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三公三司攬人心
字數:4302 加入書籤
韓軌大軍休整了一日,次日便令士卒於長社城下堆築土山。
射程之外,諸將遙望土山堆砌進度,可朱渾道元隱隱擔憂:“韓司空,潁川城高塹深,若憑土山仰攻,運土堆砌所需時日,仰攻也怕難以取勝!”
“那你覺得如何?”韓軌側首一問,朱渾道元也隻能沉默不語。
劉豐微歎了口氣:“潁川為要略之地,素來城堅池深,本就不易攻取,且侯景又是善用兵謀之人,若要取城,隻能靠著久困,如今夏日,困著侯景在城內,得不到秋收新糧,想要取勝還是有可能。難就難在若黑獺出兵?到時候我們可就腹背受敵!”
就隻有速取侯景!才不懼黑獺來兵,如今該考慮的,就是這速取之法!”
厙狄幹靈光一閃:“不如去信鄴城?讓大將軍遣人送來侯景家眷,在城下與侯景再好生說道說道,說不定侯景就降了呢?”
韓軌不免瞪眼,長舒了一口氣:
“......昨日已經由著你勸了一番,有用嗎?再說那侯景若是顧及他一家老小性命,怎可能無端謀反?此計恐難奏效......既然來了,自當虛張聲勢,至於破城,唯有看天,大將軍可是叮囑了,保全實力!”
這話明顯就是消極進取,諸將也無其他良計,隻能一番長籲短歎。
不久,皇帝的冊封詔書就由宮中黃門送到高澄府上。
秦姝沒辦法,被高澄裹著跪地受詔,待小黃門宣完詔書,高澄扶起秦姝起身:“玉儀,以後你便是琅琊公主了,這吃穿用度,以及仆役使喚自不能如從前一般,我即刻命人為你備齊公主儀製。”
秦姝握著詔書,雖與當日高歡逼著自己成陽瞿郡君有所差異,但終究都是用假身份掩蓋著自己,原來從自己戴上麵具那一刻起,似乎就注定了如今的一切。
高澄見她眉目之間不喜不憂,對自己的話也是不應不答,隻好側身示意家丞送走宮中黃門兒。
再次問到秦姝:“是不是喚你玉儀,還不適應?”
“真有一些!”秦姝歎了口氣:“子惠哥哥,我素來喜歡清靜,除了洗衣服做飯,不需要其他奴婢服侍,還是一切如舊吧!”
“既然玉儀如此說,也罷!”
秦姝聽著高澄一聲聲玉儀稱呼,心裏隱揪揪的不適。
高澄退後一步,從上到下打量了秦姝一番,一如既往的素調胡服,發飾簡單,隻在晉陽時曾見她的垂鬢之姿。
搖了搖頭:“還得有個人貼身服侍,我難見你打扮,如今你可是公主,不能再如以往一般,穿作裝扮這麽樸素!”
“隨你安排......可是,能不能別叫我玉儀,不單單是聽不慣,聽著還不舒服!”
高澄指間羽扇一停,有了注意:“《邶風》詩雲‘’靜女其姝’,以靜姝為字如何?”
“不要!”秦姝想到當日懸崖宇文護對著自己的言語,實在不想用這兩字。
“也是,不能再用‘姝’字,畢竟晉陽那些人,大多認得你,再用著個字,就難糊弄了......”再一番思索,笑道:“‘萋萋’如何?”
“萋萋?”
“你我重逢,正應了‘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我意折"萋"為妻,霜露為聘,秋水為證,與姝結發同心!姝又可願為吾之妻?”
秦姝雖已與高澄有肌膚之親,隻是這樣的露骨情話,仍讓她麵紅耳赤,旋即轉身進屋,高澄低笑跟了進去。
高洋靠在外牆,聽了一切也就悄然離去——果然,一切如他所料。
回到自己府中,來回踱步,隻想:
“當初父親將秦姝以高姝名義,許配給燕子獻,雖未正式成婚,之後也是不了了之,卻是人盡皆知的事。
如今燕子獻遲遲未娶,顯然對她餘情未了。長兄假借高姝‘病逝’之名,又以元玉儀的身份替她謀了個公主的名號,若能借此拉攏燕子獻,不管可用與否,但長兄總歸多了個暗敵,我也算多了幫手,倒是一步好棋!
倒也是天助我也,讓我遇上了真玉儀!”
這日朝堂鍾鼓齊鳴,文武百官肅立兩側,大監蒼勁的宣旨聲響徹殿宇: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原尚書仆射高洋,忠勤體國,才堪棟梁,著遷尚書令兼領中書監,原職如故,詢以政事。
錄尚書事孫騰,智略深遠,佐政多年,進太傅;
汾州刺史賀拔仁,驍勇善戰,忠貫日月,拜太保;
開府儀同三司厙狄幹,忠勇剛烈,功在社稷,今晉太師;
以司徒高隆之器識宏遠,兼領錄尚書事;
司空韓軌,恪慎端方,轉任司徒,增邑千戶;
青州刺史尉景,宿將耆老,升大司馬;
領軍將軍可朱渾道元,治軍嚴整,進司空;
徐州刺史慕容紹宗,明練政體,除尚書左仆射,
高陽王元斌授右仆射。宗室賢才,授右仆射,以示優容。
欽此!”
先是大赦天下,再是三師、三公盡數封賞,素來沉默寡言的高家二郎,竟被推到了台前,執掌尚書令、中書監兩大要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況且前些日,高澄還特請封了一位琅琊公主,高歡若在,高澄又豈會如此行事,整個朝野也算是心知肚明,但都諱莫如深!
待到散朝,高澄與高洋再至中書省正堂,待堂內官官員悉數屏息靜立,方含笑開口:
“今日殿上宣詔諸卿也都聽了,自即日起,太原公領中書監一職,總攬省下機要。
諸卿皆朝廷肱骨,還望盡心輔佐,若遇疑難,也可多向太原公請益。”
“另有一事。” 高澄隨手展開案上詔書,“先前為了政務簡省,遂將門下、中書並作一省。如今國事漸繁,也就各歸舊製。”
此言一出,中書省一片嘩然。
當年合並兩省,本是為高澄集權,如今恢複舊製,又恰恰是為削高洋所攬權柄。
不過百官隻想高洋一向一副癡愣之狀,真讓他來主領著朝中諸事,隻怕徒有其名,高澄的所為也是正常。
皆齊聲應諾:“臣等謹遵鈞命!”
高洋心裏清楚,縱然兄長將自己所領要職給了他,但仍不忘防著他。
門下省高澄安排心腹張亮、高季式為侍中,崔季舒為黃門侍郎等,尚書省左仆射慕容紹宗與自己素無往來,又像是高澄要委以重任的一個信號。
先前進元旭為太尉,以及如今以元斌為右仆射,乃高澄安撫元氏宗親所設,但也是高澄親信的元氏宗親。
論下來這三省要職,仍為高澄所控。
待在中書省中重配了兩省權事交接,高澄再移步尚書省,還未進堂,隻聽堂內正有人諂媚道:
“今日倒是要恭喜高陽王,聽說皇帝新封的琅琊公主,正是令妹,如今甚得大將軍恩寵,想必高陽王日後進這尚書令,也是不無可能啊!”
崔季舒立高澄身側,聞聲立即輕咳數聲。
堂內議論也就驟然停止,眾人也就肅然而立,待高澄邁步入內時,已是鴉雀無聲。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