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龍城號,開建

字數:5465   加入書籤

A+A-


    “一開始陳先生造那麽多機器人,我還以為要放棄我們這些普通人呢,沒想到是為了讓我們有足夠時間適應太空環境。”
    “哎,你們說陳先生造這麽多機器人幹啥?到時候運到太空多費勁啊?”
    “你這麽一說我才反應過來,陳先生明明可以到了南天門再變出來,現在我們地麵人口的工作量根本用不完,就算分批去太空訓練,剩下的人也完全夠用。”
    “你們這覺悟啊,難怪被分到普通組,這幾年龍城科技更新換代的速度你們沒注意嗎?”
    “當然注意到了,每半年就有新產品淘汰舊產品,但這跟我們說的有啥關係?”
    “就是,有話直說唄,你不也是普通組的嗎?我倒要聽聽你能說出什麽道理來。”
    那人清了清嗓子:“這不明擺著嗎?產品不能光在實驗室裏測試,得拿出來實際用用才知道行不行。”
    其他人聽了都覺得有道理。
    “可這也太浪費了,現在龍城9區外麵堆滿了淘汰產品,都快成垃圾山了。”
    “切,要是擱末世前確實浪費,畢竟那些都是地球資源,但現在我們都要離開地球了,陳先生又能變出物資,在地麵上試錯不比將來在龍城號上出問題強?”
    “嗯,有道理。”
    .......
    這段食堂裏的閑聊,正好說中了陳帆和科技部的想法。
    即便陳帆穿越帶回的未來科技已經經過大量實驗驗證,但是龍城科技部仍然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確保萬無一失。
    就像那台火箭推進器,明明不是未來龍城號需要的動力係統,科技部還是把它造出來了,這套係統計劃使用一年,之後就會升級新動力。
    科技部為何這麽做?因為這套一年就淘汰的動力係統,是一批35歲以下的年輕研究員設計的,這是為了讓第二代科研人員有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機會,他們也沒有辜負老一輩的期待,從無人到載人測試,隻用了八個月就成功運行了。
    至於那些資深研究員,這五年一直在憋大招,研究一台接近實現空間折疊的超級發動機。
    有個年輕的飛船引擎研究員曾經問一位老教授:“孫教授,距離完全撤離地球隻剩30年了,全球科研機構都在搶時間,陳先生為什麽不直接從未來帶回來龍城號的引擎,非要我們一步步研發?”
    孫教授笑罵道:“我們有陳先生這個外掛,又有全套未來科技,你小子還老想著走捷徑。”
    “就算給你未來引擎,你會用嗎?會修嗎?最關鍵的是,最頂級的燃料太陽係裏根本沒有。”
    “聽燃料組的老張說,那種燃料是宇宙暗物質,知道黑洞嗎?理論上這種暗物質就是形成黑洞的原因。”
    年輕研究員嬉皮笑臉地說:“我哪能不知道,這不是想加快進度嘛。”
    孫教授推了推眼鏡:“你都連續工作8個月了,該休息幾天了。再這樣下去,體檢不合格你就得留在地球了。”
    年輕研究員得意笑道:“孫教授你落伍了,你趕緊用5000積分去醫療部打一針吧,我現在感覺整個人就像二十歲的小夥子,龍精虎猛。”
    孫教授瞪大眼睛,“難怪你小子被隔壁投訴。”
    年輕研究員一聽,立刻不好意思起來。
    孫教授說的是他半夜折騰妻子的動靜太大,影響到剛下夜班的鄰居了.......
    ......
    2046年10月。
    南天門計劃正式完工。
    近地軌道上建成了一個可以容納一萬人的太空艙,目前有3000人在那裏待命。
    他們在等一個人。
    一個能憑空變出物資的人類領袖。
    10月5日,當龍城宣布陳帆即將前往太空的消息後,這幾年已經不看火箭發射直播的人們又一次聚集到了屏幕前。
    雖然這幾年火箭發射從未出過意外,但陳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陳帆必須去。
    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能力,人類不可能在短短三十年內造出一艘能容納所有人的飛船。
    當陳帆乘坐的火箭即將發射時,整個直播屏幕都被祈福的彈幕淹沒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陳帆的追悼會......
    “3、2、1......發射!”
    以前陳帆都是在指揮室看火箭升空。
    第一次在火箭內部聽到熟悉的發射指令,這種感覺怎麽說呢?
    比第一次騙女朋友去開房還刺激......
    還沒等他感慨完,火箭就動了。
    陳帆感覺整個人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按在座椅上,五髒六腑都在往下墜,超重讓呼吸變得困難,耳朵嗡嗡作響,就像有人在腦殼裏敲鼓。
    在外人眼裏無所不能、從容淡定的陳先生,此刻雙手竟然在微微發抖。
    好在他周圍的一切都在劇烈震動,沒人注意到他的緊張。
    為了不讓看直播的人發現自己的窘態,陳帆擠出一個難看的笑容說:“原來......坐火箭是這種感覺。”
    “陳先生,您還好嗎?”通訊器裏傳來地麵控製員的詢問。
    陳帆勉強笑了笑:“比我想象的刺激。”
    說話間,火箭已經衝入太空。
    陳帆突然感覺身體一輕。
    還沒反應過來,整個人就飄了起來,安全帶\"唰\"地收緊,又把他拉回座位。
    雖然在模擬艙裏練習過無數次,但真正的失重感還是讓陳帆感到新奇。
    這趟不是他一個人,火箭上還有9個人陪他一起。
    看著他們都解開安全帶開始工作,陳帆也解開安全帶,像個遊客一樣飄向舷窗。
    當陳帆湊近窗戶往外看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地球靜靜地懸浮在漆黑的太空中。
    但它不再是藍色的。
    曾經蔚藍的海洋、翠綠的大地、綿延的雲層,現在全被一層死氣沉沉的白色覆蓋。
    極寒的冰殼像病變的皮膚,把整個星球裹成了一個巨大的雪球。
    隻有零星幾處還能看到些許藍色,就像垂死之人最後的喘息。
    “這......還是我們的星球嗎?”
    陳帆的感歎通過直播傳到了所有幸存者耳中。
    整個龍城都安靜下來。
    他們知道陳帆在感歎什麽。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每個人心裏都湧起一陣悲傷。
    很快,陳帆調整好情緒,對著攝像頭微笑道:“我們一定會重新擁有一顆藍色星球!”
    兩小時後。
    陳帆乘坐的飛船成功對接南天門太空艙。
    南天門是個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正方體。
    它看起來像隻長著螃蟹鉗子的刺蝟。
    “螃蟹鉗”是兩條粗壯的機械臂,等陳帆變出材料後,它們負責把巨大的模塊組裝起來。
    叫它“刺蝟”是因為第一個模塊外麵有很多高強度骨架,陳帆變出的新模塊會插進這些骨架,一步步拚成一艘能容納上千萬人的龐然大物。
    進入南天門內部,3000名工程師、宇航員和科學家已經在失重環境下列隊等候。
    穿過第二道艙門時,這些人為他們諾亞方舟的船長獻上了熱烈的掌聲。
    陳帆笑著點點頭:“大家辛苦了。”
    “陳先生,南天門準備就緒,等待您的指令。”
    “開始吧。”陳帆不喜歡搞形式主義,和所有人一起換上新的宇航服後,走出了南天門。
    這一次,陳帆真切感受到了宇宙的可怕。
    飄在太空中,隻有一根安全繩連著他和南天門,就像嬰兒的臍帶。
    其他人都能自己行動,但陳帆身邊始終有兩個人保護。
    “陳先生,我們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南天門建設總指揮說道。
    陳帆一揮手,一個巨大的純鋼結構突然出現在太空中。
    “刺蝟”的兩條像卡車那麽粗的機械臂迅速而精準地接住它,緩緩移向空著的骨架那麵。
    這些骨架每根都有橋墩那麽粗,如果在地球上,這兩條機械臂根本舉不起這麽重的模塊,更別說要把兩個航母那麽大的模塊拚在一起了。
    “轟隆!”
    一聲巨響,標誌著龍城號的第一個模塊組裝完成。
    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上千名工作人員要把各種管道連接起來。
    陳帆立即被護送回南天門。
    進入新組裝好的模塊後,他就要在裏麵變出這個模塊計劃內的所有“內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