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政務之重又為何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侯景帳中聽到梁軍大敗的消息,憤然一拳擊到案上。
“萬沒想到,梁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沉臉轉向王偉“依你之見,如今這步棋該如何走?梁軍這一敗,可還會與我等同盟?”
王偉舒了一口長氣
“主公勿擾,勝負乃兵家常事,既然梁主與高澄已然決裂,覆水難收又何須擔心。
為今之計,當讓梁主明白我等的價值。
主公,前段時間高澄誅殺元氏一族幾十人,不如利用此事,說動梁帝扶持一名元氏族人稱帝。
以正朔之名拉攏北地不服高澄者,亦使梁主覺得,我們有討伐高澄的決心,梁帝若欲製衡河北,自然倚重主公。”
侯景頷首,忙道“那你速去往建康,代我向梁主上書。”
“諾!”
沉吟片刻,王偉又沉聲說道“主公,如今梁軍潰敗,若是譙城久攻不下,應當速速西撤,屬下隻怕,到時候高嶽會領兵來攻。”
“這個我知道!”
晉陽城門甫開,函使便縱馬馳入,掠過街巷一麵策馬,一麵振臂高呼“寒山大捷!大都督破梁軍十萬!寒山大捷!大都督破梁軍十萬”
“這是打勝仗了呀?”
“看來剿滅侯景那叛賊,指日可待呀”
德陽殿內宮人們正往熏籠裏添加新的炭火,高澄正坐快速閱過捷報,一時之間喜不自勝。
“哈哈哈哈好,好一個慕容紹宗,終叫我得了大勝,天不負我,勢不負我!”
說罷看向陳元康“陳元康,此次大捷,你居一功啊!”
“全賴將軍知人善用!”
高澄將文書擱置一旁,起身近到陳元康,在他肩頭重重一拍“若非卿薦,我本不敢用紹宗,待他破了侯景,我自當重賞你!”
隨後負手踱了幾步,繼續說道
“說來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沒曾想此戰贏得如此輕鬆早先聽說梁國派了羊侃為將,我還著實擔憂過。
想當年爾朱氏十萬大軍,加上父親後續增援,羊侃都能殺出重重圍困投奔梁國,足見其勇猛善戰。
蕭衍放著這等名將不為主帥,反倒讓從未領兵的蕭淵明掌軍,又豈有不敗之理?
也不知羊侃作何感想?當初不惜拒北地高官厚祿,也要南歸,竟是被如此埋沒!若叫我得此忠良勇將,該是何等幸事!”
“大將軍麾下猛將如雲,又何必牽掛區區一南人?”
高澄搖頭淺笑“他當初南歸,就如可朱渾元東毅然東投父親一般,我隻感慨蕭衍到底隻會任人唯親,白白辜負了這等良將,當真老邁昏聵。倒叫我心生一計!”
陳元康疑問“大將軍心生何計?”
高澄眸色微挑“蕭衍幾番‘出家’,但終究難斷俗世親情此次俘獲的蕭淵明,或大有用處!”
“莫非要行反間計?!”陳元康恍然大悟。
高澄會心一笑
“當年蕭讚因身世怨恨蕭衍,北逃到洛陽,死後蕭衍不惜遣人掘其遺骨南歸安葬,可見其執念之深。
若此次以蕭淵明為籌碼與梁國交涉,那侯景豈不就是棄子一個?”
陳元康豎起大拇指“大將軍此計高明!”
高澄此時已經回身落座,開始鋪紙寫信給崔季舒。
陳元康附近一側觀看,隻見寫到“今寒山捷報已至,待蕭淵明檻車抵京,告宮中,使往閶闔門親迎,執手以示優容,再遣人送並州治所。”
又見最後落筆竟是“癡人比複何似?癡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
陳元康忍不住噗嗤一笑。
高澄卻是神色自若,淡定擱下紫毫,覆上印章,將信遞與陳元康,眼底笑意狡黠“替我蠟封!”
“諾!”
自上次元善見宮中掘道,高澄就進一步強化了對朝局的掌控。
核心軍政要務也盡數轉移到晉陽霸府直接管轄。
高洋除了掌鄴京之兵,同時主持朝中三省日常政務循製運作,但巨細仍需呈報晉陽。
相較於高歡時期,高澄對東魏朝政的控製近乎徹底專權。
政事上重用培植三崔、陳元康、杜弼等漢人集團,推行漢化政策。
可軍事上,因侯景緣故,仍是依賴六鎮鮮卑貴勳,雖想扶持高季式這等漢人軍將。
但過去高乾、高昂之死,以及高慎叛逃,河北豪族甚至於整個漢人集團早已遊離於軍事軸心。
這種軍政的胡漢分工化,以及高澄過去整肅吏治,打擊勳貴腐敗的強硬手段,在高澄表麵的穩固統治下,也潛藏著隱形的胡漢矛盾。
其實在侯景起叛之初,勳貴要殺崔暹,高澄已經有所意識。
隻是既要應對侯景叛亂,又須抗衡宇文泰、南梁。
繁重的軍政事務使他暫時無暇深入考量製度革新。
而西魏府兵製不斷收攏吸納關中豪族鄉兵,漢人集團得以在軍政上加強影響力,盡管表麵上恢複鮮卑姓氏、改穿胡服,卻是潛在推動了漢化改革,形成了比東魏更為穩固的胡漢融合體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日,崔暹整理完鄴城呈遞的政務奏報,及晉陽各兵曹的軍務文書,一並呈至高澄麵前。
高澄正細細瀏覽著蘇綽的六條詔書以及宇文泰的三十六條新製。
見崔暹將一摞文書置於案上,隨手取過最上麵那本,展開一看,正是慕容紹宗的軍餉請調文書。
高澄微微抿唇,將文書合上,淡淡說道“軍糧調動事急,崔昂也是自有考量,既消耗合理,倉廩充裕,你那裏若覺無礙,倒也不必事事報與我知。”
崔暹躬身應道“諾!”
高澄隨即將文案一一展開,快速掠過數份牘文,轉眼間就分作兩摞
推出其中一摞
“季倫,如今在晉陽,不必事事都要呈報我知曉。你也知道,我如今很忙,往後鄴京的匯報文書,你每月隻要選擇重點口述給我知曉就行,若遇非常之事再另行稟告,像這類文書以後就不必呈過來了。”
高澄在鄴城時,確實是事無巨細,都會親自批審,即便完事匯報,也會一一查閱執行結果。
崔暹如今遷了尚書仆射,仍是依著先前的習慣給高澄遞交文書。
高澄見崔暹低垂著頭,顯得有些沮喪,忽然輕笑
“崔暹,這本是小事,再說凡事並非一成不變。每一步,有每一步不同的走法。”
崔暹頷首回道“下官謹記大將軍教誨!”
高澄大笑“季倫,一向都我是你教誨,何曾輪到我來說教你?!隻是如今我總攬軍政事務,自當權衡輕重,有所張弛。
以往任你為禦史中尉,隻因當時若再不肅貪懲腐,就會危害根基,可如今便不同了季倫,你是個明白人,不妨說說,眼下當以何事為急務?”
崔暹回道“平侯景之叛,討王思政,收複潁川失地。”
“不錯!”
“就像紹宗知道,寒山得勝,就當乘勝追擊進取潼州。這是他身為軍人的本分。
當然後續要務自然是平定侯景,討伐王思政,更長遠些便是一統東西可這都是軍事之重。”
高澄望向崔暹,繼續問道“可政務上,又有何為要務?崔暹,你是文臣,你且說說!”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