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整頓
字數:4617 加入書籤
朱允炆微微一歎,以如今這般模樣的京師三大營,別說與建奴去作戰,便是守衛這偌大的京城,也是不大可能了。革故鼎新勢在必行!
看到朱允炆三人來到營門口,幾個守衛在營門口的老卒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名老卒將手中的燒火棍往三人身前一攔喝道:“軍營重地,閑人免入!三位貴人若是有事,請遞上名貼,小的可代貴人前往通傳。”
朱允炆微微一笑道:“此刻正在營中值守的將官是何人,你去稟告一聲,就說大明太子殿下與長公主殿下駕臨,也不需要他前來迎駕,隻需將營中將士召集,太子殿下自有詔令通告。”
幾個老卒臉色一變,慌忙分出一個老卒,飛快的向軍營中跑去。朱允炆淡然一笑,隨即便帶著太子與公主慢步走進軍營,向著校場而去。
不一會,還沒等朱允炆三人走進校場,便有一軍營將領慌慌張張地從營中跑了出來。遠遠地便單膝而跪:“五軍營千戶馬林叩見太子殿下,叩見公主殿下!”
太子朱慈烺看了看向自己微笑示意的老祖朱允炆,小臉一板嚴肅地說道:“免禮,馬千戶,此時軍營中有多少將士?你去擊打聚將鼓,本宮要檢閱我大明守衛京師的
朱允炆微微一歎,以如今這般模樣的京師三大營,別說與建奴去作戰,便是守衛這偌大的京城,也是不大可能了。革故鼎新勢在必行!
看到朱允炆三人來到營門口,幾個守衛在營門口的老卒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名老卒將手中的燒火棍往三人身前一攔喝道:“軍營重地,閑人免入!三位貴人若是有事,請遞上名貼,小的可代貴人前往通傳。”
朱允炆微微一笑道:“此刻正在營中值守的將官是何人,你去稟告一聲,就說大明太子殿下與長公主殿下駕臨,也不需要他前來迎駕,隻需將營中將士召集,太子殿下自有詔令通告。”
幾個老卒臉色一變,慌忙分出一個老卒,飛快的向軍營中跑去。朱允炆淡然一笑,隨即便帶著太子與公主慢步走進軍營,向著校場而去。
不一會,還沒等朱允炆三人走進校場,便有一軍營將領慌慌張張地從營中跑了出來。遠遠地便單膝而跪:“五軍營遊擊馬林叩見太子殿下,叩見公主殿下!”
太子朱慈烺看了看向自己微笑示意的老祖朱允炆,小臉一板嚴肅地說道:“免禮,馬遊擊,此時軍營中有多少將士?你去擊打聚將鼓,本宮要檢閱我大明守衛京師的虎賁,去吧。”
遊擊馬林低著頭沒敢站起身來,遲艾著道:“回稟殿下,此刻軍中將領大多都在京城裏,留守在軍營中的,原本還有遊擊將軍李興國將軍,隻是就在今日早晨時,李將軍家裏來人報信,有急事回了京城家中。現在尚還在軍營裏值守的,軍職最高的也就是卑職,其他的都是些百戶和小旗等還在。”
太子朱慈烺有些不知所措,朱允炆伸袖一拂,將跪在身前的遊擊馬林隔空卷了起來,淡淡地說道:“你隻需要將軍營中的士卒都召集起來,讓太子殿下檢閱。至於其他的事情,你無需理會。”
馬林張嘴欲言,看了看淡漠的朱允炆,又忍了下去,再度向太子與公主行了個禮後,轉身跑向聚將鼓,拿起鼓槌用力的敲了起來。
沉悶的鼓聲一下一下地回蕩在軍營上空,沉寂的軍營猛然炸響,四處人聲鼎沸,亂糟糟地比菜市場還要吵鬧。
朱允炆冷著臉,身邊站著的太子朱慈烺和公主朱微娖也同樣冷著個小臉,靜靜地站在點將台上,靜靜地看著軍營裏的士卒們紛紛吵鬧著跑向校場集合。
隻看著這些或老或少,或病或殘,就連手中的兵器都拿不齊全的士卒們,朱允炆心中忍不住一聲長歎。大明延續了三百年了,當年名震天下的三大營,如今也腐朽不堪,再經不起戰陣了。
召集的時間足足過去了整整一個時辰,校場外再也沒有新的士卒來到。遊擊馬林忐忑不安地走到太子身邊:“回稟殿下,所有兵卒已經到齊……”
看著校場上站著的不足兩千人的陣容,太子啞然的回頭看向朱允炆,朱允炆搖了搖頭,就這兩千來人,把老弱病殘去除,能夠還剩下七八百青壯,就已經相當的不錯了。
“馬遊擊,你去傳令,讓年齡超過三十五歲,低過十八歲的,身患疾病的,家中獨子的士卒都出列。”
馬林正要轉身去傳令,太子稚嫩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等等,馬遊擊,你待會把營中的百戶小旗等人叫來,如果合適的話,這些人本宮會帶入新軍重新操練。
至於那些未在軍營中的將領們,不管他之前是國公還是王侯,在今日之後,大明戍衛京師的軍事力量體係中,將再也沒有他們的位置存在。”
馬林心頭劇震,之前隻是聽聞宮裏會對京師三大營進行整改,沒想到,這整改的力度,竟是如此之大,大到沒有人可以輕易承受!
隻是現在軍營之中也隻有他的官職最高,那些高階將領們,平時也都住在京城之中,連軍營都很少回。此時想要去知會一聲,馬林隻想說:這事,真的太難!
現在不是講義氣的時候,如今正逢朝廷整頓京營,太子殿下又在當前。最好的選擇,就是抱緊了太子殿下的大腿,哪有空去管其他人的死活。
心思瞬間百轉千回的馬林,心中很快便有了決定,莊重地向太子朱慈烺回了禮,轉身飛快的奔向軍營,不一會就將留守軍營的其他千戶百戶小旗聚攏,帶到了太子的跟前。
太子朱慈烺看了眼朱允炆,努力地嚴肅著小臉,一板一眼地向著眼前的低紙軍官們下令:“皇上有旨,令本太子重整京師三營。從即時起,爾等眾人為新京營首批軍官,從即時起,爾等暫由千戶馬林為首,淘汰以往京師三營中的老弱病殘,隻留年齡十八至二十八歲之間的青壯。
統計出被淘汰的老弱病殘,安家費用報與本太子,由本太子統一付予。別外,爾等再去京師外圍的流民營地,征招青壯填充入伍。安家費用仍報與本太子,由本太子統一付予。新的軍士月例,每月二兩銀子,將由太子府統一發放。
現在,爾等已經歸於本太子麾下,爾等軍職將重新安排,本太子不管爾等之前是何軍職。現在,發布本太子的第一條軍令,爾等清理出軍營後,前往流民營征兵,能征來百人青壯,本太子就任命他為百戶,征來千人,就為千戶。若是你能征來五千人,那麽恭喜你,你將成為新的京營參將。但隻有一條,不準用強。行動吧!”
一眾千戶百戶小旗們聽到太子的命令,個個心中狂喜,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哪還能呆得住。紛紛向太子行禮後,腳步匆匆地四散而去。
朱允炆帶著太子和公主走進軍帳坐定,神識一掃,伸手一招,破空而來幾本書冊,正是京師三營的賬冊和軍士名冊。無須細看,朱允炆便了然這些賬冊的內容。翻開賬冊,將賬冊裏的漏洞,一一指給太子與公主,讓他們細細思考其中的錯漏。
而此時的朝堂上,文官係統在首輔周延儒的率領下,依舊在頑強地與崇禎爭辯,細數太子掌軍的危害,細數重用太監的危害,哭訴皇帝不能違反大明祖製。
武勳係統則以成國公朱純臣,嘉定伯周奎為首,強烈反對太子出宮執掌京師三大營。畢竟,京師三大營一直就是武勳們的自留地,吃著空晌,又不用上前線,這樣的好事,若是被太子出宮攪亂了,他們的損失就不要太大了哦。
一時之間,倒也沒人再提起妖道禍亂宮闈。
有老祖撐腰的崇禎,明顯腰杆直了,語氣也重了不少。完全沒有理會文武大臣們的吵鬧,自顧自地下著旨意,召秦良玉、馬祥麟、何可綱、曹變蛟、周遇吉等武將紛紛進京,這些有名有姓的武將倒還好說,可是那個江陰典吏是怎麽回事?那個鄭森又是哪裏冒出來的?
武勳們更是心驚肉跳,這征召進京的都是武將,是不是說,這些武將都進入到太子麾下,執掌京師三大營?那他們這些武勳們,今後還能幹些什麽?沒了京師三大營,今後的日子要怎麽過?
朝堂上的武勳們並不知道,就在他們與皇帝爭辯不休的時候,太子已經出宮進了三大營的駐地,已經開始了整頓三大營的工作。並且,由整頓而引出來的貪/腐問題,將有大量的武勳獲罪入獄。
依照崇禎的脾氣,是要大開殺戒的。不過,已經是仙人的老祖並不讚同,認為這有傷天和。何況,老祖也說了,今後的大明,需要大量的人手。與其將這些貪/腐的官員抄家滅族,不如讓他們用今後所有的日子,來為大明的崛起付出一生的勞作。
朝堂上依舊在吵鬧不休,司禮監方正化帶著兩百內監與三百錦衣衛,已經趕到了京師三大營的駐地,聽候太子殿下的調遣。
對於方正化,朱允炆還是挺欣賞的。在所有人都降了闖賊李自成的時候,是這個司禮監太監,帶著隨從與其他四名大太監高時明、李鳳翔、諸憲章和張國元,拿著簡陋的武器戰到了最後,最終殉國遇難。
方正化的帶隊前來,正好讓太子有了人手,在太子的吩咐之下,方正化帶著數百內監與錦衣衛,順著京營名冊的漏洞,四散而去開始抓捕名冊漏洞顯示出來的京營各級將校,以及之前無人能動敢動的武將勳貴,士子名流和豪商。
一時之間,京城雞飛狗跳,大量之前百姓眼中的高貴達人紛紛被錦衣衛押解進京營。勳貴達人們的憤怒叫罵,引來的卻是百姓的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