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如此招工

字數:4591   加入書籤

A+A-


    管鳴善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落風鎮,瑣碎事這麽多,這些天忙得他腳打後腦勺。
    鞋子都跑破了好幾雙。
    連帶著管萬裏,管元長兩個不擅長跟女人打交道的嫩瓜,臉皮都修練得厚了幾層。
    “世子妃,來的軍眷對咱們分的田地不滿意。嫌棄太遠了,打理起來不方便。問是不是能分到鎮子外頭的村子。”
    管月嬈額頭抽抽疼。
    她為了充實落風鎮人氣,大張旗鼓把人搬遷進鎮上,這人氣好不容易才足了些,整個鎮子的經濟眼瞧著馬上就能盤活了。
    現在要住回村子裏?
    後槽牙磨得吱吱響。都是陸尚安整出來的事!
    “世子沒有派人去解釋嗎?住進鎮上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全著想。”
    北地一馬平川,東胡烏桓的騎兵一來,能跑得過人家四條腿?
    陸尚安弄出的事,現在把事推給她?
    來了這麽多人,打了她一個措手不及。
    “世子回武門關了。派去的人沒能安撫住大家,那些軍眷還是想求見世子妃。”
    見她?這麽多人她見得完嗎?
    頭疼。
    “來的軍眷主要還是覺得住在鎮子上拋費太大,柴禾都要花錢買。分的宅子前庭後院也不夠大,嫌種不了多少菜。說雞窩牛棚都沒法搭。”
    又嫌分的田地離鎮上太遠。打理莊稼不方便。
    眾口難調。
    管月嬈何嚐不知道。
    落風鎮的原著民吃夠了打仗時不時被外敵滋擾的苦,她一說叫大家搬進鎮子,條件一開,大夥都開開心心地搬進來。
    雖然打理莊稼不如在村裏,在門前屋後那麽方便,但安全。
    哪個地方比住在鎮上安全。
    鎮上現在修了厚厚的城牆,夜裏倒在床上就能睡安穩,不用在枕頭底下藏把柴刀。
    但來的軍眷沒經曆過那些提心吊膽的日子。不少人心頭有落差,抱怨不斷。
    “你貼個告示,不願住內城的,就住到外城去。嫌棄落風鎮條件不好的,歡迎他們去別處安置。”
    不伺候了。
    當初從鎮上從村子裏搬走的,現在後悔想回來,她都沒讓。
    來的這些軍眷多數不肯落籍,又不是她落風鎮的人,懶得慣著他們。
    “咱們雜貨鋪賣的煤球比燒柴禾成本低,你叫人再多多宣傳。以後落風鎮砍伐會有定數,像之前那樣無序地砍伐,整個落風鎮很快就會成荒漠。”
    “是。”
    “至於到城外打理莊稼不便這事……”
    管月嬈思慮半晌,“若張大人來了,你讓他來見我,我剛好有事打他商議。”
    “是。”
    天蒙蒙亮,萬氏送兒子出門。
    “兒啊,你放心在大營呆著,別擔心我們。如今咱們一家來了北地,分了這麽好的宅子,這麽多田地,又一家子團聚,再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萬氏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
    分了宅子,她領著兩個兒媳和三個孫子女很快就把宅子收拾好了。
    田地也去看過了,都是肥田。比他們佃地主家的田地還要肥。莊稼一定能得大豐收。
    她現在就盼著世子妃能分下糧種,等春耕好種下去。
    三十畝地,大白米飯都能隨便吃了。
    陶勇點頭,看向出來送行的老娘和妻子,叮囑妻子:“娘子你替我照顧好娘和咱兒子及兩個侄女,要和大嫂好好相處。”
    見妻子點頭,又對老娘說道:“娘,我給你留的銀子你別舍不得花,今年等我立功還會有賞銀的。家裏的田要是種不完,就花錢請人種,別把身子熬壞了。”
    “我兒放心,娘省得。”
    萬氏領著一家人一路往北投奔兒子,攢的那點家底和兒子讓人送回去的銀子都花盡了。
    以為來了之後要過苦日子了,沒想到來了之後,兒子又給了二十兩銀子。
    說是年前立了功分到的賞銀子。
    如今家裏有銀子,雖然不多,但家裏有地有宅子,儉省著花盡夠了。
    母子夫妻三人正在門口話別,隔壁卻傳來說話聲。
    “這落風鎮還是離邊關太近了,而且分的地又離鎮上太遠,咱們要不住到樂平縣那邊的村子?”
    “……你不是說之前你們軍中休假,將士們都是跑樂平縣那邊消遣嗎,想來你到那邊見咱們也不遠……”
    隔壁的聲音斷斷續續傳入。
    陶勇望了妻子和老娘一眼,“娘……”
    萬氏止住兒子,“娘覺得這落風鎮就很好。雖不如南邊繁華,但該有的鋪子都有,米麵糧油,針線布匹,樣樣齊全,賣價還比咱們南邊便宜。娘覺得這裏很好。”
    她才不想搬。
    她雖然沒見著世子妃,但世子妃能分給他們家這麽多田,又把一個鎮子經營成這樣,她覺得世子妃是個好人能人。
    包氏也點頭,“我也覺得這裏住著好。”
    以前他們一家住在村裏,鎮子一年都不去幾趟,現在直接就住到鎮上,想買什麽抬抬腿出門就能買到。
    實在是方便。
    分的地離得近,她還不依呢。
    地裏撒了農肥,被風一吹,住的近了,那味道是能聞的?
    這樣幹幹淨淨,又樣樣齊全的落風鎮,她很喜歡。而且她男人放了假,從軍中回來,半天都不到就回到家了。
    近得很。
    萬氏點頭,“對,娘和你大嫂你侄女都很喜歡這裏。”
    孫子孫女從來沒去過他們那邊的鎮上,如今就住在鎮上,隨時都可以出來閑逛,孫子女說烤肉店的肉好吃,春風樓的戲好看,快活得不行。
    鎮上有四個城門,把整個鎮子圍得密不透風,還有士兵看守,她根本不擔心三個孫子女在鎮上會出什麽事。
    “鎮上賣的東西比咱們那邊便宜。鎮民拿著戶籍買鹽才十文!”
    家裏再不用摳摳搜搜不舍得用鹽了。
    說到這跟兒子商量,“兒啊,娘想把咱一家落籍在這。”
    “娘,咱不回家鄉了?”陶勇有些詫異。
    他總會有退伍的一天,真不回家鄉了?
    “不回了。回去做甚。”
    萬氏說起來還很生氣。老頭和大兒子那樣死了,沒人幫他們主持公道,想起就是一肚子委屈和傷心。
    “不回了!”
    陶勇想起爹和大哥的死,也是一陣難受,“好。兒聽娘的。”
    萬氏和包氏送陶勇回軍營,剛走到城門口,又被城牆上貼的告示吸引。
    一家人都不認識字。
    陶勇上前去問守城門的同袍。
    見他是武門關士兵,守城門口的士兵很熱情地把告示上的內容念給他聽。
    “作坊招工?男女不限,八歲以上都可應征?”
    三人麵麵相覷,還有這樣的招工條件?
    “軍爺,作坊是作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