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27)桃核承氣湯
字數:3421 加入書籤
原文: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這裏的“太陽病”在中醫中通常指的是外感風寒之邪,病位在表,若治療不當或病情發展,病邪可能內傳。“熱結膀胱”並非指膀胱本身有實質性的熱邪積聚,而是形容邪氣內傳,影響到了膀胱經的氣化功能,進而可能影響到與之相關的一係列生理病理變化。
“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這裏的“如狂”是形容患者精神狀態異常,煩躁不安,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精神神經症狀。而“血自下”則可能是指由於熱邪迫血妄行,導致出血症狀,如鼻衄、便血等。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出血反而成為了邪氣外泄的一種途徑,因此“下者愈”,意味著出血後病情有所好轉。
接下來的部分則是關於治療策略的探討:“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患者的外感症狀尚未解除,那麽就不能急於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內結的熱邪。因為此時攻下可能會傷及正氣,使外感之邪更容易內陷。隻有當外感症狀已經解除,而患者僅表現出少腹部與膀胱經相關區域)拘急結硬的症狀時,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如桃核承氣湯來治療。
桃核承氣湯是《傷寒論》中的一個經典方劑,主要由桃仁、大黃、桂枝、甘草、芒硝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瀉熱通便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瘀血內停、熱結下焦所致的少腹急結、疼痛拒按、小便自利、神誌如狂等症狀。
桃核承氣湯方
原文: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硝二兩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是方劑中的君藥。作為中藥材的一種,其藥性獨特且應用廣泛。以下是對桃仁藥性的詳細解析:
一、性味歸經
桃仁性平,味苦、甘。它歸心、肝、大腸經。這意味著桃仁的藥效能夠作用於這三個經絡所關聯的身體部位和髒腑,從而發揮相應的治療作用。
二、主要功效
1. 活血化瘀:桃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它常被用於治療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等症狀。
2. 潤腸通便: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能夠緩解腸燥便秘。對於大便秘結的患者,桃仁可與其他潤腸藥物合用,以增強通便效果。
3. 止咳平喘:桃仁內含苦杏仁苷,這種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用量控製:桃仁雖然具有多種藥用功效,但過量使用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一般建議每日用量不超過一定限度如9克),以避免中毒或不良反應。
2. 特殊人群禁用:孕婦應避免使用桃仁,因為其活血作用可能會刺激子宮,導致流產。同時,脾虛便溏者也應慎用桃仁,以免加重腹瀉症狀。
3. 過敏反應:對桃仁或桃仁成分過敏的人群應避免使用,以防過敏反應發生。
四、藥理作用
桃仁中的苦杏仁苷等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鎮咳、祛痰、抗炎、抗菌等。這些作用為桃仁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大黃,四兩,是方劑中的臣藥。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效。在桃核承氣湯中,大黃主要發揮瀉下攻積的作用,幫助排出體內的瘀血和實熱。同時,它還能協同桃仁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桂枝,二兩去皮),在方劑中起到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作用。桂枝能夠溫經散寒,促進氣血的運行,從而有助於瘀血的消散。同時,它還能調和營衛,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甘草,二兩炙),是方劑中的佐藥。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在桃核承氣湯中,甘草主要起到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作用,防止其他藥物過於峻猛而傷及正氣。
芒硝,二兩,是方劑中的使藥。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的功效。在桃核承氣湯中,芒硝主要發揮瀉下通便的作用,幫助排出體內的瘀血和實熱。同時,它還能潤燥軟堅,有助於瘀血的消散和排出。
綜上所述,桃核承氣湯通過桃仁、大黃、桂枝、甘草和芒硝等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了活血化瘀、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的功效。它適用於治療下焦蓄血證所導致的少腹急結、疼痛拒按、小便自利、神誌如狂等症狀。當然,在使用這個方劑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辨證施治,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五味”指的是方劑中的五種藥材。在中醫方劑中,藥材的數量和種類都是經過精心配伍的,以達到特定的治療效果。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描述了煎煮的過程。這裏的水量七升)和最終取得的藥液量二升半)都是關鍵參數。煎煮時,通常會將藥材放入適量的水中,用武火大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一段時間,直到藥液濃縮到指定量。這個過程有助於提取藥材中的有效成分。
“去滓”指的是將煎煮好的藥液中的藥渣過濾掉,隻保留清澈的藥液。
“內芒硝”是在藥液過濾後加入的步驟。芒硝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瀉下、軟堅、清熱的作用。在這裏,它可能是作為方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加入芒硝後,需要“更上火微沸”,即再次加熱使藥液微沸,以確保芒硝完全溶解。
“下火”即停止加熱,準備服用。
“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描述了服用的方法和時間。這裏“先食”指的是在吃飯之前服用,“溫服”則強調藥液應該溫熱時服用,以避免刺激胃腸道。“五合”是藥液的劑量單位,大約相當於現代的100毫升左右。“日三服”意味著一天需要服用三次。
最後,“當微利”是對服用後可能出現的效果的描述。在這裏,“微利”指的是輕微的腹瀉,這是方劑中某些藥材如芒硝)的作用結果,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熱或瘀血等病理產物。
喜歡人人都能讀懂傷寒論請大家收藏:()人人都能讀懂傷寒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