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高王既薨侯景叛
字數:4071 加入書籤
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正月丙午初八),高歡崩。
夜闌人靜,封子繪隨著斛律光引領,穿過重重回廊,簷下燈火在夜風中明滅不定。
進入房間,隻見:高澄獨影伴燭,端坐案前,眉羽微蹙,低垂眸色透著陰鬱。
當即俯身準備行禮,高澄立刻離席,驅前抬手虛扶:“卿不必多禮。”聲線雖溫,眼角卻似凝著寒霜。
“且坐。”高澄抬手示意道封子繪入座後,自己也重新落座。
“大將軍深夜相召......不知何事?”但此刻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
高澄手指將一紙委任,連同官印一並推至封子繪麵前,沉聲說道:
“玉壁一役,父王乃敗歸,加之如今沉屙難起,隻怕各州有異心者會伺機作亂,
令尊與卿在渤海素有威望,深得民心,現授卿渤海太守之職,明日馳驛赴任,鎮撫山東諸州。
一旦有何變故,務必速報,卿當知我苦心......自不必多言。”
封子繪微微垂眸,當即伏身叩首:“下官領命。”
斛律光適時趨步上前,將官印與委任狀一並細細包裹完備。
高澄也起身離席,與封子繪並行,執手緩步相送,徐徐說道:
“我也知道,以卿之功勳,這渤海郡守之職實在是不稱,但如今時事未安,渤海之域非卿不能鎮撫。
且錦衣歸鄉,為古人所尚。到任後,卿可便宜行事,綏靜海隅民心,也不必如其他太守一般,向州府參拜。”
封子繪立身,深重點頭應諾:“下官明白,大將軍日理萬機,不必再送......下官心願大王能早日康健。”
高澄勉強抿出一笑,目送著斛律光領著封子繪背影漸遠,山東該無憂,鄴城有二弟以及段韶鎮守也當無慮。
可獨獨河南,幾番召信,皆是推辭,看來侯景已是鐵了心擁兵自重。
穿過幽暗廊道,徑直回到父親居所,步入冰室後,又重新披上粗麻孝衣,孤影獨對靈前,守著長明燈寂然長跪。
此刻隻覺這世界,靜的可怕,寒得浸髓,唯以摩挲玉螞蚱,抵著滿身疲憊倦意。
潁川城內,侯景等人於室內密議。
王偉手指圈過河南區域,肅聲說道:“河南乃四戰之地,四方平原,無險可守,如今三麵皆敵,唯有聯合西邊黑獺,或南麵蕭衍,才能與北方高氏抗衡。”
司馬世雲不禁疑問:“那選誰聯盟?是西邊?還是南邊?”
侯景手指長安:“高澄一直以來與梁交好,蕭和尚未必願意出軍,反倒是黑獺與高氏勢不兩立,我看,可與黑獺聯盟,如今高澄手下那些大將,都是有勇無謀之輩。若能攻回北岸,未必不能覆滅高氏。”
王偉蹙眉捋須,想到宇文泰多謀善斷,武川諸將也是驍勇難製,如今侯景叛高,以他之智,豈會輕信貳臣?
隨即說道:“黑獺一向狡猾......將軍,若是附西,未必得其信任!不若兩麵相附,誰能出軍出糧,便與誰結盟,在我看來,蕭衍未必沒有北伐之心!”
侯景略微頷首:“嗯,就由行台安排聯絡,為今之際,是要盡快控製河南諸州!”
此時侯景已經占據豫州、襄州、廣州。
於是又先遣兩百軍士,暗藏武器暮時進入西兗州,打算深夜襲取城門守衛,攻占城池。
入城時終究露出破綻,守軍稟報刺史邢邵後,便盡數抓獲了暗潛之人,審問之下才知侯景已反,隨即派出使者向東方諸州散出檄文,嚴備叛軍。
河南東部各州邃不得取。
濃霧散去,高澄立在城樓之上,隻見烏泱泱叛軍漸從霧中顯現,忽見侯景張弓搭箭,寒芒直取自己心窩,驚得他瞬時轉醒。
此時仍是正月,寒氣都未散去,高澄卻是汗透薄衫,還未緩過心神,隻聽門外陳元康沉聲稟報:“大將軍,侯景......叛了”
高澄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今父親崩逝隻有母親與自己,還有陳元康知道,其他一幹內室奴婢皆被囚困。
萬萬沒想到,侯景這麽快就叛了。
旋即赤足下床,開門而出,搶過陳元康手上急報匆匆掃過:“這跛腳奴......怎麽反得真快?”
這一刻他真的急了,扔掉奏報,焦得在屋裏來回踱轉,厲聲喝道:“快,傳大司馬斛律金、司空韓軌......凡晉陽勳貴從將,都叫到相府議事。”
諸將齊聚議事廳,卻是吵翻了天,議的竟不是平叛之策,反而討論侯景為何會叛。
畢竟這些人多與侯景交情不錯,高歡死後,雖是秘不發喪,但大小權事已是高澄定奪,眾人心下猜得七八分——高王,隻怕已不在人世。
斛律金始終緘默不語,厙狄幹尤為不平,語氣含沙射影:
又一人虛聲:“侯景身居司徒,好端端的怎麽會反?我看,都是因為那些漢人文官,挑撥離間。”
“對,那些文官又不打仗,整日隻知道挑人毛病,不是彈劾邊將,便是攻訐勳臣,這樣下去,若武將心難自安,又如何誓死效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韓軌便直接挑明:
“大將軍,為今之計,就應處死崔暹,侯景離叛,司馬世雲以城響應,多少是因忌憚崔暹之故,若殺崔暹謝罪,再好生安撫侯景或許還有緩轉餘地,不然真引來西賊,侯景可不比高仲密,還請大將軍權奪。”
不少武將紛紛起身附和:“還請大將軍權奪。”
高澄以手支頜,強壓著怒意聽了半天,他當然知道侯景反叛,可不是因為崔暹。
目光掃過杜弼,陳元康等人,他們此時也是緘默不語,但平叛之事還指著這武將,不免權奪起來。
陳元康看到高澄眼神正望著自己,幾不可察地搖了搖頭,示意不可允諾。
高澄回過神色,麵色驟然陰沉,肅然起身,一言不發大步離開,眾人這才噤若寒蟬,麵麵相覷,也不知高澄究竟如何打算。
陳元康急忙跟了出去,驅進高澄身側,小聲問道:“大將軍,您如何打算?”
“如何打算?剛才在廳內,你怎麽不說話?現在卻跑來問我?我看啦,也隻有殺了崔暹......不然誰肯披甲出征?”
高澄步履一轉,徑直進入議事廳東側的軍機堂。
陳元康疾步跟隨,說道:
“大將軍,不可!如今四海未清,由需綱紀嚴肅朝廷內外,若是為了取悅少數幾個外駐部將,便枉殺無辜,這般虧廢刑典,當初將軍所行整肅之政,豈不枉費,到時何以下安黎庶?景帝錯殺晁錯乃前車之鑒,即便殺了崔暹也不能平叛,將軍還請慎之。”
聽陳元康一番言論,高澄緩緩落座,隻微微噘嘴:“你說的我知道......就不該讓這群莽夫聚在一處議事......得逐個擊破,你去告訴他們,今日議事作罷,先把韓軌給我叫過來。”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