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分稅製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一九九四年三月,春節已經結束,但新春的喜慶氛圍仍在開江縣的上空彌漫。伴隨著一聲尖銳的刹車聲,一輛黑色的桑塔納穩穩地停在了開江一中教職工宿舍的門口。
後座的車門打開,陳東萊身穿一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色大衣,緩緩走下車。他的臉上帶著旅途的倦意,但眼神依舊清亮。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要參加下午的縣政府常務會議,陳東萊甚至還願意在石梁城區多待幾天不僅有機會和汪嶽兩位領導套套近乎,還能多和明月照一起膩歪兩天。
“陳縣,您回來了。”唐慶偉,快步迎了上來。他邊說著,邊從後備箱裏拿出陳東萊的行李,動作麻利。
陳東萊微笑著點了點頭,拍了拍唐慶偉的肩膀“這段時間辛苦你了。走吧,車上說。”
把行李交給守候在樓下的機關事務局工作人員,二人重新坐回車內,桑塔納緩緩啟動,向縣委大院駛去。
車內,氣氛稍顯沉悶。陳東萊打破了沉默,他輕聲問道“春節過得怎麽樣?家裏一切都好嗎?阿姨身體還健康吧?”
他在春節前,與川東鑽探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一道前往唐慶偉家中,走訪慰問了唐慶偉的母親賀錦。雖然這位老嬢嬢顯然還沒有真正解開心結,但好歹恢複了與亡夫生前的同事的交流,總歸是件好事。
唐慶偉受寵若驚,趕緊回答“陳書記,您放心,一切都好。我們家最近一直在看《新聞聯播》,說今年的分稅製改革,動靜鬧得有些大。他老人家不太懂,但我聽著,感覺這事對咱們開江,影響不小。”
陳東萊聞言,眼神微動。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那你覺得,影響在哪裏?”
唐慶偉組織了一下語言,恭敬地回答道“聽新聞裏說,分稅製改革後,國家把部分稅種,比如增值稅,劃分給了中央。地方政府能支配的稅收,好像變少了。”
陳東萊讚許地點了點頭,他平靜地解釋道“你說得沒錯,這正是分稅製改革的核心。改革後,全國的財政收入格局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央政府將擁有更大的財權,而地方政府的財權則相對縮小。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央要卡地方的脖子,而是要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增強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同時,中央也承諾,會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來彌補地方的財政缺口。這樣做,既能保證中央的集中統一,又能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此前,地方政府掌握大部分財政收入,但同時也承擔了巨大的財政支出。這種模式,導致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受到限製,也使得各地方的財政分配極不均衡。
分稅製改革,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生。它將全國的稅種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旨在建立一個規範化的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體係。
改革開放早期,華夏的稅收還在實行包幹製度。對於各省而言,基本上都遵循“交夠國家的,剩下的留給自己”的原則。中央規定一個固定數值的基數和增長率,按照這個固定數值,從各省抽取稅收。抽成的比例大概在10~25之間。
以1987年建省的江安為例。如果當年財政收入為100億,若每年增長4,則次年財政收入應為104億。中央的抽成比例為10,那麽87年江安省需要上交的稅收則為10億,88年增長到104億。
但實際上,江安省在1988年的收入達110億。這樣一來,超出部分歸江安省財政所有,中央不再征收。
在包幹製這種獨特的製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在完成上繳任務後,剩餘的收入就完全歸其所有了。這無疑給了地方政府極大的激勵,促使他們積極地去拓展稅源、大力發展本地經濟。
在這個過程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了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這些鄉鎮企業不僅為地方帶來了增值稅、所得稅等預算內的收入,還通過創造利潤等方式為地方貢獻了大量預算外的收益。
當時的企業稅負相對較輕,這使得企業在繳納稅款後仍能保留相當一部分的利潤。這些豐厚的稅後利潤不僅為企業自身的發展了強大的資金支持,更為地方財政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但是財政方麵的包幹卻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現實問題中央財政預算收入占全國財政預算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低,全國財政預算總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來越低。換句話來說,結果就是中央越來越窮,財政整體也越來越窮。
到1992年,中央財政收入在全國財政收入中的占比隻剩下了14。整一個強枝弱幹的格局……
麵對這種情況,北院的新班子自然不可能無動於衷。根據他們的改革方案,國家將會把稅收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共享稅。分別由國稅、地稅兩套機構管理。同時調整稅收的分成比例,中央占據了共享收入的四分之三。
這套方案,毫無疑問損害了地方省份的經濟利益,因此不出所料地遭到了明暗兩方麵的抵製。為了推動稅製改革繼續進行,北院的一位副總親自披掛上陣,目前正準備與三十多個省的班子逐個進行談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陳東萊頓了頓,話鋒一轉,直接點出了分稅製改革對江安省這個西部貧困省份的影響
“咱們江安省貧困人口太多,是典型的‘吃飯財政’,財政收入主要靠中央的轉移支付和國家補貼。本身稅源就少,分稅製改革後,那些有限的稅收又被中央拿走了一部分,雖然有轉移支付,但短期內,咱們的財政壓力肯定會更大。這就像是一口大鍋,以前咱們自己能隨便撈,現在國家給咱們分了幾個小碗,雖然碗裏的東西不少,但總歸是要看中央的臉色了。”
唐慶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接著陳東萊的話,將話題引向了開江縣的實際情況
“我正想向您匯報。分稅製改革的消息一傳開,縣財政局的那些人,就愁得不行。關縣長為此還召開了好幾次會議,說咱們縣的財政狀況,不容樂觀。”
陳東萊的眉頭微微皺起,他問“具體情況怎麽樣?”
“縣財政赤字,已經增長到三百七十萬了。”唐慶偉的聲音變得沉重起來,“更嚴重的是,縣政府第一次拖欠了開江一中教職工的工資。那些老師們沒辦法,隻好上街鬧事,打著橫幅,把縣政府大院的門口都堵住了。最後還是杜洪波書記親自出麵,承諾三天內解決問題,這才把他們勸走。”
陳東萊聞言,臉色一沉。他心中快速地分析著財政虧空可能對開江縣經濟開發區造成的影響。
對於陳東萊而言,開江縣的財政狀況,就像是自己的“軟肋”。他主導的經濟開發區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旦財政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到開發區的正常運轉,更可能導致整個項目停滯不前。而他,也會因為項目的失敗而麵臨政治風險。
更遑論他身為分管財政稅收工作的常務副縣長,本身就需要對轄區內經濟狀況負責。如果開江的財政急劇惡化,他絕對難逃連帶責任。
陳東萊沉吟片刻,他意識到,開江縣的財政困境,可能隻是分稅製改革在地方政府層麵產生連鎖反應的開端。
杜洪波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為了解決財政問題,他很可能會鋌而走險,甚至會做出一些不計後果的決定。而這正是陳東萊最不願意看到的。
喜歡權力王座開局重生縣城公務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權力王座開局重生縣城公務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