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確立製度

字數:5695   加入書籤

A+A-


    在調研的同時,林同曦其實也叫陳雲軒等人修建起三間屋子,分別用來開會、辦公、教育。
    說實話,工作和生活還是必須要分開的,而且分開後,利於工作資料進行集中保管。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林同曦選擇叫陳雲軒召集所有村民到村裏的祠堂,召開第一次村民大會。
    “喂,望安,這幾個人又打算幹嘛?”李二順姍姍來遲,坐到李望安後邊,詢問道。
    “不知道啊,說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宣布?”李望安撓撓頭,表示他也不知情。
    其實,眾人也是竊竊私語,不知林同曦等人有什麽事情需要特地宣布。
    上一次這麽大動靜,還是流民潮發生的時候。
    難不成又要搬遷不成?
    種種猜測,此刻不斷產生。
    但可以確定的是,村裏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已經坐上了祠堂前的桌子,譬如原村長李長河以及很有威望的趙老太君。
    這種情形,一度讓人想起了之前審判李仲廣的情形。
    難不成,又有好戲要看了?
    可村子就這麽大,要有什麽案件的話,私底下應該很快傳開來了。
    正當村民疑惑之時,桌子的兩個主位也終於等來了那兩個人——林同曦和陳雲軒。
    雖然名義上的村長是陳雲軒,可村民也把林同曦當成另一個實際上的村長。
    理由很簡單,林同曦的表現太過亮眼,而且提出的建議往往都會為村長陳雲軒所采納。
    二人同屏出現的頻率很很高,幾乎每次出動,都能看到他倆在一起。
    至於誰是村長,村民們不太在意,隻要村長能良好發展就好了。
    “好,時辰已到,接下來我們就不等了。”陳雲軒拿著擴音器,接著宣布村民大會開始。
    會議的第一項內容,便是宣布四個機構的成立:村賢齋、執事房、決事廟、議事堂。
    按照步驟來說,由議事堂收集村民意見,接著議事堂將意見總結反饋給村賢齋,村賢齋研究過後交給決事廟宣布,待無重大意義後交由執事房執行。
    “說白了,就是大家對村子有什麽好的建設意見想說的,就找議事堂。”
    “要是有其他什麽事需要村子幫忙,那就來找執事房。”
    “至於村賢齋則負責研究村子的大事,決事廟則負責宣布決定。”
    村民聽了聽,似懂非懂,對於機構他們並不感興趣。
    可要是說到職務的話,他們就懂了。
    會議的第二項內容,便是宣布四個機構各自的人員名單。
    村賢齋裏麵,由林同曦擔任村賢令,林辰軒、蘇若雪擔任村賢尹,李長河、趙老太君、趙德山、李文遠分別擔任村賢卿。
    執事房裏麵,由陳雲軒擔任村長,周文彬、周鐵柱、王明教、石開山、張淑蘭、植培元分別為副村長,依次分管財務、安保、教育、民政、礦業、農業、商貿。
    決事廟裏麵,由李長河擔任大長老,趙德山擔任二長老,周家、其他外姓、流民裏麵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別作為普通長老。
    議事堂裏麵,由趙老太君作為堂主,蘇若雪為副堂主,藥婆婆、魯木桶、孫有財等不同領域的人作為堂員。
    對於這麽多複雜的機構和人名,村民一時間懵了。
    好在這些名單之後會貼在村祠堂麵前,供大家閱覽。
    “我去……平白無故多這麽官?”李二順腦子稍微靈活一些,聽懂了本次會議的內容。
    不過,陳雲軒說是村長,但似乎最重要的拍板權卻並不在他那,隻是負責執行。
    類似於,李二順有了主意後,就吩咐下去讓李望安幹活。
    而之前李長河也是采取同樣的策略,碰到什麽問題,就找對應的人,讓他幫忙勸。
    當然,其他村民則不像李二順那般思維靈活,反正他們隻知道有困難找村長就對了。
    除了周鐵柱的妻子等親屬外,其他人對這個職務並不是很感興趣。
    然而,接下來林同曦宣布的事情,卻切切實實地引起了其他人對職務的注意。
    “各位父老鄉親,既然大家對這些名單沒什麽太大意見,那我們就按照者這份名單執行。”
    “若無特殊情況,五年後再進行變動。”
    “此外,擔任這些職務可獲得一定的貢獻值。”
    聽到陌生的名詞,村民又是一愣,這貢獻值又是個什麽玩意?
    其實,這貢獻值類似於一種貨幣。
    隻是說,它直接轉換成了數字,不需要切切實實地攜帶這種物品。
    又或者說,這種其實就是參照遊戲裏麵公會裏的貢獻值,隻要貢獻值足夠,就可以兌換對應的物品。
    換到青石村裏麵,就表現為可以兌換相應的木材、鐵礦等等。
    要是違反了規矩超出了限額,那麽村子就會對其進行懲罰。
    林同曦設置貢獻值製度,自然是為了健全村裏的經濟製度,合理分配好物資。
    誰對村子的貢獻越大,誰就有權用更多的資源。
    當然,一開始的兌換比例可能不太合理,但是林同曦也設置了定期更新比例的規矩,避免某一資源被過度使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貢獻值的獲得也很簡單,就普通村民個人來講,可以將物品捐給村子來換取,可以通過村民間贈與貢獻值來獲得,也可以通過當上村裏的職務獲取對應的貢獻值。
    至於貢獻值如何計算,這些都會被一筆一筆的記錄在村子裏的賬簿來,由副村長周文彬進行管理,每個月會統計出來給大家公示。
    “這一製度,便是針對鐵木之爭想出來的解決辦法,也經過了李老村長和趙老太君等前輩的同意。”林同曦解釋晚,便請起李長河進行解釋。
    李長河起身,代表著決事廟支持林同曦的想法:“不錯,老夫代表青石村正式宣布,木頭、鐵礦等一律收歸村有,要想使用,就必須先向執事房申請!”
    眾人議論紛紛,本想反對,可見趙老太君、周鐵柱等人也表示支持,便慢慢閉上了嘴。
    冷靜過來一想,似乎也隻有這種辦法最為合理。
    不收歸村有的話,就變成就近原則,誰離資源最近就誰有理了。
    “此外,本次會議還有最後一件事宣布,這件事便交由村長陳雲軒進行解釋。”林同曦接著進入到最後議程,將舞台交給了陳雲軒。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陳雲軒對於發表講話也已經很是嫻熟,不再像之前那般青澀。
    陳雲軒宣布的事情很簡單,即四個字:功名利祿。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如何將所有村民統合成一股力量,這是林同曦一直在琢磨的問題。
    好在,他終於和陳雲軒等人商量好了執行的細節。
    所謂功,便是以“貢獻值”為核心的經濟製度,眾人需要通過貢獻值來換取物資,而村子也能通過對貢獻值的管理攢下糧食等資源,進而修建公共設施和提供公共資源。
    聽到這一部分時,村民點點頭,對其表示認可。
    有了這一部分,鐵木之爭類似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而且也符合“多勞多得”的樸素觀念。
    所謂名,即名聲,也依舊以“貢獻值”為基礎。
    村子會對不同類型的貢獻值前10名進行褒獎,所謂類型也就隻有兩個,分別是有擔任職務的和沒有擔任職務的。如此一來,便可以調動村幹部和普通村民建設村子的積極性。要是不分開來,那麽很明顯普通村民拚不過村幹部,如此一來便無法起到調動普通村民積極性的作用。
    此外,村子還會設立功德碑和修村誌,定期總結貢獻值較高的人,然後使其榜上有名。
    說到這部分的時候,村民則是興奮了起來。要知道村子就這麽小,大家情況都差不多,沒什麽好攀比的。可貢獻值的出現,無疑是給“長麵子”提供了一條途徑。而且,最重要的是能進功德榜和村誌裏麵,使自己的村子被後人瞻仰。
    這件事,怎麽想都怎麽好,於是乎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所謂利,具體來說以用“貢獻值”進行獎懲為主,以用物質獎懲為輔。
    比如說一個人救了村子,那麽村子會給予貢獻值和資源進行獎勵。
    倘若是作奸犯科,那便采取扣除貢獻值和沒收物品進行懲處。
    這一點,無疑能有效震撼那些帶著壞心思的村民。
    要知道,村子裏還是很認私有財產的觀念。
    李仲廣做錯了事,你可以去拿他浸豬籠,但是不可以沒收他的房子。
    但這個規定出來後,那麽即使是沒收房子,也算是師出有名了。
    至於祿的話,則是利用“貢獻值”去發布一些任務,讓村民協助村子處理。
    總而言之,這四種皆是以“貢獻值”為根基,相當於建立了村內的經濟製度。
    至於政治製度,林同曦則通過“統、執、決、議”四個機構來進行了確立。
    如此一來,村內力量不分散的問題,也終於得到解決。
    距離林同曦等人離開青石村的日子,也即將快要到來。
    喜歡穿越成係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請大家收藏:()穿越成係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