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遺詔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A+A-


    劉永昌死了,太子劉贏下落不明,京都上下亂成了一團,每天都有大量的達官貴人逃離京都城。
    渤陽王劉豐被大臣們從景園請了出來,暫時主持大局。
    宮殿中,十幾位文武大臣和劉氏皇族老人聚在一起,個個愁眉不展,憂心忡忡,大殿中一片愁雲慘淡。
    幾天前,司徒無恨在京都大殺四方,朝中大臣死的死,逃的逃,文武百官現在剩下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就連宮中禁軍都跑了個一幹二淨,現在的皇城成了一個人人避而遠之的險地。
    劉豐坐在主位上,掃了一眼眾人,歎了口氣:“現在該如何是好?諸位倒是拿個主意啊。”
    禮部尚書羅謹開口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當今之計是盡快選出新的國君。”
    “先皇駕崩,理應由太子繼位,可現在太子殿下下落不明,無法繼任大統。”天淵閣大學士任之遠皺了皺眉頭:“先皇生前十分寵愛四皇子,不如由四皇子繼位,如何?”
    “聽聞四皇子受了驚喜,臥床不起,怕是難堪大任。”羅謹說:“渤陽王乃是先皇胞弟,先皇在世時對渤陽王多有稱讚,下官提議,由渤陽王暫時繼任大統,等待太子殿下回歸之日,再讓位太子。”
    宰輔萬藏冬眯著眼睛一言不發,像是睡著了一般,劉豐看了眼萬藏冬,隨即歎了口氣,語氣悲涼說道:“大敵當前,江山社稷已然不保,諸位此時爭選新君還有何意義?還是想想怎麽保住各自的性命吧。“
    劉豐的話很悲觀,但也是實情,如今劉氏江山正處於風雨飄零的處境,象征著最高權利中心的金殿被夷為平地,皇城禁軍四散而逃,一旦楚軍兵臨城下,他們隻有死路一條,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京都城是守不住了,要不遷都吧?”任之遠提議,“朝廷軍精銳都在北方,不如我們往北遷移吧?”
    其他人紛紛表示讚同,畢竟楚軍一天天近了,沒人願意在這裏等死。
    “躲得了一時,躲得了一世嗎?”劉豐搖了搖頭,“況且楚軍即將兵臨城下,此時想走怕是也來不及了。”
    “那該如何是好?”羅謹皺了皺眉頭,語氣中滿是焦慮:“難道隻能等死嗎?”
    劉豐同樣滿臉愁容,看向閉目不語的萬藏冬,說:“萬宰輔,都火燒眉毛了,您倒是說句話啊。”
    羅謹等文武官員也紛紛看向萬藏冬,等待著他拿主意。
    萬藏冬終於睜開了眼睛,一開口就震驚了所有人:“先帝生前曾給老夫留下一道密旨。”
    “什麽?”在場眾人無不大吃一驚,劉豐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萬宰輔啊,這麽重要的事你怎麽不早說啊?”
    羅謹連忙問道:“密旨上寫了什麽?可是指定何人繼位?”
    萬藏冬搖了搖頭,朝著劉豐拱手說道:“非我故意隱瞞,先帝曾叮囑過,此密詔必須要當著太子殿下的麵開啟,至於上麵寫了什麽,老夫也不知道。”
    劉豐為難道:“密旨何在?”
    萬藏冬從袖口掏出一卷金燦燦的聖旨,雙手奉上,顯然是要讓劉豐來拿主意是否打開。
    “打開吧。”劉豐沉思片刻後做出決定:“趙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沒時間等太子歸來了,快打開看看皇兄都留下了什麽指示,出了什麽問題本王擔著!”
    劉豐既然這麽說了,萬藏冬也就沒什麽顧忌了,當著眾人的麵打開了聖旨,劉豐、羅謹等一眾官員立即圍了上來。
    “什麽?先帝命令我等不要抵抗?”一眾官員瞪大了眼睛,皆露出不可思議之色:“將皇位禪讓給東方家的人?”
    羅謹等人麵麵相覷,要不是他們都太熟悉劉永昌的字跡,還有那金燦燦的印跡,他們肯定懷疑這是一份矯詔。
    “萬大人。”羅謹看向萬藏冬,問:“先帝這是什麽意思?”
    萬藏冬又恢複了睡眼惺忪的樣子:“什麽意思聖旨上不是寫的清清楚楚嗎?”
    劉永昌留下聖旨大概交代了三件事,其一,讓太子劉贏繼位;其二,讓劉贏帶領率領文武官員向東方家投降,昭告天下將皇位禪讓給東方家。
    劉永昌在聖旨中強調,隻能向東方家投降。
    其三,劉永昌在聖旨中表示,已經派人前往北漠邊關,命百裏東嶽率大軍回援。
    “先帝為何讓我等向東方家投降?現在明明楚軍實力更強橫一些啊?”羅謹皺眉道:“而且既然要投降了,為何還要讓北庭侯回援?這不是矛盾嗎?”
    “皇兄這是要挑撥離間啊!”劉豐一語道破了真相:“東方烈陽對李長風出過手,就算李長風看在東方沉淵的麵子上不為難西北軍,但楚軍跟西北軍之間肯定有了隔閡,現在我們向弱勢的一方投降,尊東方家為新皇,即便李長風大度不計較,他手底下那群驕兵悍將也忍不了。”
    羅謹恍然大悟,而後又皺起了眉頭:“可我們若是投靠東方家,那李長風豈能放過我們?”
    劉豐看了眼羅謹沒有說話,萬藏冬出聲替羅謹解惑:“即便不投靠東方家,李長風也不會放過我們。”
    大殿之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不說話,氣氛壓抑的讓人喘不過來氣來。
    良久之後,劉豐歎了口氣,對大殿上的文武官員說道:“李長風所恨者唯我劉家人而已,諸位大臣還是各自逃命去吧,莫要被牽連了。”
    “我等世受皇恩,豈能行此不忠不義之事?”羅謹臉色一變,大聲說道:“願與趙國共存亡!”
    其他人也紛紛表忠心,嚷嚷著寧死不會離開。
    劉豐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然而就在這時,大殿外傳來了一個小太監驚恐的聲音:“殿下,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呀!”
    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闖進大殿,跪在地上顫抖著說道:“殿下,一支大軍包圍了皇城,馬上就要殺進來了。”
    “什麽?”大殿上眾人臉色紛紛大變,劉豐起身厲聲問道:“可看清是哪裏的大軍?”
    小太監顫聲說道:“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打著‘東方’的旗號。”
    “東方?是西北軍?這怎麽可能?西北軍不是還在幾百裏外嗎?怎麽可能這麽快就殺到京都了?”劉豐又問道:“知道是何人領兵嗎?”
    小太監根本不敢抬頭,顫聲說道:“是……禮部侍郎楊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