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畢設作品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A+A-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等候演出的同學一批一批上台。
    很快就輪到了鄧風羽上台。
    這是他自己要求的,雖然在排練的時間已經聽過無數遍,但是他依舊想在現場聽多一遍。
    而且他覺得自己第一上場,拿著改編自《十麵埋伏》的《鳳鳴山之琵琶曲)》能現場這麽嗨的氣氛降降溫。
    這首曲子在茱莉亞學院內可以說是最難也是最容易的曲子。
    最難是因為學院內沒人會大鼓和琵琶這個樂器。
    最容易是因為這首曲子最重要的樂器就是琵琶,這方麵鄧風羽他會。
    所以這首曲子出現的時候,他的重點就是買到大鼓並且讓學打擊樂的師兄師姐們學習如何演奏。
    因為這個大鼓用的是大夏傳統樂器,一個直徑約一米,紅框,豎起架在木架上的鼓,和爵士樂的大鼓是兩個不同的樂器。
    在現場演奏,一般是需要多人同時彈奏琵琶才能突出琵琶的聲音,隻是學院會這門樂器的隻有鄧風羽一個人,隻能他一個人彈奏。
    經過測試後,調整位置加麥克風來突出,大鼓反倒是不需要這些,隻需要置於最後方即可。
    為了突出殺氣騰騰的效果,現場出現了十二麵大鼓,由十二人同時敲響。
    舞台出現這些樂器的時候,台下的頓時出現了一些騷動,這個時候的歐美認識這些樂器的人有些少。
    他們研究全世界的樂器,唯獨沒有研究大夏樂器。
    反倒是廊琅有些激動,能在頂尖音樂學院看到這些樂器實在是太難了。
    隨著舞台上演奏者就位,鄧風羽拿著琵琶坐了主位上。
    琵琶聲驟然響起,突兀而又抓耳。
    大鼓也跟著琵琶聲響起那一刻,現場觀眾感受到了一陣撲麵而來的殺氣。
    隨著大鼓的敲擊出厚重的低音和琵琶彈奏出高昂激烈的“錚錚”聲越發激昂,台下觀眾仿佛感受到了數十萬大軍一步一步壓進的感覺。
    胸口仿佛被巨大的石頭壓著,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隨著琵琶和大鼓突然停止,那股殺氣和壓迫感瞬間消失,台下觀眾這時才想起了呼吸。
    大口大口的喘息著,連鼓掌都忘記了。
    加裏·格拉夫曼
    拍了拍自己胸口和約瑟夫·波利希吐槽道。
    “這首曲子實在是太棒了,就是對我們這些老年人不太友好,剛剛差點沒把我憋死!”
    約瑟夫·波利希得意的笑著:“這才哪到哪啊,多吸幾口氣等著吧,後麵還有更加精彩的!”
    說著帶頭鼓起了掌,台下其他人這時才跟著鼓掌。
    一時間掌聲雷動。
    原本以為自己演奏失敗的師兄們才紛紛鬆了一口氣,回禮下台找到位置坐下收聽同門的演奏。
    第二首出現的是《山鷹之歌》,之所以這麽安排,主要是想讓現場觀眾放鬆一下心情,怕連續激昂的樂器刺激到他們的小心髒。
    在這美妙的排簫下,這三分鍾短的就像眨眼一般快就結束了。
    加裏·格拉夫曼一邊鼓掌一邊讚歎道:“約瑟夫,你這學生不簡單啊,很久沒有聽到這麽好聽的秘魯加印第安風格的曲子了。
    隻是這曲調有些耳熟。”
    約瑟夫·波利希點頭 ,直白的說道:“這首《山鷹之歌》是按照安第斯山區民謠譜寫改編而成的,所以在風格上靠近。”
    看著正在搬樂器的學生,約瑟夫·波利希露出一個神秘的笑容。
    “接下來這首曲子你可要好好呼吸。”
    加裏·格拉夫曼好奇的問道:“哦?是什麽曲子?”
    不用約瑟夫·波利希解釋,台上的主持人就說不了歌名。
    “…接下表演的是《victory》”
    主持人離開舞台的那一刻,弦樂組就拉動了琴弦。
    打擊組和管弦組的配合營造出了一個滄桑感,一種大軍進發的感覺。
    加裏·格拉夫曼點頭道:“又是一種戰歌嗎?大鼓使用的非常的巧妙,這種模式確實非常新穎。可…”
    約瑟夫·波利希笑了笑:“還沒有到呢。”
    當女聲吟唱開始,整首曲子就已經達到了高潮,猶如畫龍點睛。
    曲子瞬間升華,不再是激烈,更多的是一種鼓舞,給人一種要逆風翻盤的感覺。
    加裏·格拉夫曼:“tf?!”
    看到他這個驚恐不可置信的樣子約瑟夫·波利希滿意的點頭。
    表麵維持著比ak還難壓得住的風度和微笑,內心早就樂開了花。
    “看你小子天天和我炫耀,現在輪到我了吧!”
    嘴裏安撫道:“再聽一首輕鬆一點都放鬆一下,好戲還在後頭。”
    加裏·格拉夫曼聽到主持人報幕疑惑的重複了一遍:“《geisha》藝伎?這是一首東瀛風格的曲子?
    代表大夏的《鳳鳴山之》;代表秘魯的《山鷹之歌》;代表美利堅的《victory》;現在是代表東瀛的《geisha》!
    jesus!每一種都是不同的音樂風格,還要是不同的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約瑟夫,你這個學生實在是太厲害了!”
    這個時候如果是江文在的話一定教叫他喊一句大夏國粹:牛嗶!
    遠在大夏正在拍攝《倭寇來了》的江文莫名的打了一個噴嚏,破壞了正在拍攝的畫麵。    加裏·格拉夫曼聽後點評了一下《geisha》。
    “這曲子好在動感十足,裏麵雖然運用了許多東瀛的樂器,適合普羅大眾聽,對我們來說,差了點。”
    約瑟夫·波利希神秘一笑:“等下可別驚掉下巴。”
    起身整理了一下禮服,走上了舞台。
    台下的觀眾也以為這次的表演結束了,都已經準備鼓掌散場。
    台下的觀眾大都是各個音樂學院的學生,老師,教授甚至是院長,對《geisha》這首曲子是有些失望的,不是這首曲子不好。
    甚至可以說這首曲子非常好,一般人還創作不出來,要是放在平時就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隻是他們的口味被前麵三首曲子給養刁了,就覺得這首曲子有些虎頭蛇尾。
    說實話,他們是對最後一首曲子有些失望的。
    最後一首曲子一般都會非常好才合理。
    結果卻看到了還有學生陸續伴著樂器上台。
    而且居然還多了一個指揮台。
    約瑟夫·波利希手持指揮棒站在了上麵。
    一時間所有人心思各異,再次安安穩穩的坐了回去好奇的等待著他準備演奏的曲子。
    喜歡娛樂:我的同座美若天仙請大家收藏:()娛樂:我的同座美若天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