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昔日政績成今日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A+A-


    客廳裏的氣氛溫馨而融洽,話題很自然地轉移到了工作上。對於嶽望北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老幹部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我也不瞞著你。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不出意外的話,龍寶區委書記可能會接我政法委書記的位置。”嶽望北答道。
    龍寶區這兩年的經濟成績很不錯,不僅穩穩守住了經濟總量第一的位置,增速也都在10%左右。這既是因為有江安鋼鐵分廠,以及石梁柴機廠的底子現在已經被拆分成中船工業公司柴油動力設計研究所、以及中船工業公司石梁製造廠),也是因為兩位主官的個人能力。
    區長楊紫雲自不必說,以一己之力承擔了招商引資、產業結構培育等種種複雜工作;區委書記彭霈的表現也相當出色,在市政建設與利益協調方麵穩住了龍寶區的大局,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對於某些經濟高速增長的區縣而言,一枚可靠的壓艙石式領導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這類領導坐鎮中樞,協調各方關係,那麽縣區內的衝突絕不會少————天城區就是典型的負麵案例,經濟增速上來了,但是各方利益沒協調清楚,以至於經常鬧出劇烈衝突。
    陳東萊在心中暗暗計算著接下來的人事變動。如果彭霈高升,那麽楊紫雲多半會接任龍寶區委書記。到時候說不定又會有一輪人事調整。正思索間,嶽望北的話語打斷了思緒:
    “我聽說永安縣今年的增速還行?”嶽望北問道,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藏鋒看到永安縣今天的成績,想必也會很欣慰吧?”
    陳東萊點了點頭,平靜地說道:“我聽黨斌書記說,93年全年的經濟數據已經出來了,永安縣的gdp增速達到了19.8,位列全省第四。更重要的是,在經濟總量上,永安縣已經超過了開江縣,正式成為全市第二,僅次於龍寶區。”
    他的話音剛落,嶽望北的臉上露出驚訝與些許得意之色。他們雖然知道永安縣發展迅速,但沒想到,竟然已經超過了老牌強縣開江縣————開江當年可是與魚泉齊名的經濟重鎮,在八十年代中期,一度傳出了要撤縣設市的傳聞。不曾想,現在居然被永安縣正式甩在了身後!
    永安縣的崛起,並非偶然。它背後,是陳東萊從零開始,嘔心瀝血的布局。永安縣原本是個貧困縣,產業落後,在嶽望北與王藏鋒來到之後,他們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沉下心來,對永安縣的資源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王藏鋒發現,永安縣雖然煤炭儲量不高,但煤層品位極佳,同時,當地盛產頁岩、石灰石、黏土等建材原料,而且品質上乘。他敏銳地察覺到,永安縣最大的優勢,就是“建材”與“能源”的結合。
    他以煤炭能源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與煤炭相關的下遊產業,比如煤化工、發電等。同時,他又以建材產業為支柱,發展水泥、磚瓦、玻璃等。煤炭能源為建材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而建材產業又為煤炭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在解決了能源和建材兩大產業之後,王藏鋒又將目光投向了永安縣的農產品。永安縣盛產柑橘、柿子、板栗等,他利用這些資源,大力發展食品加工產業,將食品產業作為輔助,既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又為永安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短短三年時間,永安縣就被打造成了一個集能源、建材、食品為一體的工業強縣,徹底改變了貧困縣的麵貌。
    當然,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嶽望北紮實的作風————如果沒有嶽望北在政治上為改革掃清了本土勢力的阻礙,王藏鋒的設想根本不可能落地。
    明月照見陳東萊提到了經濟數據,也笑著補充道:“嶽叔叔,天城區的增速也相當快,93年達到了17.6。天城區的經濟總量,去年全年隻比開江縣少了660萬。若非日化廠最近效益不佳,我估計,今年一季度,天城區就能超過開江縣。”
    嶽望北聞言,微微皺起了眉頭。他知道天城區的經濟狀況,也知道天城區與開江縣之間的競爭。
    天城區作為石梁市的老牌城區,其經濟基礎雄厚,產業結構也比較完善。然而,在93年,天城區的主導產業——石梁日化廠主導的肥皂生產加工產業,卻遭到了來自平陵省華陽市某企業的強烈競爭。
    該廠家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強大的營銷網絡,其產品以低廉的價格和優良的品質,迅速搶占了石梁日化廠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份額。這導致天城區肥皂生產加工企業的業績普遍下滑,甚至有些為石梁日化廠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已經麵臨倒閉的危險。
    然而,天城區的發展,卻並非完全依賴於肥皂產業。天城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其區政府也一直致力於發展小型企業。因此,天城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雖然單個企業的產值不高,但勝在數量眾多,這些小企業如同星星之火,最終匯聚成了燎原之勢。正是因為這些小企業,天城區的經濟才沒有因為肥皂產業的下滑而一蹶不振。
    “東萊,我雖然不懂經濟,但是天城區現在麵臨的困境,你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藏鋒那句話怎麽說的?產業結構越是單一,麵臨衝擊時的防禦能力就越是脆弱。你們開江不能光是靠著天然氣銷售為生……”
    嶽望北的目光,最終落在了陳東萊身上。他知道,陳東萊作為開江縣的常務副縣長,如今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開江縣的經濟總量,已經從全市第二,跌落到了全市第三。而且,馬上就要被天城區超越。
    雖然陳東萊這位剛剛履新不到半年的副縣長沒什麽責任,但畢竟他在開江工作,開江麵臨的困境與他息息相關。
    “說回來,關於開江縣的工作,你接下來,有什麽打算?”嶽望北問道,他的語氣裏,充滿了關切。
    陳東萊聞言,臉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他知道,嶽望北是在問他,如何帶領開江縣,走出目前的困境。
    “嶽書記,永安縣的成功,在於他們有自己的核心產業。而開江縣雖然有川東石油鑽探公司,但他們的天然氣價格太高,導致開江縣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產業。我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從能源入手,通過與川東石油鑽探公司談判,降低天然氣供應價格,吸引高耗能的化工企業入駐開江縣。”陳東萊沉聲說道。
    他的話讓嶽望北的眼睛一亮。陳東萊的這個想法,非常有魄力,也很有遠見。化工產業,雖然是高耗能產業,但其附加值高,產業鏈長,一旦形成規模,就能帶動整個開江縣的經濟發展。
    “這個想法很好。”嶽望北讚賞道,“但是,川東石油鑽探公司,是石油工業部的直屬企業,他們不會輕易降低價格的。”
    陳東萊笑了笑,臉上露出了自信的表情:“嶽書記,我當然知道。單位級別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