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蕭澈

字數:8747   加入書籤

A+A-


    在北離太安帝眾多皇子中,蕭澈身為第十一子,命運頗為坎坷。尚在幼年之時,他便痛失母親,自此在孤獨中默默成長。因缺少來自父皇的寵愛,亦無人悉心教導,一度被眾人認為資質平庸,難成大器。
    在十三歲那年,蕭澈被冊封為代王,旋即被太安帝遣往偏遠的代州就藩。代州之地,地域遼闊卻人口稀少,土地貧瘠,民生艱難。更為嚴峻的是,代州與北蠻接壤,北蠻地處寒冷的北方,民眾多以遊牧或半遊牧的生活方式為主,性格粗獷豪放。其軍隊以騎兵見長,機動性強、戰鬥力剽悍,軍事風格與戰術迥異於中原國家,時常越過邊境,燒殺劫掠,百姓苦不堪言。
    蕭澈抵達代州後,沒有絲毫怨言與退縮。在這方艱苦的土地上,他一待便是五年。這五年間,他殫精竭慮,勵精圖治,推行一係列利國利民之策。漸漸地,代州麵貌煥然一新,由往昔的貧瘠之地逐漸變得富裕繁榮,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與此同時,蕭澈深知邊境局勢嚴峻,一刻也不敢懈怠,積極訓練軍隊,隻為保境安民,讓代州百姓能有一方安穩的容身之所。
    太安十二年,北蠻賊心不死,再次大舉進犯邊關。烽火燃起,蕭澈臨危不懼,親自披掛上陣,統率大軍迎擊來犯之敵。在他的指揮下,代州軍隊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與北蠻的十萬騎兵展開了激烈廝殺。最終,蕭澈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大敗北蠻,將那不可一世的十萬北蠻騎兵斬落馬下,扞衛了北離的尊嚴和代州百姓的安寧。
    代州邊境,陰雲如墨,戰雲密布,一場生死之戰一觸即發。蕭澈身為代王,深知此次局勢凶險萬分,在這關乎家國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沒有絲毫慌亂,而是沉著冷靜地思考破敵之策,決意以智謀扭轉戰局。
    蕭澈心思縝密,善於從細微之處洞察先機。在對天文曆法的細致研究中,他得知十月朔日將現日食之象。這一發現,如同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讓他心中有了破敵的妙計。他不動聲色,暗中派人在北蠻軍營周邊及百姓之中四處散播精心編造的謠言:“北蠻人本就殘暴好戰,此番進犯大漢邊境,惡行累累,已觸怒上天。上天必將降下懲罰,十月朔日,白晝將現吞日之恐怖異象。”
    此謠言如同無形的利刃,在北蠻軍中迅速傳播開來,如同不安的種子在士兵們心中生根發芽,使得北蠻軍隊人心惶惶,軍心開始出現動搖的跡象。
    終於,十月朔日來臨,一切如蕭澈所料,日食準時出現。當明亮的白晝瞬間被黑暗所籠罩,太陽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巨口吞噬。北蠻軍隊本就因先前的謠言而心懷恐懼,此時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恐怖天象,更是徹底軍心大亂。士兵們驚恐地望著天空,眼神中充滿了絕望與不安,陣腳已然大亂。
    蕭澈目光如電,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千載難逢的戰機。他毫不猶豫,果斷地下令代州軍全力發動進攻。隨著一聲令下,代州軍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地衝向敵陣。他們事先在通往北蠻軍營的通道中布置了火油,此時點燃通道,熊熊烈火順著幾條隧道如赤紅的火蛇般迅猛地向北蠻軍隊蔓延而去,瞬間照亮了黑暗的戰場。與此同時,蕭澈下令投擲火器,火器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準確地落入北蠻軍隊之中。“轟!轟!轟!”爆炸聲此起彼伏,火光衝天,北蠻軍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與火海之中。慘叫聲、呼喊聲、兵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北蠻士兵死傷無數,潰敗之勢已無法阻擋。
    北蠻首領在混亂中勉強收攏殘兵,試圖向西突圍逃生,以圖日後東山再起。然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蕭澈早已算準了他的一舉一動,在其必經之路上精心設下了天羅地網。當北蠻殘兵踏入埋伏圈的那一刻,早已埋伏在此的代州軍如神兵天降,瞬間發動淩厲攻擊。箭矢如雨般傾瀉而下,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徹雲霄。北蠻軍隊在代州軍的猛烈打擊下,如同待宰的羔羊,毫無還手之力。經過一番激烈的拚殺,北蠻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少數人僥幸逃脫。
    經此一戰,蕭澈聲名大噪,威震四方。然而,伴隨著他的赫赫戰功,“殺神”的稱號也不脛而走。有人指責他的手段過於狠辣,認為此戰如同“屠軍”之舉,過於殘忍。但他們卻忽略了蕭澈的初衷,他的所作所為,皆是出於對北離邊境的無限忠誠,一心隻為讓邊境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力挽狂瀾,以一己之力為北境換來了數十年的太平盛世。他的功績,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值得被永遠銘記;他的擔當,更是令人肅然起敬,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
    平清殿內,氣氛緊張而壓抑,因北蠻大舉進犯的軍報,諸位朝臣爭吵不休。青王心懷私心,忌憚琅琊王蕭若風再添軍功,於己不利,故而竭力阻攔琅琊王掛帥出征。然而朝堂之上,葉羽將軍不幸被殺,百裏洛陳遠在西境鎮守,麵對來勢洶洶的北蠻,一時之間竟無合適將領可堪大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琅琊王蕭若風神色堅毅,向前一步,拱手說道:“父皇,兒臣請旨掛帥出征,願為我北離擊退北蠻,保境安民,請父皇成全。”
    青王卻急忙出列,麵露擔憂之色,向太安帝勸道:“父皇,北蠻此次來勢凶猛,九弟此去恐有不測,還望父皇另選合適之人,以免九弟涉險。”
    太安帝眉頭微皺,目光中滿是猶豫,他看向身旁的董太師,開口問道:“太師,依你之見呢?”
    董太師微微頷首,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北蠻此次進犯,來勢洶洶,刻不容緩,應盡快派兵馳援。代州雖在代王治理下,這幾年頗有起色,可終究勢單力薄,恐難以支撐許久。”
    就在此時,濁清匆匆進入殿內,神色恭敬,將一份軍報呈上。太安帝接過軍報,展開一看,先是麵色一驚,繼而喜上眉梢,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啊!”
    景玉王見狀,不禁好奇地問道:“父皇,可是代州有消息傳來了?”
    太安帝難掩喜悅,說道:“正是最新戰報,代州大勝!代王蕭澈親自率軍迎敵,竟將北蠻十萬騎兵盡數斬落馬下!如此一來,代州邊境數十年之內,北蠻再無力犯我邊境。”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反應各異,有人麵露欣喜,有人暗自驚歎。皇室之中,竟出了第二個能與琅琊王媲美的人物,代王蕭澈當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青王雖心中不悅,卻也不得不拱手說道:“恭喜父皇,天佑北離。”
    眾朝臣紛紛恭賀:“恭喜陛下!”
    太安帝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說道:“好了,代王此次立下大功,待他回朝述職之時,朕自會論功行賞。今日之事已了,退朝吧。”說罷,太安帝起身,在眾人的簇擁下離開平清殿,隻留下殿內眾人,或議論紛紛,或若有所思……
    景玉王府內,燭火搖曳。景玉王蕭若謹微微皺眉,看向琅琊王蕭若風,開口問道:“若風,此次代州一戰,十一弟蕭澈大勝,你究竟作何看法?”
    琅琊王蕭若風目光堅定,神色坦然,答道:“十一弟能打贏這場仗,成功守住邊關,還重創了北蠻,於國於民而言,自然是件大好事。”
    景玉王蕭若謹輕輕點了點頭,卻又麵露疑慮,緩緩說道:“勝仗自然是值得慶賀,可父皇對代王的態度,卻有些耐人尋味。若隻是單純論功行賞,為何非要等到他回天啟述職的時候呢?依我看,父皇怕是動了別的心思。”
    琅琊王蕭若風微微思索片刻,語氣篤定地說道:“即便父皇召十一弟回了天啟,他在這城中並無根基,勢力單薄,想來是不會妨礙到兄長你的。”
    景玉王蕭若謹卻依舊有些擔憂,皺著眉頭說道:“話雖如此,可若是他轉而站隊青王,那可就麻煩了。青王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若得代王相助,定會如虎添翼。”
    琅琊王蕭若風輕輕一笑,提醒道:“兄長,你莫不是忘了,從前在宮中的時候,青王對十一弟可沒什麽好臉色,沒少故意刁難苛待他。就衝著這份過往恩怨,十一弟也定不會與青王同流合汙的。”
    景玉王蕭若謹微微一怔,隨後輕輕歎了口氣,說道:“也是,是我多慮了。”說罷,二人相對而坐,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唯有燭火劈啪作響,在寂靜的室內回蕩。
    平清殿內,靜謐而肅穆。太安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深邃,看向身旁的濁清,緩緩開口道:“濁清啊,你說說,朕那小兒子,也就是代王,你覺得他這人如何?”
    濁清微微頷首,臉上堆滿了恭敬的笑意,恭敬地回道:“陛下龍章鳳姿,誕育的皇子自然個個是人中龍鳳,代王殿下也不例外。”
    太安帝輕輕歎了口氣,神色間流露出一絲悵然,說道:“下了朝之後,朕一直在回想,可不知怎的,竟怎麽也想不起他的模樣了。朕這些年,對他確實是有所虧欠啊。”
    濁清連忙勸慰道:“陛下不必掛懷,等到代王殿下回天啟述職的時候,您自然就能好好看看他了。”
    太安帝微微點頭,又想起了朝堂上的紛爭,不禁眉頭微皺,說道:“今日朝堂之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燮兒青王)和謹兒景玉王)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濁清心思敏銳,立刻明白了太安帝的意思,斟酌著說道:“陛下,您莫不是想把代王殿下召回天啟,將他留在身邊?隻是代王殿下已是就藩的皇子,若要回來,恐怕朝中大臣們會有所阻攔啊。”
    太安帝輕輕“嗯”了一聲,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濁清察言觀色,看出太安帝確有將代王召回之意,便又接著說道:“不過陛下,若您真想讓代王殿下回來,也並非沒有辦法。代王殿下此次立下大功,而且他離開天啟多年,不僅把代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此番更是大敗北蠻,足見其能力非凡。一直將他留在代州,確實有些屈才了。況且,他可是鎮西侯之後,如今又得了個‘殺神’的名號,能文能武,若能留在陛下身邊,必定能為陛下分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安帝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決斷,說道:“嗯,你去擬旨吧。封代王為北辰王,再賜他一座府邸,黃金萬兩,白銀千兩。”
    濁清連忙跪地,恭敬地說道:“是,奴才領旨。”說罷,便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著手準備擬旨之事。而太安帝則靠在龍椅上,目光望向殿外,似在思索著代王歸來後的種種事宜。
    青王眉頭緊鎖,麵色陰沉,語氣中滿是憤懣地說道:“父皇竟然已經封代王為北辰王,還把他召回天啟城了。如今有蕭若謹和蕭若風兄弟倆與我明爭暗鬥,這還不夠,父皇如此行事,到底是何用意?”
    應弦微微低頭,眼神中透著謹慎,輕聲說道:“殿下,在諸位皇子之中,唯有琅琊王蕭若風能征善戰,手握兵權。陛下此番召回北辰王,說不定是想借此與琅琊王形成製衡之勢,以保朝堂局勢的平衡。”
    青王微微一怔,眼神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點頭道:“你說得倒也在理。蕭若風是眾多皇子中第一個獲封王爵的,而且還是憑借赫赫軍功,可謂是獨樹一幟。他又拜了天下第一的李長生為師,學堂小先生,他這些年是出盡了風頭。而我這位十一弟,可是繼蕭若風之後,第二個以軍功封王的皇子。連他原來的封號,父皇都毫不猶豫地給改了,如此可見父皇對他的重視程度。這麽看來,該為此事著急上火的,應該是蕭若謹他們才對。” 說罷,青王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寒光。
    國師於夜色深沉之際,仰觀浩瀚星空,細察星象變幻,竟發現當下國運運勢極佳,呈現出一派蓬勃昌盛之象。那璀璨星空中,紫微帝星光芒奪目,隱隱指向北方。而此時,北辰王在北方代州大敗北蠻,立下不世戰功,且正準備班師回天啟城。
    這星象所指與北辰王的功績、動向竟是如此契合。國師心中暗自思忖,這或許並非偶然。北辰王此次力挽狂瀾,保境安民,不僅彰顯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更贏得了民心與威望。結合紫微帝星指向北方這一奇異天象,國師大膽猜測,眼前這位即將歸來的北辰王,極有可能便是順應天命,注定要成為下一任皇帝之人,將引領國家走向更為輝煌的未來。
    代州王府中,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斑駁晃動。蕭澈微微皺眉,目光深邃地看向相意,緩緩開口問道:“你說,此番父皇召我回天啟,我應不應該回去呢?”
    相意神色平靜,眼中透著睿智,反問道:“阿澈心中,可想去那趟天啟城?”
    蕭澈微微一怔,嘴角泛起一絲苦笑,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在這件事上,我又哪有選擇的權利呢。父皇既已下旨,我便隻能遵命而行。”
    相意微微頷首,語氣堅定地說道:“既然殿下別無選擇,那我們便將這既定之路,走得更為順暢些。無論前路有多少艱難險阻,咱們都能應對自如。”
    蕭澈眼神一亮,心中稍安,接著問道:“那天啟城那邊,你安排得如何了?一切可都妥當?”
    相意自信一笑,胸有成竹地回道:“放心吧,我都已安排妥當,定不會出什麽差錯。”
    蕭澈微微點頭,眼神中閃過一抹決然,沉聲道:“既然父皇執意要將我拉進這權力的棋局之中,那我便偏要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讓這天下都知道,我蕭澈也不是好惹的!”
    相意目光堅定地看著蕭澈,鄭重說道:“殿下放心,相意定會一直追隨殿下左右,鞍前馬後,絕無二心。”
    蕭澈輕輕應了一聲“嗯”,繼而神色一凜,嚴肅說道:“還有,七星閣絕不能讓人發現它是我所掌控的,否則後患無窮。”
    相意連忙恭敬答道:“殿下放心,相意明白。”說罷,二人目光交匯,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堅定與信任。
    天啟城,李長生負手而立,緩緩抬起頭,目光深邃地望向那遼闊蒼穹,良久,一聲喟歎自喉間溢出:“這天下,又要風雲變幻,掀起一番新波瀾了啊。”
    鎮西侯府內,靜謐的氣氛中透著一絲凝重。百裏洛陳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掃視著廳內眾人,緩緩開口道:“北境傳來的消息,你們都聽說了嗎?”
    百裏成風微微向前一步,恭敬答道:“啟稟侯爺,都聽說了。代王殿下在北境大敗北蠻,如今已被稱作是繼您之後的新一代殺神,當真是英勇非凡。”
    百裏洛陳微微頷首,神色間卻並無多少欣喜,反而多了幾分凝重,沉聲道:“他已不再是代王了。陛下剛剛下旨,封代王為北辰王,還召他即刻返回天啟城。”
    “什麽?”百裏成風聞言,微微一驚,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不禁脫口而出,“這個時候回天啟?如今天啟城裏,諸位皇子之間明爭暗鬥,局勢錯綜複雜。陛下如此安排,到底是何用意?”
    百裏洛陳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似是在惋惜,又似是在感慨,緩緩說道:“陛下這是想將北辰王拉入這權力的棋局之中啊。北辰王年少有為,能征善戰,本是我北離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可惜啊,卷入這宮廷爭鬥之中,前路怕是要艱難重重了。”說罷,廳內眾人皆陷入了一陣沉默,唯有窗外風聲,隱隱傳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光匆匆,三個月轉瞬即逝。平清殿內,莊嚴肅穆。身著華服的蕭澈步伐沉穩,踏入殿中,俯身行禮,聲音清朗而恭敬:“兒臣參見父皇,願父皇龍體萬安。”
    太安帝微微頷首,目光在蕭澈身上停留片刻,溫和地說道:“平身吧。”
    “謝父皇。”蕭澈起身,身姿挺拔。隨後,父子二人簡單寒暄了幾句,太安帝便示意一旁的濁清,讓他帶著蕭澈前往新賜的王府安置。
    蕭澈轉身麵向濁清,微微拱手,態度謙遜有禮:“有勞濁清公公帶路了。”
    濁清臉上堆起笑容,忙不迭地回道:“殿下言重了,奴才職責所在,不過是聽差辦事罷了。”
    一路上,蕭澈對濁清頗為尊重,言行間盡顯禮數。這讓濁清心中暗自感慨,這種尊重,在其他皇子身上他從未體會過。即便如聲名遠揚的琅琊王蕭若風,平日裏也隻是表麵上一團和氣,至於內心究竟有幾分尊重,誰也說不清楚。
    不多時,眾人來到了北辰王府。濁清引著蕭澈在府中巡視一番後,恭敬說道:“北辰王府裏的一切,都已按照陛下的吩咐安排妥當。殿下您看看,還有沒有什麽別的需求?”
    蕭澈目光掃視四周,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的笑意:“公公安排得十分周到,一切都很好。多謝公公費心,不知公公可否留下,與我一同喝杯茶?”
    濁清擺了擺手,臉上帶著恭敬的微笑:“不了不了,老奴還得回宮向陛下複命,就先告退了。”
    蕭澈微微頷首,目送濁清離去。而在這短暫的相處中,蕭澈並未完全隱藏自己的實力,敏銳的濁清隱隱察覺,這位北辰王蕭澈的武功定是不低,心中對其又多了幾分留意。
    濁清匆匆回到皇宮,踏入太安帝所在的寢殿。太安帝正端坐著,神色中透著一絲急切,見濁清進來,立刻開口問道:“你可看出些什麽端倪來?”
    濁清連忙俯身行禮,而後直起身來,恭敬回道:“陛下,依老奴所見,北辰王殿下的武功已踏入逍遙天鏡之境。不過觀其內力運轉,應是剛進入不久。”
    太安帝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抹驚訝與思索,緩緩說道:“如此說來,澈兒的武功竟不在若風之下了?”
    濁清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敬佩之色,解釋道:“若單論武功,二人或許能一較高下。但琅琊王乃學堂李先生的高徒,天資本就出眾,又得李先生悉心教導,武功自是不凡。而北辰王早早便去了封地,在天啟之時,也從未聽聞有高人傳授其武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憑自身修煉達到如今境界,足見其天賦異稟,實乃難得啊。”
    喜歡綜影視進入影視世界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進入影視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