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成就感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鎮長辦公室內,馬修和林文賞此時已經各回各家。隻留下陳東萊一人。隻見他正一手拿著香煙,一手拿著座機聽筒,語氣和緩地說道:
“我能有什麽問題?小照,我是完完全全的家徒四壁,到現在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怎麽可能會貪汙呢?”
“得了吧你。”電話那頭傳來了明月照嗔怒的聲音:“你沒租房子倒是真的,隻不過整天住在縣招待所的套間裏白嫖公共資源罷了。論起享受的手段,誰能比得上你?”
陳東萊尷尬地笑了笑,知道辯不過她,隻能轉移話題:“我被帶走的那陣子,小曹給你打電話了?”
“不僅給我打了電話,還給佳佳和周不醒那邊也打了。”電話那頭的聲音由憤怒轉為擔憂:“佳佳慌得不行,托他們省計委的副主任,直接把電話打到你們永安縣裏。”
陳東萊悚然一驚,“省紀委?至於嗎?”
片刻後,他才反應過來,應該是齊佳佳工作的計劃委員會。“這人情欠得不小。我一會兒打個電話,專程感謝一下她。”
下午六點過,離開鎮政府大院,陳東萊與聯絡員曹海洋、副手呂大林一道,驅車前往五公裏之外的經峽路商業街。
“鎮長,開到經開區南門大概需要十分鍾左右。”曹海洋一邊係上安全帶,一邊對坐在後排的兩位領導說道:“伏爾加車速太慢,一般來說五分鍾就到了。”
經過張彤的舉報事件後,陳東萊已經不敢再讓他的夏利上街了。這輛伏爾加是縣政府配給峽山地委行署的,原本是馬修的座駕,此刻被他借用。
曹海洋用力擰動了老伏爾加的車鑰匙,隻聽一陣“突突突”的聲音響起,過了好一陣,總算打燃了火。
“這車的年紀恐怕和小曹差不多大了。”呂大林抱怨了一聲,見陳東萊麵色有些不自然,旋即不再搭話。
老伏爾加頂著“突突突”的異響繼續向前,在經峽公路上奔馳。陳東萊透過帶著油汙的窗玻璃,欣賞著道路左側白蛟河河穀的美景。
窗外,三三兩兩的小貨車、客車正以緩慢的速度向前行駛;陳東萊甚至看到了一輛滿載遊客的旅遊大巴。
“剛修好沒兩天,看來車況不錯。”呂大林點評道:“三級公路有這個水準,我覺得很不錯了。”
“這才剛通車不滿一個月。”陳東萊的手輕輕在車窗玻璃上摩挲著,“要是過了一年,車況還能這麽好的話,我就滿意了。”
曹海洋點了點頭,“鄉鎮的主要街道經常要過拖拉機和其他大型農機設備,這些設備對路麵的破壞不可小覷。”
曹海洋說完,撥動了儀表盤旁邊的遠光燈按鈕。此刻夜幕已經降臨,除了遠處還沒被吞沒的一丁點晚霞,已經看不到自然光了。
好在遠處的經開區和商業街早已亮燈,星星點點的燈光和煙火氣為道路上的行車提供了照明。
幾分鍾後,伏爾加穿過經峽公路兩側燈火通明的商店,在經開區南門的停車場停下。
一行人剛下車,目光瞬間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隻見經開區南門前的商業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展現在眾人麵前。
此時正值夜晚六點半左右,夜幕剛剛降臨,但經開區內的部分工廠員工已經結束了一天辛勤的工作。
工人們如同潮水一般從南大門湧了出來,他們有的三五成群,有說有笑;有的獨自一人,行色匆匆。這些工人順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很快就融入到了商業街那熱鬧非凡的氛圍之中。
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各種美食小吃、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一些工人們會在店麵前停下腳步,仔細端詳著商品,不時和同伴交流幾句對其的評價。
而另一些工人則迫不及待地走進店裏,準備好好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一時間,商業街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和討價還價的聲音。
街邊的小商販們也不甘示弱,紛紛扯著嗓子大聲叫賣起來:“新鮮出爐的烤串!”“寶島鹵肉飯,一塊五一份!”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歡快的交響曲。
街上的商店人聲鼎沸,廚房裏炒菜時冒出的滾滾濃煙直衝雲霄,在商業街上空形成一片片白色的雲霧,給整個街區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食物的香氣,讓人聞之不禁垂涎三尺。
“像模像樣哦。”呂大林忍不住誇讚道:“比人民路都不算差了!”
饒是陳東萊平時習慣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臉上也不禁露出了暢快的笑容。
為官多年,這種造福群眾的滿足感,是他在官場這個大染缸中堅持不懈的動力之一。
“左街是室內餐館和小旅館一條龍,右街以做小吃的流動攤販為主,賣日用品的人也有不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東萊語帶自豪地向呂大林敘述商業街的基本規劃。“左右街與經峽路形成了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還做了交通處理,每天早晚高峰都有經開區派出所的民警站崗。”
這條街與經峽公路是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動工的,工程量不大,所以早在一月初就大體完工了。
但由於招攬商家還需要時間,因此等這條街真正運行起來,已經是二月中旬、年節之後了。
“鎮長,主席,我知道有個館子水平不錯。”曹海洋興致勃勃地為二人介紹起來:“左街裏麵有一家專門做鹵味的,水平相當高。”
陳東萊和呂大林饒有興致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向街道深處走去。一路上燈紅酒綠,好一派熱鬧的景象;但街道人來人往,商鋪繁雜,汙水橫流,垃圾遍地。
陳東萊知道,眼下的國民素質和二十一世紀還沒法比;再者,商業街的衛生環保壓力本來就重,垃圾太多也無可奈何,毋寧說這恰恰是繁榮的證明。
“老板娘!半斤豬耳朵,一斤鹵豬蹄,一斤雞雜。”曹海洋對店內穿著圍裙的大媽叫道:“三碗米飯!”
“好嘞!”
川人喜食鹵味,陳東萊也不例外;三兩口熱食下肚,隻覺得一陣暢快。
“嬢嬢,你這兒生意倒不錯。”
陳東萊一邊用筷子挑起一塊雞胗,一邊觀察著店內的人流:“一天能掙多少?一個月能掙多少?”
“平常四五十,周末小一百。”老太婆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個月能有一千三四。扣掉房租和水電,利潤大概有五百多。”
呂大林點了點頭,心知這已經是城關鎮排得上號的老飯店才有的營業額了。隻是這新開張不過一個月的小店就有如此規模?
看到老嬢嬢長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笑容,陳東萊的嘴角也微微上揚:“雇了幾個人?工資多少?”
“倆廚師都是我娃兒。算賬歸兒媳婦管,三個服務員是我從隔壁峽山雇的,月薪九十。”
這就是典型的家族式經營。陳東萊知道,這種家族飯館偶爾會做大,逐漸形成家族企業,很多後世知名的連鎖品牌就是這麽產生的。
不過這也算為峽山鎮、甚至於整個永安縣解決就業壓力了。經開區的大部分工廠已經滿員,不再有招工需求,這時候就需要第三產業出場,消化掉第二產業無法解決的就業崗位。
喜歡權力王座:開局重生縣城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權力王座:開局重生縣城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