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64)——子七老人

字數:2348   加入書籤

A+A-


    走過劉雪飛家門前那塊麥田,便是一道深溝,整條溝內大大小小的桑樹不計其數,如同一片綠色的湖泊,泛著瑪瑙石的亮光,兩棵大桑樹間是一條僅能容下兩三個人並行而下的水泥小道,兩旁生滿了雜草,野蠻地向路中心地帶擴展著它們的領地,看來來往的人並不多,子七老人家就住在溝半坡一塊不大的平台上。
    小路在子七老人家的門前轉了個回頭彎,才看清老人的家就在剛剛走過的腳下,三條土垌完好地保存著,插券的青磚齊整地羅列著歲月的滄桑,兩旁的廂房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看來也有些年頭了。偌大的院子並沒有圍牆,門前的黃瓜架下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翠綠欲滴,碩大的紫茄子幾乎要把枝丫墜折,長長的豆角如一根根銀蛇吊在土牆邊,幾隻悠閑的雞子並不怕人,自顧啄食著牆角的石子,一隻半大的小黃狗也不欺生,搖著尾巴迎接著客人。
    子七老人正在院子裏鼓搗著一捆桑條,剛滅掉的炭火還冒著絲絲白煙,見有人來了,忙指了指石桌旁邊的幾個石頭座鼓,或許是老人講究的緣故吧,上麵還鋪了塊桑樹皮編製的墊子。
    田之清喊著叔,自我介紹了一番,說明了來意,子七老人示意田之魚拉一下自己,原來他的雙腿已經行動不便了。田之魚伸出雙手拉起老人,攙扶著他慢慢地坐下了,老人似乎有點激動,顫抖的手抖動了好大一會,才說道:“都坐下來慢慢說,不慌,哎,這老太婆到哪兒去了,也沒人給燒個水,真是的,老了,沒用了。”老人說著話,伸直了身子,要努力地站起來,高誌遠連忙摁下了老人的肩膀,老人看了田之魚一眼,說:“孩,去摘幾根黃瓜吧,全當喝水了。”
    幾個人吃著脆生生的黃瓜,話也就多了起來,田之魚似乎並不在意此來的目的,說服老人讓隗鎮田家加入田縣田氏文化聯誼會,而是指著老人剛剛烘烤過的枝條問道:“子七叔,這是幹啥的啊?”
    “噢,這啊,是閑著沒事幹,把家裏的車子給編修一下。”老人淡淡地回答道。
    “車子,什麽車子?”田之魚吃驚地問,老人一時竟然糊塗了。語無倫次地說道:“就是,就是,哎......”老人不知如何描述了。就在這時,屋頂上響起了一陣“吱吱丫丫”的聲響,子七姆推著一輛小車回來了,田之魚跑了過去,如同觀賞一件寶貝,小心地審視著。
    長三尺、寬一尺左右,整個車子全部用粗細不一的桑條編製而成,四個車輪竟然不見一丁半點金屬,青漆漆過,光滑而堅實,田之魚喊了一聲“姆”,順手接過車子,推了起來,輕便自如,田之魚感歎道:“就是它,就是它,挖出來的就是它。”說完拿出手機,一陣狂拍,惹得高誌遠和田之清又笑了一回,田之魚這才想起韓無知說的要保密的話,連忙改口說道:“我這不是沒見過,新奇嗎?”
    子七老人似乎受到了表揚一樣,笑得合不攏嘴了,抹了一下垂涎,說道:“孩,要是喜歡,叔給你編一個,現在這東西沒人用了,不知道你一個研究學問的人還喜歡這。”
    “那可不。”田之魚接著話頭,努力把話題往今天來的任務上引,“子七叔,我啊,研究了咱田縣田氏多年,其來源也沒個定數,不過我認為,隨著曆朝曆代的戰爭、災難,造成了大量的人員流動,我們田縣田氏,恐怕有古田後人,也有山東或其他地方流遷於田縣的可能。”田之魚來了個模棱兩可,希望這種和稀泥式的理論老人能接受。
    沒想到子七老人卻堅定地搖了搖手,說道:“孩子,做學問這事一定要認真,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怎麽能模棱兩可呢。至於真相,我不太懂,可我相信俺大哥,他是個大學問家,這個你們也知道,中州師範大學的老教授,他親口給我說過,田縣田氏四支,其實是三支,你們無梁西泰山田氏是長門,我們隗鎮田氏是庶出,隻有他們田家大灣田家才是從山東泰安遷過來的,而且他們祖上的名聲也不太好。我隻知道這些,不過我相信我大哥。你們無梁田氏要入會,我不攔你們,我們隗鎮田氏不入會,希望你們也別強迫。”老人的話堅定而有力,讓幾個人一時無從插嘴。
    “田子長先生是我的老師,是我們中州師範大學的著名曆史教授,他說這話肯定有他的證據,我相信我這位老師,他是一位嚴謹的老師,可子七老兄,如今都是經濟大發展時代了,組建這樣一個聯誼會,說大了是招引海內外田氏兒孫來田創業,推動縣域經濟,說小了,你們田氏的之野不是幹著縣長的嗎,這不是為你們田氏子孫的前程找條好路嗎。”作為一個局外人,高誌遠做起和事佬的活計來。
    子七老人不說話,隻是堅定地搖著手,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他們隗鎮田氏雖是庶出,可也不願意與田家大灣的田氏相提並論,這其中肯定有人所不知道的典故,可人家田家大灣田氏的家譜上明明記載著,他們的祖先“田知縣”是泰安來的官員,卸任後看中了田縣風水,而定居於田家大灣的,這還會有什麽疑問的?
    場麵一度陷入尷尬,就在幾個人起身準備告辭之時,屋頂上一個年輕人高喊著,二位叔叔,請留步。
    喜歡又是一年三月三請大家收藏:()又是一年三月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