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迎接大考
字數:6368 加入書籤
在恭送甘興帆離開瑞和鎮後,二人便迅速定了個日子召開會議,布置起接下來的工作。
此次會議不同以往,林同曦特地挑了個大地方,即先前的田府作為會議室。
作為瑞和鎮上最有錢有勢的地主老財,田府的設置可謂遼闊,院落能夠容納幾十人開會。
林同曦將鎮上相關的負責人都召集了起來,包括鄉紳、官差等等。
其中第一項議程,便是宣布在鎮上建立坊市,以此作為瑞和鎮治理的最基層觸手。
沒辦法,時間有限,任務重,二人必須盡快調查出瑞和鎮上的數據。
調查的人手短缺,一味依賴官差和鄉紳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要動員鎮民一起幫助他們。
“各位,丁南景大人將要來到瑞和鎮。”
“若是讓丁大人滿意,那麽我們這個小鎮就有可能作為襄州發展的標杆。”
“屆時,無數資源將會投放到我們鎮上。”
“瑞和鎮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而這就取決於我們這個月的工作效果。”
“甘大人前些日子已經視察了我們鎮,發現了一些問題。”
“其中,便是住戶和商戶數據不清的問題。”
“此外,他也發現部分住宅太過邋遢,一些市集太過混亂。”
“這些,無疑都會加壞丁大人對我們瑞和鎮的印象。”
林同曦鏗鏘有力地說著,而後說起他打算建立的坊市管理製度。
赤朝的管理製度與現代管理製度差別很大,赤朝的鎮長其實隻管城鎮這麽一小片地方,而不用管理周邊的鄉。
本來,在這個時代,鄉鎮基本上都是靠群眾自治的。
但是,由於鎮的人口太多,一旦出事,就會對地方造成不小影響。
為此,在特地在縣裏麵設了鎮長一職,專門管理這麽一小片地方。
但除此以外,便再無其他規定,剩下全靠鎮長自我發揮。
普通的鎮長沒有實力,就隻能依靠鄉紳來進行治理。
人口有多少,全靠鄉紳一張嘴。
可今時不同往日,林同曦他們已經成功統合了鎮上的力量,有著鄉賢會和商會的支持。
也正是因此,林同曦才決定設立坊市管理製度。
坊類似於現代的居委會,林同曦聽取了鄉紳的意見,劃分了五塊區域作為坊,分別是東西南北中。
這五個坊設坊正作為負責人,其餘機構則參照青石村的設置。
至於市,則是指市集。
由於市集人流量大,且涉及金錢,很容易產生糾紛,同時環境又不易管理,林同曦便特地調出市集進行管理,與坊同級。
坊設坊正,而市則設市正。
這些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名單,則劃分給鄉紳和商會去進行推薦產生。
總之,坊和市的管理人員皆出自鎮民和鎮上的商戶。
如此一來,相關區域便有了最低一級的負責人。
他們有相應的管理權力,同時又得承受鎮上下派的任務,譬如摸排數據。
坊負責查人,市負責查商戶,官府則予以各種支持。
幹得好就允許當下去並予以獎勵,幹不好就及時撤職,換個人幹!
鄉賢會和商會成員聽到這,皆是產生了想法。
利用好坊市管理製度,推舉自己的人去當坊正、市正的話……就有利可圖!
雖說需要完成任務,但以他們的實力,這些任務可以說輕而易舉。
官差人數少,鎮民和商戶多。
要想摸清楚後者,就必須要有一個中間力量,那便是鄉賢會和商會。
但該分的利益已經分給了他們,要想動員他們,就必須再讓出一部分權力,以激勵他們協助自己完成任務。
顯然,這一製度達到了其目的。
之後,在鄉賢會和商會的帶領下,坊市的負責人皆是積極摸查起相關數據,最終匯總給執事房。
但這是後話了,二人召開的會議也隻是結束了第一個議程。
第二個議程,則為興建學堂。
與坊市管理製不同,不少參會人員聽到後,興趣少了一半。
沒辦法,興建學堂是要花錢的,何況又對自己沒什麽用。
對於鎮上的大戶來說,他們自己有錢,想搞後代的教育,自己請一個教書先生就是了。
對於鎮上的普通人來說,教育的誘惑力也不夠大,不如老老實實賺錢。
像王明教那種想參加科舉的,算是少數。
沒點教育基礎,就連鄉試都沒辦法通過。
為此,二人就必須給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籌碼,讓他們相信學堂很有用,進而吸引他們參與籌錢建設學堂。
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晚上,林同曦就拉著陳雲軒等四人聊起此事。
小九率先開口,介紹起鎮民對於興修學堂的態度:“各位哥哥姐姐,根據我們收集的情報,恐怕鎮上的大家對學堂一事不太感興趣。”
“鎮民不同於安濟坊的孩童,前者見識既定,多專注於謀利立業和傳宗接代,後者年紀尚小,猶可塑造。”嶽淩雲點出了教育能在安濟坊推行的原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利”一字,林同曦則是有了主意:“利嗎……那麽我們把學堂和利掛鉤不就好了?”
“同曦兄之意,莫非是出錢資助鎮上孩童參加學堂?此主意雖有效,但卻太過耗費錢財,也不利於募集善款興建學堂。”陳雲軒在一旁否定了用錢直接吸引的想法。
“或者……讓參加學堂的孩童免費到複春堂診斷,然後醫藥費減半?”蘇若雪從醫生的角度提出意見。
林同曦點點頭,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是依舊不能夠直接吸引鄉賢和商戶讚助建設學堂。
必須要找到最核心的點,才能構建極強的吸引力。
比如說,參加學堂後……能提供別人沒有的。
自自己的版本升級後,林同曦的思考速度便比以前變快了很多。
不一會兒,他便想出了兩個核心點:人事權和推薦權!
“同曦兄,人事權和推薦權是指?”陳雲軒不解地提問。
“大家忘了嗎?我們可是代表著襄州官府啊……”林同曦打了個響指,隨後在黑板上畫了個圖——這個黑板也是通過【無中生有】生成的,眾人已經用了有些日子。
所謂人事權,即對內的職務分配。
當前,鎮上的職務已經分配好了,這沒什麽好說。
可是以後呢?總有人會辭職、退休,這樣一來就有位置空出來,各勢力定會相爭。
你推薦這個,我推薦那個,誰都爭不贏的情況下,官府的人事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個時候在職務任免上加一個條件的話,比如說必須參加過學堂。
這樣的話,就能因此篩選部分人,進而減少鬥爭。
得到職務的人受益,沒得到的人則懊悔自己沒有參加學堂。
此外,幾人可以再出個公告,規定必須留幾個職務給參加過學堂教育的人。
如此一來,學堂經曆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
“原來如此……那推薦權呢?”蘇若雪接著提問。
林同曦又畫了個圖,分別標注了上級和承天書院。
“在下懂了……同曦兄是想說,假如在學堂內發現了好苗子,官府便會出麵推薦他們?”陳雲軒猜測道。
“bingo!”林同曦又打了個響指,同意起陳雲軒的想法,同時補充起另一個舉措:“甚至於,我們還可以替這些參加過學堂的人謀出路,比如說推薦去鎮上的某家醫館從醫。”
“在這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搭配獎學金、醫療福利等等來對參加學堂進行激勵。”
“如此一來,眾鎮民便會意識到送自家孩子去學堂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其餘幾人點點頭,對林同曦的意見表示讚同。
“不過,這也僅僅隻是凸顯出了學堂的重要性,沒辦法動員大戶捐更多的錢。”陳雲軒注意到了林同曦提出的缺陷,接著又提出根據捐贈金額,將其子女分配進對應的班級。
林同曦一聽,當即同意了陳雲軒的主意。
學堂內可以設置不同環境的班級,比如豪華風、樸素風等等,此外還可以設置其他福利。
如此一來,捐款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林同曦在會上說出有關學堂的製度後,不少參會人員皆是睜大了眼睛。
他們紛紛意識到了一件事情——教育,有利可圖!
知識文化還是其次,鎮民主要還是擔心自家孩子以後會餓死。
要是參加學堂後就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的話,那鎮民巴不得將他們送進學堂!
接著,林同曦又說出了不同捐錢數額對應的福利,勾起了不少大戶捐款的心。
會議結束後,多數參會人員皆是表達了捐款的意願,少部分人則表示會努力籌錢。
如此一來,官府很快便籌集到了興建學堂的費用,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當然,還需要聘請師資之類的前期準備工作。
好在坊市管理製這時又起了作用,很快便找到了一些合適的師資,既包括讀過書的文化人、習過武的武者,也包括口才好的商賈、技藝精湛的工匠等等。
一些課程沒有對應老師的,林同曦五人就會親自上場。
在眾人的努力下,瑞和鎮很快完成了摸清數據和興建學堂的既定目標。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便到了一個月後。
“恭迎丁大人!”光陽縣甘興帆率領眾人齊聲喊道。
身為襄州之主的丁南景終於踏上了瑞和鎮的土地,視察起這個經常在奏報中看到的地方。
他一直在尋找一個標杆進行宣傳,讓其他地方向這個標杆學習。
瑞和鎮便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可他也不禁擔憂起來,瑞和鎮能否通過他的考驗呢?
喜歡穿越成係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請大家收藏:()穿越成係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