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質家親親先立弟

字數:4471   加入書籤

A+A-


    第239章 質家親親先立弟
    “子惠哥哥,我很羨慕!”
    說時,淚水已順著秦姝的臉頰滑落,自己雙親的麵容,如今隻是兩道模糊的影子。
    “打小就羨慕你......”
    高澄不知秦姝為何突然之間,哭得梨花帶雨,指尖撫過為她抹散淚痕:“阿姝?”
    秦姝深深納了口氣,化散哽咽:“我可去任何地方,回鄴城,留晉陽,還有遠走高飛——並不是大王逼我,而是我自己的選擇。”
    “你?又為何偏偏選擇留在晉陽?”高澄語氣雖柔了下來,卻是疑惑匪思。
    車帷內燭影昏黃,秦姝抬眸望向高澄,凝著他眼底的灰暗。
    “我所願的,是邶風擊鼓,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留在晉陽,是因為大王要教我,如何與君偕老。”
    父親到底和秦姝說了什麽,高澄不知道,但也聽明白了。
    喉間哽咽破碎:“留在晉陽,你就真成了我妹妹啊!”
    可縱然秦姝跟著自己回了鄴城,又能如何?終究不過藏嬌東柏堂。
    天際魚白,車駕緩緩停了下來。
    高澄攬著秦姝踏過車轅,忽的將人鎖在懷中,久久不肯釋去,直至秦姝輕輕脫開。
    “記得常寫信。”
    “嗯。”
    朝霞染紅秦姝策馬離去的背影,目送那抹墨色化作寒星。
    ......
    鄴城華林園射場,十二麵箭靶泛著暗紅。斛律光策馬如電,箭翎破空之聲接連響起,每一聲都伴隨著觀禮台上驟起的抽氣聲。
    梁使蕭瑳呆愣看著,手中酒盞微斜溢出,回望高澄,正噙笑對著自己舉盞,隻能尷尬回敬。
    白羽箭穿透最後一道靶心,高澄立刻起身,“好!”連連撫掌大笑。
    這騎射比試,自有斛律光、皮景和、元景安三人充北朝門麵。
    南梁隨使的通直常侍賀德基,家門三世儒學,算得上學識淵博。
    如今邢邵在任西兗州刺史,溫子昇向來又是悶頭自作詩文,總是回避這等場景。
    高澄雖賞魏收才華,偏生嫌他在梁留下惡名,此次並未讓他出席。
    作為東道主,晚宴反而在詩文學術比試中稍顯遜色。
    聽得南人堂中高論:“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誌不可滿......”
    高澄隻覺耳朵起繭,隨即湊近崔季舒小聲嘀咕:“今晚怎成了他一家之言?倒顯得我朝學子不識六經,刁柔人呢?”
    “子溫與魏收同修國史,將軍今日獨禁魏收赴宴,莫非魏收懷怨,暗施掣肘,以致子溫受滯?”
    聽了崔季舒的猜測,忍不住抱怨:“最惱他恃才無宜適,上次無記性,改日還得一番顏色。”
    崔季舒低笑附近高澄耳側:“他可狂言‘舉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如今朝中多是攀附討好他的,大將軍就不怕他筆下塗墨?”
    高澄轉眼瞥了崔季舒一眼,很是不以為然:“公過自有後人評說,何懼史家筆墨如刀?”
    此時,刁柔攜著李鉉步入宴會,朗聲說道:“梁使博學多才,倒令我朝學子受益匪淺。
    然《春秋公羊》有雲:‘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
    不知梁使高見如何?”
    此言一出,蕭瑳、賀德基頓時啞口無言,隻因南梁皇帝蕭衍廢嫡立庶是天下皆知。
    若是讚同此言,則是對本朝皇帝不敬,若是不讚同,又等同承認了梁國不識禮法,陷入兩難。
    “好!”隨著高澄頓時起身撫掌高喝,宴中群臣皆連連稱讚。
    高洋望了高澄一眼,默默吐了一氣。
    元善見倒是一直沉穩,隨手召進身側黃門低聲吩咐。
    酒宴結束,高澄起身正欲離席,卻見小黃門碎步趨近:“大將軍,陛下有請!”
    再望龍椅上方,此時無人,對斛律光使了眼神,就隨著小黃門引導去到後殿。
    元善見負手立於殿中,聽見腳步聲,未及見人便轉身驅步相迎。
    “臣澄拜見陛下!”
    “高卿免禮。”
    等高澄正起身子,元善見便牽著他的手,行至一矮案之前,隻見案上幾疊書冊,正是《齊民要術》。
    “陛下?這是?”
    “高卿請看!”元善見微微一笑,示意他翻閱。
    高澄旋即拿起書,隻是粗略翻閱,便露喜色:
    “此書詳述田桑穀物之事,若能傳世,實乃利國利民……‘詢之老成,驗之行事’,陛下?可曾令人驗之行事?”
    元善見無奈一笑:“朕剛得此書,又如何驗之行事?
    隻是見此書涉獵農事、蓄畜,皆有利於民生,才召高卿觀摩,望能傳書天下,廣施其利。
    此書乃昔日高陽太守賈思勰進獻,奏書有言劉仁之曾在洛陽試種,成效顯著,可見書中所載,絕非紙上談兵。”
    高澄從沒聽過賈思勰,想這籍籍無名的太守,既費心撰寫《齊民要術》,定是心係民生的人物,遂生招募之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陛下乃一國之君,既言此書利民,頒令傳書即可,度支尚書崔昂通曉實務,依臣之見,此事可委予他去督辦。”
    翌日,晨光熹微,高澄親寫書信,欲召賈思勰入朝,破例提為太倉尚書。
    剛出東柏堂,正巧碰見溫子昇懷抱一打黃綃卷軸自廊下匆匆閃過,對自己視若無睹。
    “溫子昇!”高澄當即衝去攔住他的去路,
    “好個北地才子,倒成了羞見生人的深閨娘子?昨日華林宴,為何不去?滿地的太學博士差點就讓一梁國狂生給碾了下去!”
    溫子昇退後半步作揖:“大將軍明鑒,下官素來拙於應對這等場麵!再說昨日確實要作文書,才......”
    “你呀你,讓我怎麽說你的好?”高澄知他性情一向忸怩,無奈搖頭點手:“托詞!”
    忽瞥對方懷中紙卷:“此乃何物?”
    說話間劈手卷起鋪展查看,正是一石碑拓本,拓印的《尚書》經論。
    溫子昇垂首恭敬回道:“乃蔡邕所立熹平石經拓本!”
    高澄瞳中漸顯精光,熹平石經他早有耳聞,當年蔡邕校正五經所刻四十六碑。
    相傳昔日為觀摩這石經,車駕每日竟達千餘,以至堵塞街陌。
    曆經董卓焚宮,洛陽城毀,如今得見如獲至寶。
    南梁自喻中原正統,而北地學術確實不及南梁。
    還好這蔡邕石經,可是正統中的正統,若運石經至鄴都,立於太學之前,豈不再興北方儒道。
    一邊想著,一邊裹上卷軸,還給溫子昇。
    “罷了,誰讓你是我北地才子,國之瑰寶!不為難你了。”
    溫子昇淺笑長揖,便抱著石經拓本轉出洞門。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