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戒煙第34 天

字數:2609   加入書籤

A+A-


    20201027 200453
    時間消耗:遊戲大於鍛煉大於學習
    今天如果問我,這一天都幹了什麽,我真的很難答出來,不過每天至少有一個小時是非常高質量的,就是堅持看書!現在這個習慣已經停掉了!幹!我這個蠢貨!哈哈哈,但是我沒有頹廢,因為現在每天起碼有兩個小時的性價比是比較不錯的),最近剛剛把一個台灣人寫的《我們台灣這些年》看完,現在正在看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做準備,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結局,也可以說是一個定局——死亡,無論是當時雄心勃勃,渴望登基,過一把皇帝癮的袁世凱,還是渴望控製一切的慈禧太後,這些人的雄心壯誌雖然擦出過一點火花,但旋即泯滅在浩瀚的曆史洪流之中,每每想到這些已經是枯骨黃土的英雄人物,真的不免有一種是非成敗轉頭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周易輪回之感,以及幾度夕陽紅,都付笑談中的歲月滄桑感,可能這千秋霸業,皇城重重都不及此刻與我並肩而立的一個知心女人兒吧!不及添香紅袖的一個淺淺,散發著淡香的吻。
    莫名想起《大話西遊》中朱茵的一句台詞——如果不能跟我喜歡的人在一起,就算讓我做玉皇大帝我也不會開心,編劇和我心靈契合了喲!
    頓時感覺一個人的理想、一個人的夢想,真的如螻蟻一般渺小,微不足道,偶爾也會認真的在某個夜闌風靜縠紋平的至靜時刻考慮身前身後事,結果往往是輾轉反側幾圈,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最後隻得到一股沒來由的躁動和不甘,最終歸於平靜和釋然,不再陷於恐懼之中。
    是的,我會死!我會想曹操、唐太宗、曹雪芹、九姑娘……一樣化為無形,飄然遠去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好友曾經跟我描述過死亡的感覺,當然他也沒死過,我們隻是在一起侃大山的時候閑聊到,他說的,我很認可——死亡的感覺就是一場沒有夢的永眠。
    從某個角度來看,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被定好,時間的流沙從目之所的各個維度,慢慢的滲下,一覺睡醒,寒風吸入鼻腔,徒然換來如老酒寄喉的綿長悔恨和感慨,我們都是人類啊!人類在詞海中的意義:一種高級的動物,既然是動物,就必然身懷獸性,而這些獸性注定了很多人隻能像羊羔一樣被圈養,隻有由羊進化而來的少數的狼,這些人中龍鳳可以遊離於羊圈之外,丁元英點讚。
    之前看李敖的演講,發覺這個人很有才氣,同時還有傲氣和傳統思想中的謙虛謹慎,李敖有驕傲的資本,可以稱的上學富五車,我們經常會把傳統的一些座右銘或者經典語錄奉為人生的奧義,殊不知這些“傳統主義”有的時候也會成為人的枷鎖,就像是一個思維層麵的克隆機器,白孝文點讚,一個不知道進化變通的信徒,也隻能是《紅樓夢》裏王夫人那樣佞佛的蒙昧之人,是對佛的侮辱。
    當然不要站的遠遠的去批判傳統主義,你首先得靠近融入她,才能熟而後生的創作出新的她。
    我曾經問好友多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每個人都刻苦學習導演的書籍或者攝影的書籍,那麽是否大家都被這樣傳統的電影框架固定住了呢?是否每個人拍出的都是一些結構雷同的畫麵呢? 他回答不出,最終我自己琢磨出一些道理:對於藝術性的東西,可以借鑒教科書,但教科書隻能作為輔助,不能作為核心,否則的話就毫無自己的風格,成為無數個“東施”中的一個,學而思則聖! 真正的大家大師,往往能夠創新出自己的風格,這也契合了希拉裏所說的:民眾並不知道什麽是最好的!隻有精英才知道什麽是最好的,並且引領百姓到他們想去但是還沒有想到的地方去。
    人大多是類似的,就像猴子都好色,都喜歡吃香蕉,所謂的個性也隻占很小的比例。
    其實上述的說的都是對的,隻不過回憶那個時候自己說出這段的動機,就是簡簡單單為懶惰辯護,讓自己的懶惰懦弱之舉看起來合理,可笑啊!現在來看,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熟而後生!你隻有先模仿大師,才能超越大師,先要有創造的感情,再遵循創造的格律,最後創造出自己的華彩,這就是藝術的誕生過程了!任何一門真正藝術的誕生,都會伴隨有痛苦歡樂,缺一不可!宮崎駿點讚)
    讀書的過程中可以跳過部分難讀難理解的篇章,有些文字隻有到了某個年紀,閱曆達到某個層次才能深諳其中的禪機,當你的慧眼頻率提升到了可以顯化的境界,自然可以眾裏尋他千百度,發現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東西方的文化大多還是相同的,隻有極少一部分是不同的,但現在主流媒體是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人們相信東方人就要有東方人的思維,西方人就要有西方人的思維,這跟90年代的鐵幕沒有什麽區別,可以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消化吸收,那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海納百川,去其糟粕,兼容並蓄。
    昨天在b站上麵看到李敖的演講,其中有一個評論一語中的或者說契合了我的認知等級,我總結了一下,是這樣說的——李敖的演講無外乎有4層意思,第1層是要有一定的經濟經濟基礎,第2層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第3層則是徐克在黃飛鴻獅王爭霸電影的末了,借黃飛鴻之口說出來的——國家真正的強大必須立足於民智的提升,下麵是那則評論的原話:
    剛剛看了,他在康熙來了上所有的談話,又看了三場演講,總結下來他觀點是,第一,人要有一定經濟基礎,沒有經濟基礎都是空談。第二,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處理人民與政府的關係 ,第三,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或者是精英階層應當承擔一定的義務,去啟發民智,第四,政府應當給予人民自由言論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