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高歡放權扶世子

字數:6048   加入書籤

A+A-


    高澄望著幾名妾室,她們都紛紛低頭應著:“聽明白了”
    在看跪在屋外的幾個管事女史,她們也都急忙應著
    “聽明白了,大將軍,聽明白了!”
    隨後高澄便長袖一拂,轉身闊步離去,背影透著冷冽與決絕。
    眾人見此情形,也不敢繼續多留,紛紛悄然而退,一時間,屋內又顯得格外寂靜。
    元仲華仿若失了所有力氣,雙腿一軟,癱坐於客榻之上。
    王含芷見狀,心下雖有些許怯意,卻仍硬著頭皮上前,試圖安慰
    “殿下……”
    元仲華正一腔怒火無處發泄,此刻聽到王含芷的聲音,猛地抬眼,狠狠瞪向她,口中怒罵:
    “你還在此處看什麽笑話,還不給我滾!”
    言辭間,恨意與懊惱盡顯。
    王含芷被這麽一罵,隻得默默轉身,悻悻而去。
    可她心中卻並未有多少怨憤,反倒暗自慶幸,元仲華能惹得高澄這般盛怒,
    她知道秦姝占著高澄的心,自己是沒辦法抓住了,
    但身為正妻的元仲華,越是惹得高澄這般動怒反倒越好。
    她隻需要事事順著高澄,好好養著孩子就可以了。
    李昌儀惴惴不安穿梭在宅院之間,心中愈發迷茫忐忑,不見前路。
    高澄對正妻尚且如此,更何況她這個招致高澄無端恨意的女人呢。
    在這深宅大院之中,她不過是無根之萍,唯有謹小慎微,與世無爭,或許還能求得一條生路。
    陳如娘初到高澄後宅,不想第一日便惹了這番風波,雖然被高澄維護一番,反而更加惴惴不安。
    高澄對自己連逢場作戲都不算,初次進府就惹非議,隻怕以後自己在這後宅裏,難免成為眾矢之敵,
    此時,被杖責的韓玲在婢女的攙扶下,被其他婢女攙扶到屋內。
    元仲華見此,心中的怒火瞬間被愧疚與關切取代,急忙起身迎上,焦急地詢問:
    “阿玲,你怎麽樣?疼不疼啊?都是我不好!”
    “殿下,阿玲不要緊,隻是殿下,大將軍如今不像以前,殿下還有還需顧及三公子,得收收脾氣了!
    大將軍如今本就少來這後宅,再把他給氣走了,隻怕殿下真會被大將軍所厭棄,
    殿下以後一些話也莫要說了,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
    殿下即為主母,有些事情能忍則忍,得學王妃一般,才能被大將軍一直敬重啊!”
    元仲華向來聽韓玲的話,此時也是連連點頭。
    高歡結束各州的巡視後,徑直前往鄴城朝拜。
    高澄在知道父親即將入鄴,就帶上弟弟高洋,以及一眾隨身護衛早早等候在紫陌橋。
    眼見高歡的車駕儀仗漸近,他趕忙上前恭敬拜禮。
    隨後,眾人騎馬緩緩向城內行進。
    待高歡下了馬車,高澄急忙趨步向前攙扶,關切地說道
    “父親,此次各州巡視,您辛苦了。”
    高歡微微搖頭,笑道:“比起行軍打仗,這又算不得什麽?”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走進府邸。
    “你母親對幾個孫兒甚是想念,此次為父回去,要將他們一道帶回去。”
    高澄有些疑惑,卻沒有多想
    “父親,他們年紀尚幼,恐父親會多費心,還是待我日後回晉陽,再帶他們拜見母親不遲?”
    高歡佯作不悅,挑眉問道:
    “怎麽?你難道還擔心,為父照料不好你的幾個寶貝兒子?”
    高澄連忙賠笑:“父親說笑了,子惠不敢。”
    高歡見高澄如今已恢複往昔的從容自在,心中稍感寬慰。
    可高澄本想打聽的始終沒能開口,也不知道該怎麽開口。
    到了晚上,高歡與高澄、高洋兄弟二人在書房商議朝政。
    高歡先是說出所有計劃安排
    “子惠,為父此次入京,打算向陛下上書,將門下省諸事移交中書省處理。
    此後朝中大小事務,便由你全權掌控。
    如此一來,你身兼數職,恐有不濟,尚書令一職就交由司馬子如擔任,至於子如的左仆射一職,則就由子進繼任。
    孫騰畢竟有功勞,太保沒有什麽實權,此次為父打算再升他為太保以安其心
    為父巡視各州時,已對各州郡的豪強氏族一番旁敲側擊,但後續流民擴戶、私兵充軍之事,還需你妥善安排。”
    高澄深知司馬子如兼恃舊恩,素來貪得無厭,
    忍不住問道:“父親,為何要任命司馬子如為尚書令?”
    高歡目光深邃地看了高澄一眼,
    “子惠,你既手握大權,你又何必糾結於一個尚書令?當懂得棄末逐本。”
    高澄聽了便沉默不語
    高歡轉而看向高洋,溫和地叮囑:
    “子進,你在朝政事務上要好生輔助兄長,遇到不懂之處,多向子惠請教。
    你們兄弟二人相互商議,方能將諸事處理周全。”
    “是,父親!”
    次日,高歡踏入朝堂。
    元善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落在高歡身上,眼神裏帶著關切,先親切問候一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渤海王自各州巡視而來,朕瞧高卿麵容,似有疲憊之色,這一路著實辛苦了。”
    高歡趕忙上前,恭敬地拜禮,稽首行禮後,沉穩回應
    “陛下聖明,此乃為臣之本分,不覺疲憊”
    說完以後,便神色凝重繼續啟奏
    “陛下,因逢冬春之際,亢旱肆虐,各州百姓苦不堪言。
    田畝幹涸,稼穡難成,民生凋敝,餓殍漸現。
    臣懇請陛下,蠲免各州百姓所欠賦稅,使其能稍解困厄;
    並賑濟窮困貧乏之人,發倉廩以救黎庶,施恩澤而安民心。
    再者,臣奏請陛下大赦非死罪之人,以昭陛下寬仁。
    且鄉野間老者頗具威望,望陛下依其德望高低,授予不同板職,使其助力地方風化,勸善百姓。
    如此,可保國安民,穩固陛下之江山社稷。”
    元善見微微點頭,
    “愛卿所言甚是,準奏。”
    隨後,話題一轉,元善見便提及禦史中尉一職,
    “如今紹宗出任徐州刺史,前去討伐劉烏黑叛逆,這禦史中尉之位如今空缺,高卿可有舉薦之人?
    高歡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臣曾聞禦史間流傳‘見賊能討宋遊道’之言,足見其氣節。臣薦司州中從事宋遊道任禦史中尉。”
    高澄事先因為高仲密一事一直未同父親商議,自己想任崔暹為禦史中尉一事,今日元善見卻突然提起,
    急忙上前一步,言辭懇切急促
    “陛下,臣澄懇請,任吏部郎崔暹為禦史中尉,宋遊道任尚書左丞。”
    元善見見高歡兩父子,又是不同請奏,頓時麵露難色,疑惑之際不知如何抉擇。
    高歡也轉頭望向高澄,本來高仲密謀反,就有高澄與崔暹的“功勞”,如今看來,原來高澄多少是為了這個禦史中尉之職。
    可如今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去駁斥自己的兒子,便想看看高澄接下來有沒有,其他更具說服力的理由。
    眾人此時也都好奇起來,這父子倆上次因為尉景之事做戲,這次為了這禦史中尉一職怎麽也較勁起來。
    “陛下,崔暹為人剛正不阿,廉潔奉公,直言不諱,且曾參與《麟趾格》修編,熟知律法,堪稱禦史中尉不二人選。
    而宋遊道,精於政務,文牘之事,井井有條,且擅長統籌協調。
    若他任尚書左丞,定能使尚書省政令暢通。
    如此崔暹監察,宋遊道理政,豈不更好?還望陛下斟酌!”
    宋遊道本也是高澄所信任之人,昨日高歡剛說想任司馬子如為尚書令,那麽宋遊道為尚書左丞正和他意。
    元善見此時不得不問高歡的意思,畢竟這是他做傀儡的職責,得確定他們父子到底以誰的話為準
    “不知渤海王?”
    “陛下,臣久不在朝,對朝中眾人不甚了解,既然中書監固請任崔暹為禦史中尉,宋遊道為尚書左丞,臣亦無話可說!”
    “既如此,中書省就按高卿所言擬詔即可!”
    接著朝堂上再討論了一些其他事務,也就散朝了。
    高歡一直都待在鄴城,部署門下省與中書省的交接,以及相關人事任免更替
    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孫騰為太保、元弼為錄尚書事、左仆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侍中高洋為左仆射
    高澄仍領大將軍、中書監、兼侍中,門下省諸事皆移其所領中書省,
    從此文武職事、賞罰眾典事等朝中諸事,皆需要先詢稟高澄
    算是進一步放權給高澄。
    到了四月高歡便返回晉陽,待高歡離開之後,
    高澄火速召集崔暹、崔昂、崔季舒、宋遊道等人於東柏堂密議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