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字數:10474   加入書籤

A+A-


    由於大明禁海多年,靠近小琉球一線的大明沿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朱元璋在位時遷入的幾十萬人,分得的土地又貧瘠產量又低,時不時的就有一幫子膽大的吃不上飯的聚在一起吃、搶大戶。地方父母官也知造成這種混亂的根源在哪也是沒有辦法,殺雞駭猴也要看情況不是。
    所以當刑部行文至沿海各州府時受到了他們的真心歡迎,紛紛上表對朱棣和頂頭上司歌功頌德。
    於是乎罕見的案件處理數量和速度發生了。各州府所有監獄除了罪大惡極的全部判罰沒家產全家流放小琉球。使監獄瞬時一空,連獄卒都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裁員丟了飯碗。
    剛開始的時候一些不明真相的小偷小摸還喊冤叫屈的,咱們就偷點東西就全家流放了,什麽時候大明律改的這麽嚴了?
    嗬嗬……地方官府的工作人員笑眯眯地告訴大夥兒,不服可以上訴,等改判了你們全家可以再遷回來……
    什麽?賠償?你腦子秀逗了,這是永樂十八年,這是1420年,這是600年前,這不是2020年。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從起初的怨聲載道,再到後來大夥兒求著官府發配,明顯是大家都知道了凡是發配到小琉球的罪犯去了就變成良民了,有肥沃的土地和幾間瓦房,耕作幾年後便可以得到房契和地契。
    搞基礎建設的時候凡是出工的人皆有一份工錢,但這錢你拿不到,王文樂哪有那麽多現銀,不過等你拿房契和地契的時候這錢就衝抵了。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王文樂也不是救世主。
    但是~隻要你勤勞肯幹,通過勞動最終你就可以擁有這些。
    對於那些無藥可救的人,王文樂則全部強製送他們去挖礦去了。
    不是說家中有礦心中不慌嘛!
    就讓他們以礦為家吧!
    這是600年前,王文樂不但知道與時俱進,自從穿越了以後他又懂得了與時俱退,管你是先進的還是超前的思想和理論適合當下大明這個時代才是最好的政策。
    你隻要讓這些大明百姓明白,跟著他的人,勞動就有回報,勤勞就能致富,這就足夠了。
    不管王文樂有什麽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目標,隻要他堅定不移地高舉這個旗幟,這些個大明的百姓就會和毫不遲疑的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
    咳~咳~前提是這要在600年前。
    尤其積極的是從小琉球遷過來的那些人,他們知道那邊土地肥沃,糧食高產,而且這次還給解決土地和住房,更是想著要回去。
    可是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罪犯才有這種待遇,必須要流放過去。
    於是就有了張三家丟了一隻雞,隔壁李四打著飽嗝過來告訴張三雞是他偷的,剛剛燉了吃了,趕緊去報官的故事。
    張三一看他這鄰居也夠光棍的,大言不慚地,臉皮倒是夠厚的。
    平時大夥兒也不錯,遇事也力所能及的伸伸手、幫幫忙,鄰裏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雖然他也窮,但為了一隻雞就把這家夥弄進去也不合適,於心不忍,還是原諒他吧……
    於是張三就告訴李四,下次想吃雞別偷了,提前打個招呼,咱殺雞招待你,我不是也能吃兩口,為了一隻雞傷了鄰裏和氣還不至於吧。
    李四愣了愣便向張三道歉,他沒提前說明原因是想令張三發怒而去告官,又不想真的做壞事傷了和氣,其實是想發配去小琉球,他便將見聞告訴了張三。
    張三聽了也想去,於是兩人商量好就去了官府,大老爺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心道你倆當本官是傻子,你先偷他一隻雞,然後他再偷你一隻雞,還要本官主持公道,竟敢戲耍本官……
    於是他便笑眯眯的說道:“按道理嘛,你們互偷雞抵消了贓物,隻要你們不告,本官就不究。
    按律法嘛,怎麽滴,想流放?要沒收家產滴?想清楚了沒有?背井離鄉可不是那麽好玩的。
    念你們是初犯,也不追究你們藐視公堂之罪,本官就當你們沒來過,撤了訴狀回家去吧……”
    回家?大老爺,您看小的們好不容易來一趟,您就給判了吧。小的們謝大老爺了,給大老爺叩頭……
    最終這倆在官府工作人員的監視和護送下興高采烈地回去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去碼頭集合去了。
    這種現象各地皆有發生,大多數人,尤其是在知道那邊給地、給房的之前已經在小琉球生活過的群體知道的更清楚,因此更是希望流放過去。
    在官府故意放水,有意遷走者刻意為之,各州府的流民、貧民和囚徒基本上被流放一空。
    那個時候還沒有相關的階級矛盾理論的知識,不過民以食為天,百姓離不開土地,通過土地獲得口糧和其它副產品甚至致富大家還是都明白。
    為什麽每個新王朝建立之初隻要君王不作死它就發展的那麽富裕?
    當時各個階層的人,有的親眼目睹、有的親身經曆、有的親身參與了舊王朝的覆滅,都知道隻有百姓富足天下才能長久太平。
    封建王朝的財富在哪裏?都在地裏,所以首先要有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肥沃的土地,產量高嘛。
    而這時候的統治階級也知道百姓失去了土地意味著什麽,再加上鬧了那麽多年革命,十室九空,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大量的無主土地無人開墾,所以國朝初期兼並了這些無主的土地也沒關係。
    土地的供求關係決定了大明和地方政府的富裕和河蟹,而流民和貧民的多寡決定了當地的土地供求關係、穩定程度和緊張狀態。
    不過凡是皆有多麵性,王文樂這樣遷徙人口,當地的大地主階層不願意了,這幫窮鬼都跑了,老子的地誰來租種?
    即使知道是皇帝的旨意那也是皇帝聽信了佞臣的讒言佞語而被蒙蔽了。
    於是很快與之有切身利益的南京方麵的諸位大臣便收到了訴苦信,大意就是佞臣王文樂大量遷徙人口去小琉球,造成當地人口流失嚴重,致使大量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此等人心惶惶、動搖國本的狀況如果不盡快製止令我等士紳憂心不已……
    這確實讓王文樂感到不高興。
    特麽吃相不要這麽難看好不好?
    於是很快就有人上奏折開始彈劾王文樂,咱們同意給他小琉球可並沒有讓他遷人口,這可是有違太祖之祖製、他這是圖謀不軌、聚眾謀反、藐視太祖和聖上、大逆不道等等一十八條罪狀。
    然而奏折遞上去之後皇上那邊也沒什麽反應,留中了。
    在朱棣那個時代內閣隻是個秘書的角色,文人的地位遠沒有朱棣之後那麽高,所以大家也靜觀其變,不敢過度的刺激朱棣,惹怒了皇上,把這一年多已經閑著的錦衣衛再給用起來那可就麻煩了。
    然後過了半個月,宮中卻傳出了小道消息,原來這個王文樂是皇上亡故的四皇子朱高爔……
    果然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幸虧大家小試了一下就趕緊收手,差一點就捅了馬蜂窩……
    然後,彈劾王文樂還在繼續……
    雖然王文樂是皇子,但文人的氣節還是要有的,遷人口入小琉球這是有違祖宗之法,我大明以孝治國,他個孫子輩的竟敢違背爺字輩的政策,這是不忠不孝!尤其是要好好學學他大哥太子朱高熾~
    不過這次奏折遞上去之後很快就有聖旨了,大意就是太祖將小琉球的百姓遷入內陸之後,小琉球已經成為荒廢之地。四皇子朱高曦認為這荒廢之地也有其用處。吾不用時海盜盤踞於此、補給於此,那麽此地便成了海盜的窩子。
    因此高爔認為首先應該清剿盤踞此地的海盜,徹底解除其對沿海州府百姓的威脅。
    其次,尊祖製將良善之民盡遷內陸,那麽小琉球即可視為天然的牢獄,盡遷內陸之囚徒至此,給予土地、耕具種子和牢房令其勞動改造,除上繳部分口糧外,餘者視其勤懶而自生自滅。
    而我大明用這部分上繳的口糧,隻需派遣一隻為數不多的水師守住島的四周,嚴令不許片板下海,若有違犯可就地斬立決即可。如此一來即可解決各州府囚徒處理的難題,又可解決囚徒再次出獄作惡百姓的難題,更可解決充軍至邊鎮導致軍士戰力下降的問題。
    至於流民外遷則可更好的解決各州府治安下降和無法安置的難題。
    得此策,朕心甚慰,太祖曾雲:“吾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由此可見太祖是何其的愛民如子,希望將這軍費開支節省出來留給萬民共享,朕不如太祖,朕慚愧呐!
    朕也想給咱大明的百姓省點錢,每每想來夜不能寐,殫精竭慮,不得其法,導致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有道是主憂臣辱,朕之四兒得知朕之心病遂獻此策,立解朕之所慮。
    朕細細思之頓覺此策妙極,荒廢之地,天然牢獄、勞動改造、自食其力、以囚養兵、自給自足。妙極啊妙極~
    現在朕也可以召告天下:“吾治囚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現在朕也可以召告天下:“吾治流民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由此可見吾兒高爔忠義仁孝之子也,即秉承了太祖之製,又沒有像朕一樣抱著祖製食古不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此實乃是朕之麒麟,朕相信待其就藩之後必定代天子牧守一方,定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朱棣聖旨一出可把這幫人打臉給“啪啪啪”地打完了,看看朕和你們說的剛好和朕相反,你們想的剛好也和朕相反。
    嗬嗬,朱棣當時就是這麽開心。
    嗬嗬,老子還就他麽惡心你們了。
    嗬嗬…
    大家確實給惡心壞了,可這聖旨沒毛病,誰敢說百姓是為了流放而犯法的?事實雖然是這樣的,可要是擺在朝堂上講,這不是明著說官府無能,百姓寧可流放也不呆在原籍,那不但把所以地方官給得罪了,朝中大佬也得罪完了。這他麽的就是一泡*也要咽下去。
    看看,主憂臣辱都出來了,如果說不過就甭說了,各位大小臣工都準備上折子請罪吧……
    另外告訴那幫人別頂著幹,不想被流放該吐得都要吐出來……
    於是請罪的折子,內地各府根據邸報聞風而動請求將囚犯和流民遷至小琉球的折子堆滿了朱棣的禦案……
    朱棣並非輕視文人,也並非與文人過不去,他隻是想挫挫這幫家夥的銳氣,文化水平高也要學以致用。
    治國,尤其是盛世就更需要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來參與其中,徒有虛名的書呆子還是要乖乖地服氣。
    沒看朱棣創造性的成立了內閣,將拔尖者置於這內閣之中磨礪,問政、參政、議政、決議等皆在內閣之中由朱棣拍板,此內閣非之後的內閣,決策權妥妥的在朱棣手裏,你可以反對,但你還要按照朱棣意思來辦,雖然都叫內閣可朱棣之後的大明皇帝就沒朱棣這個待遇了。
    朱棣並非不知人口的重要性,但王文樂通過太祖之口已經傳達給朱棣另一層意思。過猶不及,雖然要想國家富強人口是關鍵,而人口的增加又與耕地的供給平衡是至關重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嘛,人多地少吃不上飯的時候就要天下大亂了。
    所以一方麵要嚴禁當權者兼並土地,這是曆代明君皆知的,但是這肯定不行,曆朝曆代的明君誰敢說後代沒有幾個不肖子孫,若不是這些蠢貨作死怎麽會出現王朝更替。
    因此朱棣準備停止折騰與民休息,再加上後麵那個不成器的孫子也要休息,這就意味著大明的人口會很快的膨脹起來。
    朱棣想自己已知天命,又通過高爔知道了大明的未來,起初有心廢了太子扶高爔登基,畢竟高祖相中了高爔也就意味著高爔才是真龍。
    可為了天下太平,不落這幫人口實,比如什麽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如果廢了高熾恐怕真會給他們一個亂的理由。
    朱棣當然比康熙厲害多了,康熙敢廢太子他當然更敢,問題是朱棣自己身上還背著一個正統的問題,他這個位子是從他侄子手裏奪過來的。
    這個問題在當時其實非常嚴重,有多嚴重?粗俗的人隻能打個粗俗的比方。額……就如同那女人的*節。武死戰、文死諫,君辱臣死……所以文臣武將皆有節*。
    沒想到的是建文帝想學漢武帝妥妥的收拾幾個皇叔結果給搞砸了,朱棣居然打到南京城。
    這就讓大家尷尬了,按照劇本繼承正統又擁兵百萬大軍的建文帝應該像撚死個臭蟲般的摁死朱棣,可朱棣就這麽奇跡般的翻盤了……
    如此,到底是和建文帝一起去死呢還是……?
    朱棣這是打了大明全天下精英的臉,除了自盡的大臣,剩下的大臣們節*呢?
    人家貞潔烈女犧牲了還要立牌坊甚至立碑,你這個不爭氣的建文帝讓大家何去何從?
    好尷尬……
    至於建文帝從地道裏跑出了南京城外這個在當時那個年代還有市場,可在現在這個時代估計這個不算是燒腦的問題。
    有沒有這種可能,王文樂穿越了,然後在南京城外的某個不起眼的地方念了一句咒語,然後突然打開了一個秘門……
    王文樂摸進去之後潛入了建文帝的寢宮,打暈並活捉了建文帝之後利用各種辦法遙控指揮了叔侄之戰,活捉了朱棣……
    從此之後王文樂過上了快樂幸福的帝王生活?
    這玩意兒有人守著就不是秘道,沒人守著確實是秘道,關鍵是建文帝睡覺能踏實嘛?你能睡得踏實嘛?
    可沒這條秘道建文帝是如何出得了禁宮?出不去怎麽出家當和尚的?怎麽出海到南洋諸島嶼的?
    明知方孝孺名滿天下,大明讀書人的導師,文心所向幹嘛不一起走,難道方孝孺不抵十萬大軍?
    王文樂這麽傻也會帶著這幫老家夥一起逃,否則孤家寡人的能幹啥?
    傻了吧……
    好慚愧……
    可這個故事一定要有,必須要有,雖然不能簽約,不能封推,但傳說就是這麽樣,據實寫就是這麽任性~
    建文帝活著就是大家的希望,就是偽帝朱棣的噩夢,所以大家要保存這有用之身與偽帝周旋,待我真帝舉起義旗,屆時天下有識之士一呼百應,推翻偽帝迎我建文帝重歸大寶。
    到那時我等再向建文皇上奏請委身事賊之罪,要殺要剮絕無怨言,比起能夠光複大明建文正統,犧牲我等臉麵、名聲又是何等的渺小。
    昔日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今日我等投降朱棣卻是為了留下我等有用之身設法他日能夠迎回建文帝,死尚不具,何況投降,諸公隨我一起去投降吧……
    好一番有理有據的說辭,我竟無言以對……
    因此,如果這次朱棣再廢了太子朱高熾……
    這幫文人感覺心好累,誰能告訴在下怎麽寫太子朱高熾的黑材料……
    可是大家合計來合計去都認為寫朱高爔的黑材料更簡單,簡單到隻要弄死他,然後再給他扣上擁兵自重、圖謀不軌和聚眾謀反就KO他了。
    然後朱棣就會打消廢太子的念頭,一切都回到了原來,嗯,其實就是多了個朱高爔,這家夥也不知道從哪裏蹦出來的,現在把他消滅了,麻煩也消失了,這種感覺真好了……
    這才是朱棣投鼠忌器的原因,哦~你不是老鼠,咱們換一個投虎忌器……
    總之不作死就不會死,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君王之一的永樂大帝怎麽會犯這種幼稚園級的錯誤。
    因此就讓他們去粉飾仁宣之治去吧,從此以後你們繼續玩大明,老子給老四開個小明,咱們各玩各的。
    諸位,劃重點了,請打開大明地圖先找到“安南”,對,為什麽朱棣要違背太祖的“不征之國”的承諾,滅了安南。
    直到現在安南的曆史書上還有抗擊大明外來侵略的史實。
    可是交趾在漢朝的時候就是漢人的領土,隻是那時候的通訊極為不便,這近兩千年交趾就這麽在王朝興盛的時候回歸,在王朝衰落的時候叛離。
    看看不征之國的名單就知道明太祖沒那個遠見和眼光。
    或者是隻有朱棣才明白太祖的眼光異常毒辣,這個名單其實就是用來撕毀的。
    好得意……
    嗬嗬……正反話都讓我說了~
    那時候占城還受大明的庇護,安南就那麽一點,這破地方有什麽可令朱棣連他爹和他自己兩位皇帝的臉都不要了?
    這個其實要好好想想,絕對有貓膩。
    我能想到的……
    寶藏?這個真沒有。
    美女?就像朝鮮一樣,下個詔書,隻要他們有早就屁顛屁顛的送來了。
    穿越者?現在誰還沒點穿越或重生的經驗,我就懷疑黎利不是穿越就是重生,他怎麽就把時機把握的那麽好,或者運氣那麽好,或者趕上大明兩代天子和大臣都是S13?
    沒辦法,隻能說S13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這是朱棣的感悟,自從知道了大明的未來發展方向……
    朱棣也真是無語了,咋智商差距就這麽大呢?
    現在找地圖上安南向西看,有什麽?鄰居就是老撾宣慰司、在過去呢?
    哇!緬甸(這個名字明朝就在用了所以我也用)、暹羅(用這個名字是我故意的我不想用現代的名字引起不必要麻煩的大部分,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由於安南並入了大明之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安南成了大明進入中南半島前進基地了。
    看到這裏要是還看不明白朱棣為什麽不要13臉了那就別看了。
    既然看了中南半島了那就向南再看看舊港宣慰司,囊括了南洋諸國。
    這下明白了,朱棣之心路人皆知。
    其實沒幾個人知道,之前提起明成祖朱棣我隻知道北京城是他搞的。
    後來才明白那幾次偉大的鄭和下西洋要是沒有朱棣的全力支持鄭和想都別想。
    這是書本本沒講明白的知識,需要咱們自己來悟。
    所以朱棣就把小琉球給了朱高爔。
    看地圖~小琉球向南離呂宋不遠了,這就是朱棣的戰略布局。
    中南半島及南洋諸島朱棣的棋子該落得都落了,既然大明不要那就隻有給小明好了。
    王文樂~現在正式改名朱高爔,因為皇上的聖旨已經說明了。
    朱高爔沒想到朱棣會把火炮和火槍那幫老工匠一分為二給了自己一半的人手。
    的確敞亮~
    此時的小琉球猶如一張白紙,任由朱高爔揮毫潑墨,盡情發揮。
    現在他終於有了一個實際意義上的據點,隨著大明境內不斷遷徙而來的人口充實這片空曠的土地,最終使之逐漸火熱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