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征伐西境

字數:3876   加入書籤

A+A-


    第537章 征伐西境
    高穆堯一入東宮便奪了魏高的掌事之權,這倒不是他對魏高有偏見,或是發現了什麽,隻不過是他想把東宮掌事的權利交到自己信任的人的手裏。
    所以高穆堯也想適當的彌補一下魏高,畢竟也不可能讓他隻當一個普通宦官,不過還是要試探一下。
    魏高也知道高穆堯的想法,自然不敢真的放肆,反而愈加恭敬的回道:
    “奴才是太子殿下的奴才,殿下讓奴才幹什麽,奴才就幹什麽。”
    高穆堯笑了笑,顯然這個魏高的這個回答讓他很滿意,於是又說道:
    “你會騎馬、馴馬麽?”
    魏高先是一愣,繼而拱手說道:
    “奴才會。”
    高穆堯點了點頭,淡聲說道:
    “很好。”
    “那你就到禦馬監去管事吧!”
    太子府的禦馬監內有專門負責照看馬匹的侍從,不需要魏高親自操勞,也算是一份清閑的美差。
    魏高聞言心中有些不願,因為這個職位讓他平日裏不可能會接觸到太子,不過他也沒有拒絕,隻要能留在太子府內,早晚都會有機會的。
    於是他躬身說道:
    “奴才領命!”
    “謝殿下!”
    高穆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略過他,走進了東宮大堂。
    魏高看著高穆堯遠去的背影,他清楚的感覺到了這位太子的睿智與謹慎,三言兩語便奪了他的掌事之權,又把他趕到禦馬監高高掛起,沒有虧待他。
    如此妥善的處理方式竟然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能想出來的,也難怪皇帝會疼愛他。
    魏高知道想要害這位太子很難,想要為寧王報仇更難。
    ………
    治平八年正月二十日。
    在這一日的早朝上,高策向文武百官說出,要接受丘蘭國的求援請求,出兵西境,征伐吐黎國。
    麵對皇帝的這一決策,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討伐吐黎隻是一個由頭,皇帝真正想要的是收複西境。
    不過百官都沒有反對,因為如今國家實力愈發昌盛,以前失去的也要慢慢收回來了。
    就這樣,在無人反對的情況下,出兵西境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了,高策親自點將,由岐國公張羽領兵,八萬西戎軍任其調遣,進軍方略也全權授予他。
    內閣很快就已製訂好戰爭預算,岐國公張羽在得到皇帝的詔令之後,當即帶領城外的三千甲士奔赴大燕西部邊疆。
    ………
    在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情況下,治平八年三月十五日,岐國公張羽調集六萬西戎軍開赴西境之地。
    燕軍一入西境,猶如虎入羊群,西境諸國莫不敢攔,軍隊所到之所,百姓臣服。
    不過西戎軍打的旗號是討伐吐黎,援救丘蘭國,所以並沒有打擾途經的西境小國,而那些西境小國也都很懂事,每當遇到燕軍,必出城歡迎,以表示對大燕的順服之意。
    而燕軍在張羽的帶領下,軍紀嚴明,對待無辜百姓秋毫不犯,得到了西境諸國的認同。
    西境本就極大的受中原王朝影響,前魏朝的時候是這樣,對如今的大燕也是如此。
    不過這些小國都還在觀望,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新生的中原王朝實力到底如何,所以他們並沒有像丘蘭國那般,選擇直接臣服,他們想看大燕是否能平定吐黎。
    若是此番燕軍順利平定了吐黎國,西境諸國必然望風歸順,到時候大燕便能順利掌控西境。
    若是此番燕軍拿不下吐黎國,不但收複不了西境,還會使燕國的威望大打折扣,以後就更難降服西境人心了。
    高策對這些西境小國的想法了如指掌,所以才對張羽下了死命令,這一戰隻許勝不許敗。
    與此同時,吐黎國麵對來勢洶洶的燕軍,並沒有太大的忌憚。
    或許是因為吐黎王仗著自己的國家實力在西境耀武揚威的時間太久,忘了自身與中原王朝的差距。
    他還以為如今的大燕剛剛統一了天下,根本無力遠征,即便勉強征伐西境,軍隊實力必然大打折扣,若是他才顯得如此肆無忌憚。
    不過吐黎王並非毫無作為,當他得知燕帝下令討伐吐黎的時候,他派重兵攻打自己的鄰居——丘蘭國。
    畢竟是丘蘭國把燕軍給引來的,這下連開戰的理由都不用想了。
    吐黎王想趁著燕軍到來之前,徹底吞並丘蘭國,因此舉傾國之兵,死磕丘蘭國。
    丘蘭國所麵臨的壓力是史無前例的,丘蘭王一邊部署軍隊防禦,一邊向上蒼祈禱,希望燕軍快點來。
    終於,在吐黎國軍隊打到丘蘭國都城的時候,張羽率領西戎軍從天而降,宛如救世主一般挽救了即將覆滅的丘蘭國。
    一番激戰後,張羽率領軍隊擊退了吐黎國的軍隊。
    丘蘭王親自出城相迎。
    一番客套過後,二者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計劃。
    不過張羽非常直接的向丘蘭王索要軍隊控製權,意思就是丘蘭國的軍隊也要受張羽節製。
    丘蘭王很快就想開了,將自己國家的軍隊交給了張羽。
    另一邊,吐黎軍隊被燕軍擊退之後,吐黎王賊心不死,好想和燕軍打一仗,於是重新調集軍隊進攻丘蘭國都。
    隻不過這一次不是攻城戰,二者在丘蘭國度之外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且持久的野戰。
    隨著戰事的不斷推進,二者愈發僵持,不過張羽並沒有發動全部燕軍,而吐黎國已經將舉國之兵投入了這場戰鬥。
    也正因如此,吐黎國內兵力空虛。
    就這樣,張羽將軍隊控製權交給副將胡大愚,讓他盡可能的牽製住吐黎軍,而他親自率領六千鐵騎,繞過城外的主戰場,直奔吐黎國境。
    因為張羽是率領的六千輕騎,所以進入吐黎國內並沒有攻城拔寨,而是直奔吐黎國都。
    張羽這一路人馬行動迅速,機動敏捷,入吐黎國內猶如無人之境,甚至吐黎朝廷都沒有察覺。
    短短三日之後,張羽便率領軍隊來到了吐黎國都之外。
    此時吐黎國還沒有意識到危險,吐黎國都甚至大開城門,來往行人依舊。
    喜歡大燕宮廷請大家收藏:()大燕宮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