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波瀾1

字數:4166   加入書籤

A+A-


    馬上就12月了,鵬城的氣溫剛剛好。
    陳默難得坐在自己鵬城灣一號豪宅的露台上,享受著夜裏輕柔的海風。
    愜意的時光卻很快就消失了,他的手機裏微信的消息很快就99+。
    這一切還得從幾個小時前說起。
    當鄭非放下茶盞時,紫檀茶盤發出細微的嗡鳴,這聲音像某種隱秘的開關,激活了包間裏暗湧的博弈。
    耿若西掏出手機的動作像當初還在中關村賣光碟時候掏名片那樣自然:“鄭總,合個影?這些年光在報道裏瞻仰您的風采了。”
    快門聲響起瞬間,左夢安不動聲色往陳默身邊挪了半步。
    照片裏七人圍站在水墨屏風前,鄭非與耿若西居中最顯鬆弛。
    陳默的深灰色傑尼亞西裝與徐平的淺灰中山裝形成微妙呼應,像新舊兩個時代的隱喻。
    兩位帝西副總裁微微頷首。
    七人笑容得體,背景的水墨屏風與桌上的青瓷茶具相映成趣。
    當晚十點十七分,“帝西商城耿若西”的微博更新了這張合照。
    配文帶著互聯網人特有的熱切,寫得頗有講究:“昨夜與華興諸位老友相聚,席間相談甚歡。商場從不是零和博弈,感謝鄭總席間點撥,讓我們對智能物流的未來有了新的思考。帝西願以開放心態,與華興在供應鏈數字化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行業新可能。#企業共贏#帝西商城#華興科技#智慧物流#”
    末尾還貼心地@了華興科技和帝西商城的官方賬號。
    話題標簽精準覆蓋了科技、電商、職場三大流量池。
    五分鍾後,帝西公關部啟動預備好的三十個營銷號矩陣,話題閱讀量以每分鍾百萬的速度飆升。
    財經記者周敏正在國貿三期加班寫稿,看到推送時她忍不住拿起桌上的手衝瑰夏直接灌了一大口。
    她放大照片最右側的年輕麵孔,這個站在徐平與左夢安之間的男人,領帶夾是華興雲開發者大會的紀念款。
    “陽仔,你們華興什麽時候多了個這麽年輕的高管?” 她截屏發給在華興財經部供職的學弟。
    對方秒回:“我們陳部長啊!目前是渡河項目總負責人,去年就升的22了。上周剛在慕尼黑把OraCle的人懟得下不來台。”
    似乎在等對方消化,陽仔壓低聲音,“聽說渡河項目進展喜人,說不定今年還得升。”
    “嘶...” 周敏聽到這裏忍不住吸了口涼氣,她作為《第一財經》的記者,對大廠的職級又不是小白。忽然覺得這裏麵有料可以挖,於是又開口問道,“怎麽之前沒聽說你們華興有這麽號人?”
    電話那頭的陽仔好像是在組織語言,“可能是因為陳總最近兩年起勢太快了,連續被破格提拔了兩次。其實我們內部對陳總升職的路線可謂是如數家珍了,畢竟有榜樣的力量嘛,大家也想...你懂的”
    “哦,對了。”陽仔似乎想起了什麽,補充了幾句,“其實我們陳總之前有出圈過一次,之前很火的‘天才少年計劃’就是他主導的,當時有幾個小媒體也報道過陳總。不過最火的還得是鍾耀祖和顧南舟,估計全國好多人都聽過他們倆的名字,這兩人都在陳總的項目裏麵。”
    周敏聽得認真,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裏她直接電話開了揚聲器,一邊聽一邊打字記錄重點。
    特別像考試前聽老師劃重點的大學生。
    “那這麽說,目前還沒有主流媒體係統性的報道過你們這個陳部長咯?” 周敏作為一個記者敏感度是有的,對方反複提及到渡河項目,於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你們的渡河項目到底有多重要?”
    陽仔聽到這句話以後卻沉默了許久,周敏也沒催他,隻是聽是到聽筒那邊傳來“噠”的一聲脆響。
    在家裏露台打電話的陽仔吸了一口煙,緩緩說道,“老實講,以我的認知判斷不了渡河項目有多重要,”他說完停頓了一下,又吸了一口,“但是我們鄭總認為渡河項目是生死攸關,那它就是生死攸關。我個人無比相信鄭總的判斷和遠見,過往的曆史也證明了他是一個戰略眼光超前的企業家。”
    掛完電話後的周敏把先前記錄下來的重點又全部整理了一遍。
    然後抄起剩下的大半杯咖啡,噸噸噸幾口就幹了,隨後她便開始迅速撰稿,標題直擊要害:《華興陳默:從“天才程序員” 到最年輕的22級,他如何成為鄭非眼中的 “破局者”》。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和學弟電話交流的時候,也有人在蹭著熱度。
    “這張合影裏,陳默站的位置恰好是‘決策圈’與‘執行層’的交匯點。” 前《渣浪財經》副主編王瀾在虎牙直播中推了推金絲眼鏡,背後的書架上赫然擺著《華興研發》和《明日矽穀》。
    “你們注意他右手虛扶椅背的姿態沒?這是典型的技術型管理者習慣。他們永遠會給自己留下操作空間。來再看領帶顏色,藏藍底佩斯利花紋,既避開了與鄭總深灰正裝的衝突,又比左總的純黑多了份活力...”
    得虧是陳默沒看沒看這場直播,不然他肯定得大喊一聲活到老學到老。
    自己這隨意坐的姿勢還能做出這麽多解讀?
    像不像馬老師最火的那幾年,他說什麽都是對的,放個屁都是香的?
    像不像小學時老師讓你寫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會兒年輕的陳默就直接問了子弟學校的老師,“作者會不會沒有那麽多隱喻、暗喻、諷刺和中心思想,隻是後人覺得作者有?”
    反正他記得自己這句話是把語文老師幹沉默了。
    周敏緊趕慢趕的文章還是沒有趕上某科技自媒體的速度,畢竟對方不需要主編審批。
    早上六點,某科技自媒體率先放出深度解讀:《藏在合照C位邊緣的狠角色》。
    文章用五屏篇幅梳理出陳默的升遷軌跡:
    2014年破格提拔時在食堂啃雞腿的略顯的青澀照片;
    2015年主導“全球網絡加速項目”時表彰大會上和獲獎者的合影;
    2016年慕尼黑峰會舌戰OraCle技術官的高清視頻截圖。
    評論區迅速被“求扒同款西裝”和“這才是現實版肖奈”刷屏,某高仿賬號頂著“華興HR”的ID留言:“陳部長辦公室還缺助理嗎?985碩士,會煮咖啡會debUg還會生孩子。”
    大數據輿情監控係統前,華興公關部值班的新人小林盯著飆升的曲線目瞪口呆。
    熱搜榜上#華興最年輕部長#以每分鍾十萬的增速直衝榜首,詞條配圖是陳默兩年前在食堂啃雞腿被張福全拍的照片。
    上午八點,華興蓉城研究所的食堂裏,李俊濤端著餐盤在靠窗位置坐下。
    手機屏幕上,新聞裏陳默的照片格外顯眼。
    作為從小一起在兵器集團家屬區長大的發小,他感覺對方現在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對方每次在自己家裏吃飯都是厚臉皮的“提前點菜”,吃飯的時候和父母、和自己說起兵器集團舊事的時候依然和往常一樣。
    陌生的則是自己和對方已經完全沒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如果單論工作的話,他和對方幾個月都說不上一句話。
    “看什麽呢?” 鄰座的同事探頭,一眼認出照片裏的陳默,“這不是咱們陳總嗎?一大早微博上都上了好幾個熱搜了,也不知道為啥突然就火起來了。”