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流言改命、夏桀誕生

字數:6938   加入書籤

A+A-


    商君楊逸眼見姒傑領導下的夏朝在重重壓力下仍頑強抵抗,心中的忌憚愈發強烈。為了進一步削弱夏朝的影響力,擾亂其內部人心,楊逸決定使出一記陰招——散播謠言,抹黑姒傑。
    楊逸召集了商聯盟中那些擅長言辭、慣於蠱惑人心的下屬,向他們授意道:
    “你們想盡辦法,將姒傑描繪成一個殘暴不仁的君主。把能想到的惡行,都往他身上安,要讓天下人都覺得他就是夏桀,是個十足的暴君。”
    於是,這些人領命而去,如同四處亂竄的毒蜂,將精心編造的謠言散布到各個角落。在夏朝周邊的部落,在往來的商道之上,甚至在夏朝邊境的村落裏,到處都流傳著關於姒傑的種種“暴行”。
    “你們知道嗎?那夏朝的姒傑,為了修建奢華宮殿,強征民夫,累死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百姓稍有怨言,就被他下令砍頭示眾,殘暴至極!”一個商聯盟的細作在一個部落的集市上大聲宣揚著。
    旁邊有人疑惑地問:“真有這等事?我怎麽沒聽說過。”
    細作立馬繪聲繪色地說道:“這還隻是冰山一角呢!據說姒傑每餐都要享用數十道珍饈,吃不完就直接倒掉,而夏朝的百姓卻連飯都吃不飽。”
    “還有,他聽聞有個村莊的百姓對他不滿,竟派兵血洗了整個村子,一個活口都沒留。如此行徑,和當年的夏桀有何區別?”
    這些謠言越傳越離譜,越傳越逼真。楊逸還號令商聯盟上下,從此稱姒傑為“夏桀”,意圖在天下人心中坐實姒傑的暴君形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些謠言,“夏桀”這個帶著貶義的稱呼也漸漸在四方傳播開來。
    在這樣的輿論攻勢下,夏朝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部落,聽聞這些謠言後,對夏朝也產生了警惕和疏遠。
    而夏朝國內,雖然仍有不少人堅信姒傑並非如此,但這些謠言還是像陰霾一樣,在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人心開始有些浮動。
    此時,夏朝朝堂之上,也並非風平浪靜。有施氏在與商聯盟的協同作戰中,多次出兵不力,引起了大臣關龍逄的強烈不滿。
    關龍逄進宮向姒傑諫言:“吾後,如今有施氏在對抗商聯盟的戰事中屢屢消極怠工,故意拖延戰機,致使我軍多次行動受挫。他們如此行徑,恐怕早有二心,長此以往,必將成為我夏朝的心腹大患。”
    “依臣之見,必須出兵討伐有施氏,以儆效尤,同時也可消除這一潛在威脅,穩固我夏朝的勢力範圍。”
    姒傑聽後,麵色凝重,陷入沉思。他深知有施氏的行為確實可疑,但如今夏朝在商聯盟的長期打壓下,國力已大不如前,國內民生艱難,此時再發動一場戰爭,無疑是給本就搖搖欲墜的國家雪上加霜。
    然而,若對有施氏的行為坐視不管,他們很可能會徹底倒向商聯盟,到那時局麵將更加難以收拾。
    經過一番權衡,姒傑終於下定決心:“關老所言極是。隻是如今夏朝國力有限,這場討伐之戰務必謹慎行事,不可操之過急。”
    “傳令下去,各部門做好戰前準備,暗中集結兵力,儲備糧草,等待合適時機出兵。”
    夏後桀18年,經過數年的精心籌備,夏朝軍隊終於浩浩蕩蕩地開向有施氏的領地。夏軍軍旗獵獵作響,士兵們身著戰甲,士氣高昂。
    將領們騎著高頭大馬,在隊伍中來回巡視,不斷鼓舞著士氣:“將士們,有施氏背信棄義,今日我們便是要去教訓他們,讓他們知道背叛夏朝的代價!”
    有施氏得知夏朝出兵討伐,頓時慌了手腳。首領袁轡緊急召集部落中的勇士,準備抵抗。
    袁轡站在高處,對著眾人喊道:“兄弟們,夏朝無故來犯,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為了我們有施氏的尊嚴和生存,大家一定要奮勇抵抗!”
    戰爭一觸即發,夏軍憑借著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迅速推進到有施氏的邊境。然而,有施氏依托著熟悉的地形,在險要之處設下重重防線,拚死抵抗。夏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夏軍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有施氏的防線,有施氏的勇士們則毫不畏懼,用盾牌抵擋,同時奮勇反擊。一時間,雙方陷入了膠著狀態。
    這場戰爭異常殘酷,一打就是十年。到了夏後桀28年,長期的戰爭消耗讓有施氏漸漸難以支撐。
    原本在袁轡多年經營下頗具規模的有施氏聯盟,此時已是家底打光。部落中的青壯年大多戰死沙場,糧草輜重消耗殆盡,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袁轡望著滿目瘡痍的領地,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他深知,以有施氏如今的狀況,若繼續抵抗下去,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滅族之災。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袁轡不得不為部落的延續尋找出路。
    袁轡召集了部落中的長老們,商議應對之策。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老無奈地說道:“首領,如今我們已無力再戰,夏朝的大軍壓境,我們根本沒有勝算。為了保住有施氏的血脈,恐怕隻能另想他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袁轡眉頭緊皺,沉思良久後,緩緩說道:“我聽聞夏桀此時他也受謠言影響,稱姒傑為夏桀)喜好美色。”
    “我們部落中有一女子,名叫妹喜,生得傾國傾城,不如將她獻給夏桀,或許能平息他的怒火,保住我們有施氏。”
    長老們聽後,雖心中不忍,但在這危急關頭,也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得點頭同意。
    於是,袁轡精心準備了一份厚禮,帶著妹喜前往夏朝軍營。見到姒傑後,袁轡跪地叩首,說道:
    “吾後,有施氏自知犯下大錯,罪該萬死。今特獻上絕色美女妹喜,以及些許薄禮,懇請吾後饒恕有施氏的罪過,放過我部落的百姓。”
    姒傑看到妹喜的那一刻,不禁為她的美貌所驚豔。妹喜身姿婀娜,麵容嬌豔,眼神中透著一股靈動與嬌羞,讓人見之難忘。
    姒傑心中大喜,當即說道:“起來吧。看在妹喜的份上,此次便饒過有施氏。但你們需記住,日後務必忠心於夏朝,不可再有二心。”
    袁轡連忙謝恩,心中暗自慶幸有施氏終於暫時逃過一劫。而姒傑得了妹喜後,對她寵愛有加,帶著妹喜返回夏朝都城。
    一路上,姒傑望著妹喜,心中滿是歡喜,似乎忘卻了戰爭的疲憊和國力的困境。從此,妹喜在夏朝宮廷中開始了她的生活,而夏朝的命運,也隨著妹喜的到來,悄然發生著改變。
    回到夏朝都城後,姒傑對妹喜的寵愛日益加深。他為妹喜修建了華麗的宮殿,搜羅天下奇珍異寶供她賞玩。每天,姒傑都會花大量時間陪伴妹喜,對朝政的關注逐漸減少。
    關龍逄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擔憂。他再次進宮勸諫姒傑:“吾後,如今夏朝國力尚未恢複,內有民生艱難,外有商聯盟虎視眈眈。您應將心思放在治理國家上,不可因女色而荒廢朝政啊。”
    姒傑聽後,心中不悅,但關龍逄畢竟是朝中老臣,對夏朝忠心耿耿,他也不好發作,隻是敷衍道:
    “關老,孤心中有數。妹喜之事,孤自有分寸。如今夏朝局勢雖艱難,但也非一朝一夕能改變,孤也需適當放鬆,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關龍逄無奈地搖了搖頭,退了出去。他深知姒傑已經被妹喜的美貌迷惑,恐怕一時難以清醒。
    而此時的夏朝,在姒傑對妹喜的沉迷中,局勢愈發嚴峻。國內民生問題愈發突出,百姓對繁重的賦稅和勞役怨聲載道;邊境上,商聯盟又在蠢蠢欲動,時刻準備著給夏朝致命一擊。
    在夏朝宮廷內,妹喜雖然享受著榮華富貴,但她心中卻有著自己的憂慮。她雖為有施氏族人,因部落危機被獻給姒傑,但她在與姒傑的相處中,也漸漸對他產生了感情。然而,她看到姒傑因自己而荒廢朝政,心中十分愧疚。
    一日,妹喜對姒傑說道:“陛下,妾深知陛下對妾寵愛有加,但如今夏朝局勢艱難,妾不願因自己而讓陛下分心。陛下還是應以國家為重,多關心百姓和朝政大事。”
    姒傑看著妹喜,心中感動,說道:“愛妃能如此深明大義,朕深感欣慰。隻是朕與愛妃相處,方能忘卻諸多煩惱。不過愛妃既如此說,朕以後會多花些心思在朝政上。”
    但說歸說,姒傑依舊難以割舍對妹喜的寵愛,隻是偶爾會強打起精神處理一些政務,大部分時間還是與妹喜相伴。
    而在這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局勢下,夏朝的未來愈發撲朔迷離。商聯盟在等待著夏朝露出更多破綻,以便發動致命一擊;而夏朝內部,因姒傑對妹喜的沉迷,各種問題不斷累積,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降臨。
    與此同時,有施氏雖暫時逃過一劫,但元氣大傷。袁轡回到部落,看著破敗的家園,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有施氏要想恢複往日的生機,必須依靠夏朝的支持,但又擔心夏朝隨時會再次對他們下手。於是,袁轡一麵安撫部落百姓,組織重建家園,一麵暗中加強部落的防禦,以防不測。
    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有施氏百姓對夏朝的態度也十分複雜。一方麵,他們感激夏朝放過了他們;另一方麵,又對夏朝的征伐心有餘悸。
    一些百姓私下裏抱怨道:“都是因為夏朝,我們才遭受如此大的苦難,如今雖暫時保住了性命,但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
    而在夏朝的其他部落,看到有施氏的遭遇,也都暗自警惕。他們擔心自己哪一天也會因一些小事觸怒姒傑,落得和有施氏一樣的下場。
    這種擔憂在各個部落中蔓延,使得夏朝內部的凝聚力逐漸下降。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下,夏朝如同坐在火山口上,隨時可能爆發更大的危機。
    姒傑能否在妹喜的影響下清醒過來,重新整頓朝綱,帶領夏朝走出困境?商聯盟又將如何利用夏朝的內亂,實現他們的野心?而有施氏在未來的局勢中,又會扮演怎樣的角色?一切都充滿了未知。
    在夏朝的朝堂上,大臣們也對當前的局勢憂心忡忡。伯靡對季抒說道:“如今吾後沉迷女色,對朝政懈怠,這可如何是好?商聯盟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若我們內部再不團結,齊心協力應對,夏朝危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季抒也滿臉憂慮地回應道:“是啊,關老多次勸諫,卻效果不佳。我們也應想些辦法,讓吾後重新重視朝政才是。”
    於是,大臣們私下裏商議,決定聯名上書,再次勸諫姒傑。他們在奏章中言辭懇切地寫道:
    “吾後,自妹喜入宮以來,陛下對其寵愛有加,此乃人之常情。然而,如今夏朝內憂外患,民生艱難,商聯盟虎視眈眈。”
    “陛下應效仿先王,以天下蒼生為念,勤勉朝政,重振夏朝雄風。若繼續沉迷女色,荒廢政務,恐夏朝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大臣們將奏章呈給姒傑後,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姒傑會作何反應。而此時的姒傑,正與妹喜在宮中嬉戲,看到奏章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心中雖有些惱怒大臣們的直言,但也明白他們所言並非毫無道理。
    妹喜看到姒傑臉色不對,關切地問道:“陛下,發生何事了?可是奏章中有什麽讓陛下不悅的內容?”
    姒傑將奏章遞給妹喜,說道:“愛妃,大臣們聯名上書,勸諫孤要以朝政為重,不可因你而荒廢政務。”
    妹喜看完奏章後,心中自責,說道:“陛下,都怪妾不好,讓陛下為難了。妾懇請陛下聽從大臣們的建議,以國家為重。妾以後會更加謹慎言行,不再讓陛下分心。”
    姒傑看著妹喜如此懂事,心中的惱怒消散了幾分,說道:“愛妃不必自責,孤知道你並無過錯。隻是孤一時難以割舍與愛妃相處的時光。既然大臣們如此進諫,孤會考慮他們的建議。”
    然而,姒傑雖口頭上答應會重視朝政,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依舊難以完全擺脫對妹喜的沉迷。他隻是稍微增加了一些處理政務的時間,但大部分心思還是放在妹喜身上。
    夏朝的局勢,並未因大臣們的勸諫而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反而在各種矛盾的積累下,愈發岌岌可危。
    在夏朝的民間,百姓們的生活愈發困苦。由於姒傑對朝政的懈怠,許多利民政策無法得到有效執行,加上長期戰爭帶來的破壞,農田荒蕪,糧食減產,物價飛漲。百姓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賣兒鬻女,四處逃亡。
    “這日子實在沒法過了,到處都是災荒,官府也不管我們死活。”一位逃荒的老人哭訴道。
    “是啊,聽說都是因為大王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才導致如今這個局麵。”旁邊一位年輕人附和道。
    民間的怨言越來越多,對姒傑的不滿情緒也在不斷蔓延。而此時的夏朝,不僅要麵對內部的民生危機和人心離散,還要時刻警惕商聯盟的進攻。
    商聯盟已經察覺到夏朝內部的混亂,正在積極籌備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試圖一舉消滅夏朝,實現他們稱霸天下的野心。夏朝,正處在風雨飄搖的邊緣,等待著它的,究竟是重生還是覆滅,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喜歡穿越,從原始山洞開始請大家收藏:()穿越,從原始山洞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