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宣傳部再次發力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A+A-


    陳帆的書房裏。
    氣象局長和幾名骨幹推門而入,“陳先生,最新數據出來了,地球引力下降了5.2,大氣在這短短2天消散的速度是去年一年的總和。”
    陳帆頭也不抬的盯著他帶來的電腦數據:“全城廣播此事件。”
    作為宣傳部一把手的彭斌開口道:“陳先生,末世進行到這個階段,大家的內心本就很脆弱了,我認為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散播極好消息,大氣消散這則消息太過於駭人聽聞,我覺得除了加大民眾恐慌心理外,沒有其他幫助。”
    廖淵推了推眼鏡:“我同意,近兩年出現不少基層群眾抱怨,他們的生活水平與科研人員差距實在太大,我怕……”
    陳帆終於抬起頭,他打斷廖淵的話道:“你們覺得隱瞞能撐多久?”
    氣象局長搖頭感歎道:“缺氧就和肚子餓一樣,人體很自然的能感受,瞞不了的。”
    剛才廖淵提到龍城收入兩層分化嚴重這個問題,陳帆自然清楚。
    有些家庭為了增加收入不停生孩子,就為了拿到龍城生育獎勵,用這些錢來提升生活品質。
    而那些科研人員,陳帆為了讓他們提升研究積極性,不僅給予豐厚的待遇,為了讓他們的時間不浪費在生活瑣碎事上,還統一安排生活保姆團隊。
    當然,保姆團隊不是一對一,以每個科研機構為單位,來照顧他們的起居。
    在普通民眾看來,大家都是幸存者,憑什麽我服務你?
    這就是人與人基本的認知差,除非從教育,否則這個時期的人無法理解。
    特別是這些服務別人的人末世前未必是小角色。
    這種情況陳帆能解決嗎?
    當然能,隻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畢竟龍城的一切他都能變出來。
    但是能這麽做嗎?
    肯定不能。
    那些拚命在科研機構做研究的人,他們是無可替代的。
    而普通民眾所做的事情,隻要人口足夠,就可以滿足勞動力。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末世前,這些頂尖科學家與普通人的比例至少十萬分之一,那時候大家感受不到人與人的差距。
    而龍城是三比一,這才讓普通民眾很容易覺察到。
    站在科研人員的角度去想,他們花了半輩子專研科學,待遇跟一名工人一樣的話,誰還有動力去做科學研究?
    更別說陳帆提供的這些未來科技大部分具有危險性。
    比如,未來的一種新能源,實驗過程中一旦失誤,整個研究院的人都將無一幸免。
    <可是拿命換來的榮華富貴。
    普通勞動者不理解,陳帆也隻能增加宣傳。
    宣傳的作用有限,那就增加外部威脅。
    就比如這個大氣減少。
    陳帆放下鼠標:“如今,人類進入了大同時代,沒有了外部威脅有些人開始懈怠,他們掩耳盜鈴選擇遺忘末世的存在。”
    “公布氧氣下降,是為了提醒所有人,這顆正在死去的星球隨時奪走全人類的生命。”
    “不僅能轉移普通人與高收入科學家們的矛盾,還能鞭策科研進度。”
    “我不僅不會阻止大眾感受到他們與科學家的差距,還要再次拔高科學家的地位。”
    “就算是科學家也要分三六九等,以科研進度論英雄。”
    “我已經給了發展方向,也製定了進度,進度落後的部門就怪不得自己的待遇比別的機構差了。”
    書房裏的人很快就想明白陳帆的真正用意,立刻去執行宣傳工作。
    次日。
    當氣象局把大氣開始消散公布後,全龍城陷入了新一輪恐慌。
    分子科研中心休息室裏,年輕助手捧著平板說道:“林博士,您看這個數據,按這個速度,5年後每人一個出龍城的人就要攜帶製氧器。”
    林博士掃了一眼:“慌什麽,氧氣研究不是提上日程了嗎,相信陳先生手裏掌握的幾萬年後技術肯定能解決的,否則那個時期的人類怎麽能維持那麽久的。”
    剛才還有些緊張的助手聽了林博士的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也是。”
    9區洗發水工廠流水線。
    一名婦女一邊搬運洗發水一邊和身旁的工友閑聊,“龍城種植的植物和農作物不知道能不能維持室內供養?”
    另一名裝箱的工人淡定道:“氣象局不是說幾年後室外才會明顯感受到缺氧嗎?龍城的密閉性那麽好,我相信陳先生會想辦法的。”
    新人類計劃幼兒園,五歲的小女孩指著窗外,“老師,天空不應該是藍色的嗎?為什麽變白了?”
    老師蹲下來柔聲道:“寶貝,這是地球在脫外套呢,等你們長大了,要幫大家做件新外套哦。”
    小女孩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氧氣消失的恐慌不亞於這十年的冰封末世。
    冰封末世還能憑借陳帆的金手指生存,沒有氧氣的話,神仙來了都沒用。
    一直以來,彭斌都在以各種方式宣傳陳帆的事跡,忽略了為這個時代付出的科研人員。
    經過陳帆的提醒,宣傳部開始向龍城公布犧牲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名單。
    新聞報道裏,這短短幾年間有研發新型能源爆炸粉身碎骨的。
    有因為新物質產生後沒有做好防護中毒而亡的。
    被新型輻射導致全身器官衰竭而亡的。
    連續72小時工作後猝死的。
    看完新聞裏播報的379人犧牲名單,整個龍城抱怨貧富差距的聲音少了很多。
    “我以為他們坐在那裏動動腦子就能享受到那優越的待遇,沒想到還會死人的?”
    “你這不是廢話嗎?我們工廠裏的一些原料都能對人造成傷害,那些科研人員麵對的可是比我們危險百倍的材料。”
    “我們看似簡單的生存問題,在這末世被放大百倍,更何況陳先生要帶領人類逃離地球,這些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啊,從今後起,我王二狗再也不眼紅他們的待遇了。”
    “說得對,人家用命救咱們的命,過得好點怎麽了?”
    彭斌躲在角落聽著這些人的話,嘴角上翹......
    三分之一的精英進入實驗室享受著豐厚的待遇的同時,24小時輪班研發。
    三分之一的青壯年在工廠生產設備。
    剩下三分之一負責後勤保障。
    陳帆的回歸加上氣候進一步惡劣,促使人類進入了史上最和諧的快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