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戰亂遺患與迷信滋生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北方叛亂終於被成功平定,曆經三年漫長而艱苦的征戰,“夏”朝的疆土重歸平靜,然而,這勝利的曙光背後,卻是夏君孔甲被深深拖垮的身心。曾經那個站在朝堂之上,意氣風發、決斷如流的君主,如今已被歲月與操勞刻畫出滿臉的疲憊與滄桑。
    孔甲處理國事的日常,就如同在荊棘叢中艱難跋涉。每日清晨,當第一縷曙光還未完全照亮宮殿的角落,他便已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坐在龍椅之上,麵對堆積如山的竹簡奏疏。他的眼神不再如往昔般銳利,如今更多的是疲憊與迷茫。
    “陛下,這是關於北方戰後重建規劃的奏疏,還有南方洪澇災害的賑災方案,都亟待您定奪。”一位老臣恭敬地呈上奏折,眼神中滿是憂慮。孔甲微微點頭,伸手接過,然而,僅僅翻開幾頁,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仿佛變成了一群亂舞的蚊蟲,讓他頭暈目眩。他揉了揉太陽穴,試圖讓自己清醒些,卻隻覺腦袋愈發沉重,思緒也如一團亂麻,難以理清。“先放著吧……孤稍後再看。”孔甲的聲音帶著掩飾不住的虛弱。
    老臣心中暗自歎息,他看著孔甲日漸憔悴的麵容,心疼不已,忍不住勸道:“陛下,您龍體欠安,國事繁重,也需注意保重身體啊。這些奏疏,不妨讓幾位得力大臣先初步審閱,整理出要點,再呈於您定奪,也好減輕些您的負擔。”
    孔甲心中一陣煩悶,他知道老臣是一片好意,但他又怎能放心將國事假手他人。他心想:“北方叛亂剛平,百廢待興,南方又現洪澇,稍有不慎,便是大亂。這些事哪一件不需要孤親自把關,若是下麵的人辦不好,‘夏’朝的根基恐怕都要動搖。”於是,他擺了擺手,語氣有些不耐煩:“不必了,孤心中自有分寸。你退下吧。”老臣無奈,隻得默默退下。
    在這力不從心的背後,是孔甲無數個日夜的殫精竭慮。北方叛亂期間,他常常徹夜未眠,在昏暗的燭光下,緊盯著軍事地圖,手中的朱筆在地圖上不斷標記著戰略要點。每一支軍隊的調動,每一批糧草的分配,他都要親自過問、反複權衡。“此處地勢險要,需增派五千兵力駐守,以防叛軍突襲;糧草務必保證充足,不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孔甲對著前來匯報的將領們,語氣堅定地吩咐著。
    將領離開後,孔甲獨自坐在營帳中,心中滿是憂慮。他想:“這場叛亂來勢洶洶,雖暫時平定,但北方局勢依舊不穩。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戰後事宜,難保不會再次生亂。還有這戰爭耗費巨大,國庫空虛,百姓困苦,該如何是好……”想到這些,他不禁長歎一聲,揉了揉太陽穴。
    不僅如此,處理完軍事要務,他還要安撫北方受災的百姓。一封封來自北方的求救信如雪片般飛來,信中百姓們的悲慘遭遇讓他痛心疾首。“陛下,北方多地遭叛軍洗劫,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懇請陛下速速救援!”看著這些信件,孔甲心急如焚,立刻下令調集糧食、衣物等物資運往北方。“開倉放糧,務必保證每一位百姓都能有一口飯吃!”他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然而,在下令之後,孔甲心中又泛起一陣擔憂:“如今國庫本就緊張,如此大規模的賑災,會不會影響到軍隊的補給和戰後重建?但若是不救百姓,他們又該如何生存……這其中的權衡實在艱難。”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除了軍事與民生,朝堂上的紛爭也讓他心力交瘁。大臣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和主張,在朝堂上爭論不休。主戰派與主和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陛下,叛軍氣焰囂張,必須予以堅決打擊,否則我朝威嚴何在?”“陛下,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不宜再動幹戈。”麵對大臣們的爭吵,孔甲頭疼不已,他心想:“這些大臣,隻知各執己見,卻不知如今局勢複雜,無論戰與和,都需謹慎權衡。稍有差錯,便是萬劫不複之地。”他既要權衡各方意見,又要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而在北方征戰期間,孔甲為了鼓舞士氣,還常常親臨前線。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耳欲聾。箭矢如雨點般飛過,士兵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孔甲身著戰甲,站在高處,大聲呼喊:“將士們,為了‘夏’朝的尊嚴,為了百姓的安寧,殺!”然而,長期置身於這樣殘酷的環境中,他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戰場上的血腥與殘酷場景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讓他夜不能寐。
    每當夜深人靜,孔甲躺在床上,那些戰死士兵的麵容和百姓絕望的眼神就會浮現在眼前。他心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是孤沒有保護好他們,讓他們遭受如此苦難。若不是孤決策失誤,又怎會有這麽多傷亡……”這些想法如同毒蛇一般啃噬著他的內心,讓他痛苦不堪。
    長期的精神緊繃與過度操勞,讓孔甲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起初,隻是偶爾感到身體乏力,精神不振,但他並未在意,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國事之中。後來,他開始頻繁地生病,頭痛、發熱等症狀時常困擾著他。太醫們開了一副又一副的藥,然而,這些藥卻隻能暫時緩解他的症狀,無法從根本上治愈他的疾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醫為孔甲把脈後,麵露難色。孔甲見狀,心中一沉,問道:“太醫,如實說來,孤的身體究竟如何?”太醫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您這是長期勞累,心力交瘁所致,需靜心調養,切不可再過度操勞。”孔甲心中煩悶,心想:“如今這局勢,孤如何能靜心調養?‘夏’朝的未來全係於孤一身,若是孤稍有懈怠,這江山社稷又該托付給誰?”於是,他擺了擺手,說道:“知道了,你下去吧,繼續開些能讓孤有精力處理國事的藥來。”
    與此同時,對未來國運的深深擔憂,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孔甲的心頭。北方叛亂雖已平定,但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創傷卻難以在短時間內愈合。百姓流離失所,經濟凋零,朝堂上的紛爭也讓他對“夏”朝的未來充滿了憂慮。而他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更讓他覺得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是“夏”朝國運不祥的征兆。
    孔甲常常在宮殿的花園中徘徊,望著天空,心中默默祈禱:“上天啊,若真有神靈,懇請保佑‘夏’朝度過此劫,孤願付出一切代價。”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與迷茫,不知該如何才能帶領“夏”朝走出困境。
    在這種身心俱疲與極度擔憂的雙重籠罩下,孔甲對鬼神的迷信如同瘋長的野草,愈發不可收拾。他深信,是自己在戰爭中的殺伐過多,觸怒了鬼神,才導致身體不適和國運堪憂。
    為了祈求鬼神的寬恕與庇佑,孔甲開始頻繁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祭祀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宏大,儀式也變得愈發奢華而繁瑣。在祭祀前,要挑選黃道吉日,由巫師進行占卜,確定祭祀的具體時辰和地點。祭祀所需的祭品極為講究,必須是毛色純正、膘肥體壯的牲畜,數量也極為龐大。除了牲畜,還有各種珍貴的玉器、絲綢等。這些祭品在祭祀結束後,大多被焚燒或掩埋,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祭祀儀式上,巫師們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奇異的麵具,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他們在祭台上瘋狂地舞蹈,試圖與鬼神溝通。孔甲則率領朝中大臣,身著莊重的祭服,虔誠地跪地叩拜。整個祭祀過程往往持續數日,期間鼓樂齊鳴,煙霧繚繞,仿佛置身於神秘的幻境之中。
    朝中大臣們對此大多心存異議。他們深知,如此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還會讓朝廷的財政陷入困境。然而,畏懼於孔甲的權威,他們大多選擇了沉默。隻有少數幾位正直的大臣,鼓起勇氣進諫。
    “陛下,祭祀鬼神固然重要,但如今北方初定,百姓尚需休養生息,如此大規模的祭祀活動,恐會讓百姓不堪重負,還望陛下三思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孔甲臉色一沉,不悅地說道:“孤此舉乃是為了‘夏’朝的國運,為了百姓的福祉。若不取悅鬼神,‘夏’朝恐將麵臨更大的災禍。你等不必多言,退下吧!”老臣無奈,隻得長歎一聲,退下朝堂。
    老臣退下後,孔甲心中也有些動搖:“老臣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如此耗費,百姓怕是怨聲載道。但如今局勢艱難,若不祈求鬼神庇佑,‘夏’朝萬一再有變故,該如何是好……”他在迷信與理智之間痛苦掙紮,但最終,對國運的擔憂還是讓他選擇了繼續堅持祭祀。
    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每次祭祀活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籌備和執行。他們被迫放下手中的農活和生計,去從事繁重的祭祀勞役。而且,為了準備祭祀所需的祭品,官府加大了對百姓的賦稅征收。許多百姓家中本就因為戰爭而一貧如洗,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社會上彌漫著濃厚的迷信氛圍,百姓們在繁重的勞役和賦稅下,隻能將希望寄托於鬼神,整個“夏”朝仿佛陷入了一種虛幻而沉重的迷霧之中。
    喜歡穿越,從原始山洞開始請大家收藏:()穿越,從原始山洞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