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日落西江
字數:3034 加入書籤
日頭西落。
夕陽下的喬大成捧著手裏的一碗白米粥,心裏一陣感慨,這位錦衣衛的李千戶,不會是個傻子吧。
來到月牙灘做工已經三十多天了,他還是有點不習慣居然可以一日吃三餐。
早晚的白米粥和包子,青菜包子餡裏居然還裹著肉,雖然不多,但肯定是有的。
中午的大米小米混著蒸煮的米飯管夠,蛋花青菜湯上的油花清晰可見,反正喬大成在家自己是不舍得這麽放油,更離譜的是每三天就有一頓肉食!
多是就近小西江裏捕來的鮮魚,用油煎過,鹽花舍得放,亦或是雞鴨,偶爾是那饞死人的油炸豬肉。
便是器作監裏那些作威作福的匠頭吏員也不敢這麽吃吧?
以前在匠人坊裏少見葷腥的喬大成已經不再拚命往嘴巴裏塞包子了,畢竟已經連續吃了一個多月,不會擔心今天吃了明天就沒了。
老天爺,這是給匠人們吃的飯食?
不管是給器作監還是哪位官老爺幹活,頂多管他一頓午飯,大多是小米粥配上難以下咽的幹糧,有時候甚至能吃到餿米。
當初就該給小四帶來的,喬大成一陣懊惱。
雖然是個姑娘,但是帶來這月牙灘幹幹雜活還是可以的吧?
工錢是別想了,但這頓頓可以吃飽,且不要錢的一日三餐,小四肯定能吃的美滋滋。
喬大成是家中老大,下麵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喬小四已經十七到了要嫁人的年紀,喬小六和喬小七是一對龍鳳胎,都還隻有十二歲。
至於為什麽喬大成下麵就是小四,小四下麵則是小六和小七?
這個時代的孩子,哪家能有生一個就能養活一個的好命?
就算是皇家的孩子,若是運氣不好,也免不了夭折幾個。
不知道老頭子的活計做的怎麽樣了?
自家老爹喬長壽是匠人坊裏論技藝能排進前五的鐵匠,接下了錦衣衛們發下來的圖紙,說是有七分把握能打造出來那怪模怪樣的物件。
希望老爹能成吧,錦衣衛的老爺許諾了做出來就有十兩銀子的賞錢,還能拿到十兩銀子的月錢!
說不定,咱老喬家就能翻身了。
當初老娘生下小六和小七後就落了一場大病,為了給老娘治病,本來靠著老爹的出色手藝在匠人坊裏還是中上之家的喬家一下子欠了一大筆帳。
起初隻借了十五兩銀子,利滾利年年翻,便是到了今日還欠著器作監的林匠頭十四兩銀子。
也正是因為這筆錢,到了如今已經二十二的喬大成還沒有娶親。
想到此處,喬大成狠狠錘了一下自己腦袋。
都怪自己受不了火爐的熱氣,若是沒有一熱就發昏的怪毛病,自家老爹的手藝哪怕學個七八分,家裏也不至於這麽窘迫。
兩個奔跑著路過的小孩看了一眼錘自己腦袋的喬大成,嚇了一跳差點摔倒。
見這人露出了尷尬的笑容,又撒著歡跑開了。
來月牙灘做工的都是匠人,這些小孩是月牙灘第一批居民帶來的。
那夥人有兩百多人,匠人們打聽過,人家倒也不避諱,直說以前都是西善寺的寺奴。
現在西善寺的僧人詭異的沒了,這些人換了主子,據說是姓陸。
但這些人從來沒見過姓陸的新主子,就被一個姓宋的錦衣衛百戶領著遷徙到了這裏。
喬大成這些匠人們蓋起來的房子,這些人就是第一批住戶。
這些人原先都是給西善寺種地的,千多畝麵積的月牙灘適合拿來開墾的土地並不多,但三四百畝地還是有的。
那位姓宋的百戶大手一揮,三百多畝地就歸了這些寺奴們。
聽說以後種出來的糧食,隻要交上來兩成,剩餘的全歸他們自己。
把手中大碗的白米粥喝了幹淨,抹了抹嘴巴,喬大成站起了身。
遠處一陣熙攘引起了他的注意,眯著眼睛朝著遠處望去,喬大成張大嘴巴。
好幾百人列成了隊,正朝著初具規模的月牙灘營地走來。
月牙灘背後的丘陵,一處不算高但難以攀爬的峭壁之上,李錦站在峭壁邊緣,視線正好能俯瞰夕陽照耀下的整個月牙灘。
“李爺,就非得在這裏碰麵嗎?”,許久不見的陸九台額頭冒著虛汗走到李錦身邊。
“這裏看著才有感覺。”,李錦回頭對著陸九台露出微笑,“辛苦你了,老陸。”
“辛苦就不用提了,隻是我不太明白。”,陸九台擦了擦額頭汗水,“為何你要我專門繞了一圈浙西把這些礦工弄來鎮江?”
李錦轉過頭,看著陸九台帶回來的三百浙西礦工已經在錦衣衛的安排下步入營地,卻沒有回答陸九台的問題。
他沒法告訴老陸,有一位英雄在另外一個世界用這些浙西的螢石礦工打造了一支百戰強軍。
叫戚家軍。
喜歡錦衣異聞錄請大家收藏:()錦衣異聞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