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傳信長安,朝野震動

字數:7316   加入書籤

A+A-


    大唐,長安城。
    受李恪指令的燕十三一路上快馬加鞭,
    日夜趕路,跑死了三匹快馬,
    終於在第二天趕到了長安。
    “快開城門!”
    “幽州緊急軍情!”
    “八百裏加急!”
    “快去稟告陛下!!”
    終於有從幽州的傳來消息了。
    一時間,整個長安上下都沸騰起來。
    長安城的百姓們早就聽說大唐的三皇子不避凶險,親臨幽州那龍潭虎穴。
    蜀王李恪這個名字,如今長安是人人皆知,大家都在心裏麵默默地為這位皇子祈福。
    所有百姓紛紛自發的讓出一條道來,燕十三策馬在長安馳道內暢行無阻。
    燕十三表明了身份後,成功進入內宮。
    宣政殿上,李二正在和諸位大臣們商討如何籌集對突厥的戰事。
    忽然,隱隱約約聽到從殿外傳來的聲音:
    “幽州大捷!”
    “反賊羅藝伏誅!”
    正在早朝的大臣們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羅藝伏誅?怎麽可能?”
    “那羅藝可是幽州的一霸啊,誰有那麽大本事能在幽州地盤上斬殺羅藝?”
    “難道是陛下留的後手嗎?一定是了。”
    “沒想到陛下的保密工作做的這麽嚴,一點風聲都不曾聽說。”
    所有的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李二的手段。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坐在龍椅上的李二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二此時的內心極其懵逼的:“羅藝伏誅?誰幹的?”
    “連朕都做不到的事情,居然有人做成了?”
    李二一低頭,看到朝臣們紛紛用古怪的眼神望著自己。
    那一個個希冀的眼神,李二心中頓時有些無語:“你們一個個用這種眼神看我幹什麽?你們不會認為是朕做的吧?”
    “朕要是有這手段,也不會讓恪兒去幽州了,真不是我做的呀。”
    當然,這些話李二是不會說出來的。
    長孫無忌老狐狸此時心中也認定了這肯定是李二的手段。
    於是率先站出來,拍馬屁道:“陛下果真是手段高明,居然背著我們偷偷地就把羅藝的麻煩解決了。”
    “陛下您有作為還如此謙虛,實乃我大唐之福啊!”
    李二心中一團黑線:“如果真是朕做的也就罷了,可關鍵根本就不是啊!”
    “現在你把朕吹得這麽漂亮,可待會讓朕怎麽下的來台?”
    “輔機啊,你把朕害慘了。”
    “你這不是讓我自己打自己臉嗎?”
    而長孫無忌卻絲毫沒有察覺到異常,仍滔滔不絕的拍著李二的馬屁。
    長孫無忌馬屁拍的越響,李二心中就越糟心。
    最後李二幹脆聽不下去了,直接一拂手讓長孫無忌停了下來。
    弄得長孫無忌有些不知所措:“陛下今天怎麽了?我說了這麽些好聽的話,怎麽反而臉色怪怪的?”
    李二現在內心十分急切的想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吩咐道:“宣信使進殿!”
    燕十三走進了大殿,向李二行了一禮,緩緩說道:“某受蜀王殿下吩咐,帶著幽州羅藝之首級呈給陛下。”
    聽到燕十三的話,群臣們都震驚了,心中驚訝道:“什麽?這居然是蜀王殿下的人?”
    “難道說,羅藝是蜀王殿下誅殺的不成?”
    “這……,這怎麽可能?”
    所有人都被燕十三的話給震驚住了。
    而此時的坐在龍椅上的李二也是既驚又喜:“恪兒?真是恪兒做的嗎?”
    李二此時心中的陰霾尷尬被這份喜悅一掃而光。
    燕十三道:“陛下,正是蜀王殿下所為。”
    “這匣子內裝的,便是殿下讓我送來的羅藝人頭。”
    縱使群臣們再糊塗,此刻也都明白過來。
    原來他們一開始就錯了,這並不是什麽皇帝的後手,而是蜀王李恪的作為。
    聽到燕十三的來報,朝堂上派係鬥爭強烈。
    幾家歡喜幾家愁。
    比如說,此時的長孫無忌、李承乾等人的心情可謂是差到了極點。
    他們本來以為李恪去到幽州之後,至少也得與那羅藝鬥個兩敗俱傷。
    可誰也沒想到李恪居然能單殺羅藝!
    這可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燕十三雙手呈上木匣子。
    武將們一下子圍了上來,從燕十三手裏接過來打開了盒子。
    眾人隻見,匣子裏麵裝的赫然便是羅藝的項上人頭。
    大唐軍神李靖不禁感歎道:“還真的是那羅藝老兒的首級啊!”
    “沒想到蜀王殿下不僅醫術高超,武藝居然也如此高強。”
    “真是難得,難得啊!”
    程咬金也是傲然道:“那是!我從一開始就看出來了蜀王殿不是一般人。幸虧俺老程眼光準,早早的站在了蜀王殿下這邊。”
    秦瓊、尉遲恭也不甘示弱,道:“嘿,程三斧,你搶先了一步是不錯。可別忘了,如今我們也是站在蜀王殿下這邊的!”
    看見這幫武將們又因為李恪的事情吵了起來,李二此時的心情卻並沒有感到生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李恪實在是太給自己長臉了!
    燕十三從懷中拿出李恪的親筆信,獻上道:“這裏還有殿下要求帶到的親筆信,請陛下禦覽。”
    “哦?恪兒的親筆信?快快呈上來!”李二迫切道。
    李二將信拆開後,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讀著讀著,李二拿信的手開始微微的顫抖起來。
    讓群臣們感到驚訝的是,李二看完後居然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不斷的在殿台上麵踱來踱去,絲毫沒有了一個君王該有的沉穩模樣。
    顯然,李二如此心緒難平,一定是信上寫了什麽!
    群臣們看在眼中,疑惑在心中:“奇怪,信上是寫了什麽,居然能讓陛下如此激動?”
    李二沉浸在這種狀態中許久,踱步許久後才稍微緩過神來。
    看到大臣們不解的神情,李二將信交給身旁的早朝太監,激動的道:“把恪兒的這封信也給各位大臣們傳著看看!都看看恪兒在信上說了什麽!”
    李靖為武將之首,位置靠前,所以第一個接過來了信紙。
    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武將也都紛紛圍了上來。
    看著信上那密密麻麻的字,程咬金頓時抓耳撓腮犯了難,十分心急道:“老將軍啊,你知道俺程咬金瓦崗出身,沒什麽文化。這信上的字有幾個俺還沒學到,要不老將軍您給我們大家夥念念。”
    李靖撫須道:“好,老夫念念。”
    大殿上立刻靜了下來,隻剩李靖讀信的聲音:
    “覲見父皇!”
    “兒臣李恪奉父皇之命親赴幽州,得知羅藝陰謀反唐,故出手將其誅殺!”
    “羅藝之事已了,但幽州百姓之事卻未了!”
    “兒臣親臨幽州後,方知百姓之水深火熱,方知突厥蠻夷之喪心病狂!”
    “兒臣身為大唐皇子,豈有視子民艱辛而若無睹之理,否則與那禽獸何異?故兒臣絕不能離開幽州,也絕不能對我幽州子民坐視不理!”
    “今聞突厥不日便發兵攻城,兒臣雖不才,但也願與幽州百姓同生死共存亡!”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兒臣淺薄,但也願替父皇守護我大唐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寸土地!”
    “請父皇恕兒臣不能奉旨回京之罪!”
    “兒臣李恪,奉上。”
    李靖的聲音越來越顫抖,讀至最後一句話時,居然有些哽咽。
    身為武將的李靖饒是如此,更別提那些文臣們了!
    大臣們一邊擦拭著淚水,一邊感歎道:“老臣今日才明白,什麽才是公忠體國!”
    “蜀王殿下真乃我大唐的國之砥柱啊!”
    “是啊!殿下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國士。”
    “……,……”
    李二在殿台上,心緒難平。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在李二的腦海不斷響起,久久不能消散。
    “恪兒替朕做了太多了啊!朕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想到這裏,李二對李恪的安危更加擔心了。
    一股濃濃的歉疚之情籠罩在了李二心頭,李二下旨道:“敕令!”
    “今蜀王李恪公忠體國,朕心甚慰!”
    “著封為天策上將,開天策府儀同三司!”
    “待蜀王歸長安之時,朕便親自舉行為其授銜禮!”
    “欽此!”
    聽到這話,李承乾的內心咯噔了一下。
    “天策上將府?那不是從此三弟豈不是能擁有自己的幕僚和軍隊了嗎?”
    “當年父皇不就是靠著天策府的人馬,才成功扳倒了隱太子登上皇位的嗎?”
    一想到這些,李承乾心中不盡惶恐。
    長孫無忌的臉色愈發陰沉了,陰沉到可以滴出水來。
    身為太子一派的領袖,長孫無忌眼看著李恪一天天坐大心中急切無比,但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也怨不了誰,隻能怪那李承乾太不爭氣了。
    自己明明已經給了李承乾創造了機會,可他把握不住啊!
    長孫無忌心中對李承乾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埋怨道:“承乾啊,當初我保舉你去幽州就是為了蓋過李恪那小子的風頭,讓你在皇帝心中扳回一城!你卻借口生病而推辭,實在寒了皇上的心。”
    “你若有那李恪一半的本事,老夫也不必費如此心力了呀。”
    ……,……
    長安街市。
    李恪斬殺羅藝的消息不脛而走,
    頓時成為整個長安熱議第一話題。
    “哎,老王頭,你聽說了嗎?現在長安人人都傳咱大唐的蜀王殿下斬殺了那幽州的羅藝,都將人頭送到長安了。”
    “我說牛老漢,你怎麽才聽說啊,我早就知道了。”
    “嘿,我說咱們蜀王殿下可真是神勇啊,不僅孤身入敵穴,竟然還能反殺!”
    “那可不是?誰不知道這蜀王殿下不僅有咱當朝皇帝的血脈,還有前隋煬帝的血統嘞。真要論起來,這蜀王殿下才是比當今所有皇子都要高貴的至尊血脈呢!”
    “兩代皇帝的血脈,嘖嘖嘖,果真是至尊血脈啊~!”
    “是啊,不知道今後如果是蜀王殿下當了皇帝,天下會變成什麽樣呢……”
    喜歡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麽?請大家收藏:()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