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荊棘布階侯景書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A+A-


    到正房客榻坐定後,鄭道合、王彥夏、蔡遵一幹人即被獄吏押至房中。
    高澄端過案上茗茶輕啜一口,潤了潤幹澀喉嚨,目光掃過麵前五六人,個個俯首帖耳,姿態恭順,心裏倒是好奇:追隨侯景之時,不知又是怎樣一副嘴臉?
    “爾等皆是侯景拔擢的‘太守’,‘刺史’,想必司徒平日待爾等不薄,才能令諸位甘願誓死追隨,即便背負謀逆之大罪,誅族之大險......”
    此言一出,幾乎所有人急忙叩頭求饒。
    “大將軍明鑒,都是侯景脅迫我等,我等都是迫不得已啊......”
    “大將軍開恩啊,罪臣實為形勢所迫,絕非真心謀逆啊!”
    ......
    高澄冷眼瞧著這群搖尾乞憐之輩,目光忽地一頓,隻見蔡遵默然跪於一側,眼中滿是對這群人的輕蔑鄙夷之色。
    立刻抬腕直指蔡遵:“你,叫什麽名字?別人皆伏地哀告,為何你卻緘口不言?”
    見高澄正指自己,蔡遵倒無慌張神色,從容跪拜一禮後,沉聲答道:
    “稟大將軍,罪臣蔡遵,字遵道。方才不語,隻因自知罪責難逃!”
    高澄頓下手中羽扇,笑道:“自知罪責難逃?那本將軍再問你,對他們為何一臉鄙夷之色?莫非此刻,仍心向侯景?”
    “不敢,罪臣不過感歎‘既墜釜甑,反顧何益?’”
    高澄大笑:“好一個‘既墜釜甑,反顧何益’!其他人暫且押回去,留下遵道即可!”
    眾人都甚疑惑,這一句‘遵道’以字喚出,高澄反倒對這不求饒的人另眼相看。
    待旁人全押解出屋後,高澄又才問道:“蔡遵道,照你適才的說法,倒是你存心謀反了?”
    “稟告將軍,遵道並無謀逆之意。
    隻是高王在世時,授侯景河南大行台之職,我等皆屬其轄。
    隻能聽其命,當日既為保全性命而從,今日兵敗又豈能怨天尤人?
    可笑的是,連司徒亦生悔意,這般草率起事,又豈有不敗之理?!”
    高澄默然,朝臣中議侯景有北歸之心,可以作為無證之論,蔡遵雖不似說謊之人。
    可侯景這等人,即便真有悔過之意,亦悔在黑獺智在他前,與西盟沒得一點好處罷了。
    不過當初他謀反,確實是自己步步先行,才給了朝臣議論口實,如今不妨明發詔書寬宥,順勢給他個台階。
    沒報希望侯景會順勢而下,不過昭示我高澄已是仁至義盡。
    思及此,不想再多問,冷聲說了一句:“押下去!”
    隨即起身步入左側書房,開始整理紙張文墨。
    高洋吩咐完獄吏,折返回來,見高澄伏案作文,側到一旁細看:
    “長兄,都這麽晚了,這是寫何文書?”
    “寫給侯景的!時辰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高澄對侯景的滿腔憤恨在心頭憋成了千言萬語,這封信他可不想假手於人。
    夜間思緒清晰,沒幾筆便寫出了一長段,拿起複看滿紙誅心,又覺得實在不妥。
    一連扔出好幾個紙團子後,側手端過茶盞,猛灌了幾口,怎麽著還是得寫得不失體統才行。
    默了須臾,提筆:
    “先王與司徒契闊夷險,孤子相依,偏所眷屬,義貫終始,情存歲寒。待為國士者乃立漆身之節,饋以一餐者便致扶輪之效,況其重於此乎?
    ......
    孤子今日不應遣此,但見蔡遵道雲:“司徒本無西歸之心,深有悔過之意”,未知此語為虛為實。吉凶之理,想自圖之。”
    通意:‘孤子我無端招禍,都是你侯景背信棄義,蛇鼠兩端,為黑獺不容,梁人不信。
    況且一家性命都在我手,你侯景既不能南麵稱孤,反而受製於人,空背叛名,倒入如好好考慮,是選擇滅族絕嗣還是歸朝投降。
    若降,倒可以給你豫州之地,能擊退王思政,還能加官進爵,家人活命。
    本來我高澄沒必要說這些,不過是蔡遵道說你有悔過之意,自己好好考慮吧。’
    攬過長文,高澄嘴角見笑,很是滿意。
    此時侍女入內更換燭火,便問:“什麽時辰了?”
    “稟大將軍,已是醜時三刻!”
    一聽,周身那股銳氣全然散去,掩口打了個哈欠,起身踱出議事廳。
    夜風穿廊而過,帶著幾分涼意拂麵,倒叫他神思稍醒。
    推開門扉,滿室燭火搖曳,映著空蕩蕩的錦榻。
    緩步到床前,將絲綢錦衾攬入懷中,指尖撫過冰涼的緞麵,緊了緊臂彎,將錦衾揉作一團貼在胸前,猶如擁著秦姝入眠。
    翌日,車轅轆轆碾過宮道,高澄倚在高洋肩頭還沉沉睡著。
    望著兄長這般毫無防備的模樣,唇角還掛著一串晶瑩,高洋眸中泛起淺笑,直到車駕停了下來,仍不願叫醒兄長。
    一動不動,就似時間停在這一刻。
    朝鍾鳴響,高澄猛然驚醒,察覺唇角濕潤,忙抽出方巾拭了拭嘴角。
    瞥見高洋肩頭水痕,盯著自己一動不動,麵上掠過一絲尷尬,又用方巾幫著去擦,卻越擦越顯。
    “算了,不細看也瞧不出......”收起方巾,輕咳一聲,躬身出了車駕。
    滿朝文武早早候在太極殿,這是高歡薨逝消息訃告後,高澄首次臨朝。
    隨殿外黃門顫聲長喝:“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丞相高澄入朝——”
    高澄入殿時,已是衣冠正處,神色肅然,端目迎著皇帝目光,徐徐步入中央跪拜。
    “臣澄恭請陛下聖安,伏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元善見麵容沉靜如常,虛抬右手止住高澄行禮,急言道:“高卿孝期在身,國禮權且從簡。”
    待高澄起身肅立後,元善見繼續說道:“高王戎馬一生,戰功赫赫,豈料天不假年。朕遙聞高王薨逝......”說到此處,以袖微掩眼鼻,做出悲傷姿態。
    “不勝悲悼......”
    高澄默然聽著,已有朝臣上言:“高王已勒勳鼎鼐,伏惟陛下節哀順變。”
    都知道是惺惺作態,但都得配合著惺惺作態。高澄最厭棄,自身卻又深諳其道。
    “如今見高卿歸朝,深慰朕心......今日高澄入朝,正好授印承襲爵位,還望高卿能繼高王先誌,再建不世之功。”
    正題已然引入,高澄立刻持板俯首。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