了,提前退休,成了有錢的閑人。”我無奈地笑了笑:“這倆家夥,真會享受。”
想到燒餅現在的狀態,我心裏五味雜陳,真是又羨慕又有點恨,各種滋味都嚐了個遍。我暗自思忖,自己何嚐不想躺平呢,可我有仨媳婦、四個孩子,上麵還有爹媽和三對嶽父母,還惦記著坐那三個古老傳送陣去其他世界開開眼界。或許真如人們所說,想法越多,人活得就越累吧。
這時,苗苗像是突然想起什麽,說道:“對了,還有一個人要提一下,那就是好久沒有消息的王紅瑤。在給高榮發辦葬禮的時候,她回到了月牙溝村。高榮發是她的養父,她回來後披麻戴孝守靈三天,算是有情有義了。她現在是某軍醫院著名的外科大夫,在醫學領域的成就非常顯著。她還把咱家的那種黑色藥膏進行了提純和脫色處理,成功地將其引入了軍隊正式的醫療衛生係統。她已經被提名進入‘兩院’,就是華夏科學院和華夏工程院的統稱。在醫學領域,專家的最高學術成就是當選為華夏工程院院士,部分基礎醫學研究者也可能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但相對較少,由此更能看出她在醫學領域的成就有多傲人。”
說著,苗苗拿出一張相片遞給我:“你看,這是她的照片。”我接過照片,隻見相片中的王紅瑤胖了不少,戴著一副眼鏡,透著博學多識的氣質,一看就知道是專家學者。我仔細一算,才驚覺她如今已經50歲了。我不禁回憶起,我退伍那一年底第一次見到她,當時她才14歲,還和她的兩個哥哥組成了三人盜竊團夥。第二年我救了她的養父高榮發,之後送她去上學。她非常要強,深知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用四年多時間就學完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追上了同齡人,還考入了著名醫科大學,從此逆天改命,成為國家難得的人才。自從參加工作後,她幾乎很少回我們村,倒不是她絕情寡義,實在是她工作和學習太忙了。她的丈夫已經從醫生崗位轉到行政崗位,現在是他們醫院裏最年輕的副院長。聽說王紅瑤準備懷孕的時候,苗苗每周都會用冷鏈給她郵去咱家那種有育子功能的醬牛肉,讓他們兩口子一起吃。所以他們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如今都已經是醫學院的大二學生,一家人幸福美滿。
我聽著苗苗的講述,心中滿是感慨,覺得王紅瑤的一生,某種程度上也見證了我的成長。畢竟是我幫助了他們一家人,看到他們都有了美滿的歸宿,我打心底裏感到欣慰。
苗苗還告訴我:“長毛王玉申腦筋比較活泛,你不是成立過一家保安公司嘛,法人一直是你,現在就讓他管理著。市縣兩級很多公司單位,都從那家保安公司雇傭安保人員。因為公司雇傭的絕大多數都是退伍兵,還有咱們養殖場訓練有素的忠誠牧羊犬,這成了保安公司的特色,所以公司越發展越大,已經完全壟斷了咱們縣雇傭安保的工作,在市裏我們也占了大頭。”
“王紅瑤的親哥哥小黑王紅生一直在養殖場工作,跟著吳剛和常月娥兩口子學到了不少獸醫知識,養殖經驗非常豐富。吳剛退下來之後,他就成了養殖場的廠長。吳剛兩口子離崗不離位,吳剛現在是縣裏畜牧站的站長,但他依然住在咱們養殖場的小樓裏。他早就買了汽車,每天開車到縣裏上下班,晚上再回到養殖場的家,這樣就能兼顧養殖場所有動物的醫療和健康工作,輕鬆地兩頭兼顧。常月娥頭一胎生的是女兒,她是少數民族,不受當年計生政策約束,所以生了二胎,結果還是女兒。她們家那邊有不見兒子不罷休的思想傳統,又趕上國家取消以往計生政策,所以她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才是個兒子,可她還覺得不保險,又生了第五個孩子,見到又是個兒子後,才讓吳剛從每晚的辛苦‘耕種’中解脫出來。現在都懷疑高榮發和吳剛他媽這對老兩口不到90歲就走了,是不是和幫吳剛兩口子照看孩子有關。畢竟像咱們家這樣養孩子的人不多,咱們家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照看兩個孩子,金鑲玉的父母照看一個孩子,文靜的父母沒空,她和咱媽一起照看一個孩子。這麽一比,高榮發和吳剛他媽老兩口一下子幫吳剛和常月娥照看了五個孩子,而且時間跨度還挺大,確實不容易啊。”苗苗一口氣說完,臉上滿是感慨。
我聽著這些家長裏短,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漣漪,這些熟悉的人和事,構成了生活中最真實的畫卷,讓人感歎時光的流轉和生活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